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兴

蕉岭尖峰寨方圆百里地带,沟沟壑壑几乎都被竹子占领了,山上溪畔、田边路旁,有的甚至是长到人家房前屋后。这里风景独特,气候温润,翠竹成海,牛羊成群,三五人家,傍山而居;更有涓涓溪流,清澈见底,幽幽水韵,声声怡人。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这应该是尖峰寨山居生活的真实写照。最惬意的是:自驾到尖峰寨,放着自己喜欢的音乐,行走于竹林小径,看一路流动的风景,所有的烦心事和倦意都迎风而散。

写尖峰寨不能不写竹海,更不能不写到冬笋。尖峰寨的冬笋不比春笋,冬笋藏在土里,得用技巧经验,一般在山里长大的人,都能判断出冬笋的走势和大约的路数。每天,淼叔扛着磨得锋利的锄头,背着大背篓,挎着军用大水壶出门。到了竹林,仰头看头年竹子,叶子浓密,有生机;低头查勘,土层疏松,底下一定藏有冬笋。此时,他会放下背篓,左看右看,随后扬起锄头,刨土,挖开一个小洞,小心翼翼地顺着竹鞭,再挖,立马就看见泥土下的冬笋,左一头右一头散开,金黄色,两头尖尖,中间厚实嫩脆清甜。撬起,丢进背篓,然后回填,防止水土流失。接下来,又盯着下一个目标……

尖峰寨人年年和竹笋打交道,吃竹笋长大,明白笋越嫩水分越多,也越甜越爽口。吃不完的加工后,可晒笋干、做笋罐头、卤笋等,将这些产品卖到广州、深圳、汕头等地,甚至有商家卖到国外。而淼叔大担大担地往山外挑,将换来的生活用品往山里担。弯曲起伏的山路上,扁担颤悠悠,担起生活的两头。

如今,健康饮食的人越来越多。寻鲜吃鲜的老饕们,专寻纯天然无公害的绿色食品,产自尖峰寨的冬笋几乎都是供不应求,冬笋的价格也不断飙升。可是,挖笋人却逐年减少,老一辈挖笋人已老去,留守下来的人体力又欠佳。因为挖笋是苦差,年轻人不想干,更不愿回农村呆,因此,有很多冬笋烂在地下。挖笋人、挖藕人和西北麦客一样,这一代人也是最后一拨人了,这些传统行业,又将是一个特大乡愁。

靠山吃山,尖峰寨除了出产竹笋,还有丰富的林业资源。近几年,来尖峰寨旅游度假的人越来越多,都是奔着尝鲜的食客。尖峰寨有许多纯天然珍贵的食材,供人享用,除了茶余饭后消遣,还可以上山采黄精、铁皮石斛、金线莲等中草药材。山民们利用这些资源,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出源源不断的财富。如今,尖峰寨山民几乎都在城里买了房、置了业。

尖峰寨人家旺旺的炉火永远照亮着山民前行的道路,那浓浓的笋汤总是饱含着客家先民一代代人的辛酸和对幸福生活的期盼。

如今,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把乡村装点得如画般美丽,水泥公路覆盖所有的泥泞路,人人有摩托,户户有小车,交通便利给村民带来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

苏轼有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尖峰寨的竹,秀逸有神韵,品格亦高洁,虽没有松柏伟岸,梅花清香,却以凌云傲骨、谦逊胸怀展示人间,成为世人的精神楷模。尖峰寨的人,如竹一般,风吹不折腰肢,严寒愈显风华,春来不忘进取,冬至不惧寒霜,实乃坚韧之君子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