当强盗进入家门抢劫的时候,家里人肯定要进行驱赶,引狼入室的行为在我们看来是非常可笑的。但是在古代中国,这种荒诞的行为出现在清末时期。家里人是普通的老百姓,强盗是西方列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有很多百姓不但没有阻止和谴责强盗入门,反而为其带路,更有甚者,趁着战乱之际,和盗贼一起拿东西。

家国情怀,在我们看来是一个人最基本的思想和品质,但是当时的普通人为何对国家没有归属感呢?他们为什么没有家国观念呢?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并不能把所有的过错堆放在当时的百姓身上。

国家和财富并不属于百姓

1.侵华者破坏和带走的东西并不是百姓的物品

在文明社会当中,公共物品需要大家共同爱护,并且人们有责任去维护它。人们之所以要承担这样的责任是因为基础设施以及公共财产属于每一个公民,人们享受着这些资源带来的便利,所以有珍惜它的理由。

但在古代社会,那些高大华丽的建筑,宫殿里精美的器具和百姓没有任何关系,甚至人们脚下的土地也不属于百姓。

这些物品不属于一个团体,不属于一部分人,它其实归私人所有,这个人就是帝王。社会进入大一统之后,君主就有意识地将国内所有的资源归入自己的手中,为此他们采取了多种措施,有时候不惜破坏人们的利益,不惜牺牲人们的生命。

到了清时,国家的集权程度已经达到了顶峰,这个时代的君主们拥有的是天下的万事万物,就连子民也归帝王一个人所有。

上级要让他们干什么就要干什么,他们的性命全部紧捏在帝王的手中。人们的人身自由被长期占有,他们创造的所有劳动不归自己所有,他们是没有团体归属感的一群人。国家这个庞大的系统,归统治者所有。当主人发生变化的时候,可能是政权更迭的时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对百姓并没有任何影响,在他们看来,不管谁站在最高的位置之上,自己的生活现状,自己的归属都和之前一模一样。所以当外敌进入的时候,他们丝毫没有察觉到异样,只当这时新的政权来临。

而且他们在生命没有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并没有把这群人当作敌人。帝王是主人,但是这个人长期压迫自己,让自己感受不到尊严,当他有对手出现的时候,百姓没有义务去保护主人的财产。对于普通人来说,自己需要保护的只有自家小院的物品,外界的任何物品都和自己没有关系。

2.百姓只是历史的旁观者

对于帝王的私人物品,百姓根本不关心它的存亡,当然也包括国家的主权。当西方人进来的时候,他们丝毫没有察觉到危险的因素。

当两个国家开始战争的时候,百姓丝毫不慌张,因为这件大事和自己无关,不论输赢自己的生活不会发生任何变化,还是和以往一样贫苦。清政府和外面对抗的时候,百姓聚集在一起观看。对他们来说这是一场大戏,不论是哪一方,对他们来说都是陌生人一样。

观看和自己没有关系的人打架,当然没有上去劝架的冲动,也不会有站出来帮助另外一方的想法。当时的社会内部还有其他矛盾存在,以农民阶级为代表的团体为了摆脱艰苦的生活,发起了起义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它产生的规模非常大,许多底层的人们加入其中,或者受它的影响,正在规划新的起义。百姓们一时之间被新的希望所吸引,暂时忘记了政府的压迫,他们希望有一天自己可以成为新的贵族,并且在小范围之内尝试了权力体制带来的滋味。

沉浸在起义当中的人们,没有过度关注外面的世界,政府和外敌对战的时候,很多人根本不知道。

很多人已经把清当作了敌人,即使知道了外面的侵袭,他们只当作这是在帮助自己清灭可恶的政府。所以有一部分百姓由于思想的影响,把这些外来者当作了朋友。现在看来这种想法实在太过单纯,不过由此可以看出清政府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实在是太差劲了。

百姓们的思想修养有限

1.思想文化水平低下

清时代的上层社会极其腐败,统治者把享乐作为最重要的追求,在这种行为的诱导之下,全国的官员队伍存在着很不好的现象,他们把治国和为民抛在脑后,而是把金钱作为最重要的追求目标。在恶劣风气的影响下,无数的压力和压榨被施加在百姓的身上。

为了生存,他们过着极其艰难的生活,生活物质水平非常低,每年有大量的人口不能解决温饱问题。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根本没有机会接触教育,就连最基础的文化知识都难以吸取。

在清末的时候,大多数百姓都属于文盲的状态。各地的方言差异非常大,再加上大多数人不认识字,许多文字形式的告事或者新闻,百姓们根本无从知晓。

他们就像是一群被世界隔离开的人,密集的人口生活在中国的土地上,但是却丝毫感受不到国与世界的另一面。当外敌来临的时候,他们根本不知道这是一群怎样的人,更不知道怎样去对待他们。敌友不分的情况很容易出现,所以大多数人只是热闹的参与者。

当看到力量比较强悍的敌人进犯时,他们只感觉到了新鲜,就像平淡反复的生活突然加入了一群亮丽光鲜的人。面对这样的对象,他们很容易产生追随心理,当对方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毫不犹豫,不加防范地给予指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看到两军对战的时候,他们的内心并不紧张,对胜负没有任何的期望,只是感觉这样枯燥的生活变得有趣了一点,因为对战产生的大动静对他们有一定的吸引力。

2.民众思想较为愚昧

经过上千年的封建思想影响,百姓们已经形成了非常顽固的思想。同时科举制对人们的思想也有很大的压制,他们逐渐成为了不知道变通,没有创新意识的人。

国内的经济长期受到封建体制的限制,没有活力,更没有动力。这让人们无法拥有丰富的物质,同时人们接受的教育资源有限,所以这时期的人们,不仅物质匮乏,精神上也非常贫瘠。对于大多数人们来说,自己只是被统治的一份子,不需要有反抗,更不需要去创新。

如果有新的统治人员出现,一定要紧跟它的领导,不能做出反抗。受封建纲常的压制,他们在生活中依然要保持尊卑意识,必须按照老旧的习俗来办事。殊不知这正是统治者进行思想控制的手段。

身陷在牢笼中的人们就像是温水中的小动物,不知不觉地被淹没,失去生命也完全不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百姓们根本没有家国意识,长期呆在井底之中,无法看到外面的世界,无法从整体来认识局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当外敌入侵的时候,他们没有感到不适,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把自己的生存死亡和这片土地牵涉在一起,从来不知道大国和小家的概念。

长期受压迫的民众并不希望继续被清政府统治

1.压迫的环境让人们不愿意把真心付给统治者

他们虽然没有大局观念,但是他们知道自己的生活和命运和改变的统治者有关系。他们对自己的生活抱有一丝希望,它需要通过减轻劳役来实现。

他们没有跳脱被统治的框架,只是希望一个能对自己下手轻一点的统治者。当西方人进入大门的时候,有的人已经把他们当作了新的统治者,并对其展现出友好的一面。

2.家国情怀需要滋养

关于家国的情怀,在古代也曾经出现过。特别是在南宋时期,人们展示出了对故土的留念,但是大多数表现在将士们对国家的忠诚。“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也有一些责任心比较强的官者,在面对战乱的时代,也曾经抒发过家国情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的思想虽然没有跳出封建限制,但是在情感上,有对故土,家园的留念。这和爱国者所受到的教育,和身处的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而清末的人们,所处的环境实在太过糟糕,麻木大过理智。

结语:

从清末人们对国家的态度产生的原因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文化思想对民众的影响力量。当人们得到主人翁的地位时,才会把家国观念融入到自己的血液当中。这需要良好的思想教育来引导。

人们的家国意识需要从小进行培养,责任感需要从小就树立。它是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在它的作用下民族才能更加强大。

参考资料:

《晚清的国民》

《清末国民意识与文化启蒙》

《清末国民意识与参政意识研究》

《剑桥中国晚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