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传统武学
练内家拳得内劲。大家学拳都想早日得内劲,觉得内劲要比本力威力大,给对手造成的伤害也大。这种认知影视小说的影响“功不可没”。其实即使能发内劲,要想给对手造成十足的伤害,也并非易事。多数人刻苦训练一年半载就能掌握一个方向的发劲技巧。但是将这些新手投入实战,使将出来的多是本力,偶尔发劲打中对手,也只是一记闷拳,毫无杀伤力。
为何得了劲,却不见武力值上涨?因为内家拳应该以内为主,得了劲,反客为主,以劲为先,这样与用力的方式,实战的效果并无二致。追求力量与速度的西洋搏击术,有其凌厉打法;追求内劲的内家拳,有其得机得势的用法。学习内家拳不仅为了得“内劲”,而是为了养成以内带外的,以内为先的内家拳思维模式,并且让这种习惯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去。内家拳拾遗:腰胯如何分?落胯怎么落?
之前曾有拳友问:“为何自己练拳过程中有时候会断劲?” 断劲通常是因为局部动在意识前了,从而破坏了整体。当然造成断劲的源头是因为招式在练熟以后,仅凭肢体记忆已经可以行拳了,大脑参与度不高了,当回过神了,拳已经行了一多半,劲就断断续续了。要想练拳劲不断,是需要一番针对性的修行才能做到。大家可以参阅内观禅修方面的资料,修习一下控制心神的方法。对于劲的讲解,暂告一段落,言归正传,咱们继续从头顶到脚底的“血肉”历程。
识别二维码走进武术藏经阁 总有您需要的!
从《内家拳拾遗:脚趾、涌泉穴与脚踝》到《内家拳拾遗:虚灵顶劲,神贯于顶》,从脚底到头顶,讲解骨架的支撑原理与姿势要领。之后从头顶一直讲解到了丹田,由丹田引出了“意”、“气”、“劲”相关的内容。从下往上是骨骼的节节贯穿,从上往下是血肉内松。最重要也是最难做好的部位,依然是腰胯部位。
练过两三年拳的朋友,行拳都会很轻松,意识上也会注意到上下相合,左右饱满。但是一趟拳下来,断劲情况时有发生,一断自己就能感知到,但是如何断,断的起因很难判断。一旦断了以后,也很难立即连上,原地调整半天,也还是连不上。其实断劲以后,调整的关键点往往就在腰胯。按照如下顺序去检查应该就能发现问题。
接力赛交接失败,如断劲一般
首先,检查臀部有没有翘起来,后腰有没有内陷,如果有坐胯,松大腿内侧肌肉,将臀部收回来,后腰微凸出去;再次,检查身体有没有前倾、后仰,如果有通过腰部向相反的方向调整;最后,感觉一下裆部形态是否挤压了,尾闾是否偏了,如果有先圆裆,再调整尾闾中正。
上述自查流程与调整方案已经在完成腰胯分离与落胯。在《内家拳拾遗:腰胯分离,节节贯穿》中我们介绍腰部与胯部各自的动,不要影响到对方。腰胯分离说的不是各自为政,而是不要影响到对方脱离自己的岗位。其实,转腰带动了胯,拧胯牵扯到腰除了骨骼位置没有支撑好以外,更重要就是肌肉太紧,导致了互相牵扯。
腰胯分离的很简单,就是人端坐在椅子上的状态(正襟危坐),可以通过三体式、单腿桩或坐腿姿势去训练站立状态的腰胯分离。而落胯更多指的是肌肉韧带方面的放松,重点在于大腿内侧肌肉的放松,这里松好了,才能算胯落好了,也即是胯开了。许多人以为架子低就方便落胯开胯,其实这是误区,开胯并不是拉韧带,可以完成一字马的。而是指胯关节可以上下左右的转动,而且转动过程中不会造成臀部后凸或后翘。 (本文完)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