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门在外的打工仔,到回乡自己创办企业,产品远销欧美,再到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社会价值,河南省镇平县广智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少武实现了人生的完美转型。他常说的一句话是:“吃水不忘挖井人。无论我走得再远,飞得再高,都不能忘记家乡人民养育我的恩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44岁的何少武,出生在镇平县卢医镇何营村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2000年高中毕业后,何少武先后当过电工、矿工和汽车修理工。后来,他辗转广州、舟山、山东、信阳等地,先后从事物流、招标代理等工作。“我喜欢交朋友,更喜欢学习,尤其是学习我的老板们创业经验,我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吃苦耐劳、讲团队精神、洞察前瞻信息。我也要自己创业,即便失败,我也不后悔!”何少武道出创业的由来。

2012年,何少武毅然辞去高薪工作,回到镇平开始创业。他先后在县城开办了好几家招标代理公司,折腾了几年,成效都很一般。2018年,脱贫攻坚鏖战正酣,带着对家乡父老乡亲的深情,何少武回到老家何营村,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搞起了林果和烟叶种植,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在他的带领下,何营村当年村民和村集体收入几乎翻了一番,他也被村民推选为村委会主任。为了帮助更多的人摆脱贫困,他联系原来在外打拼时的旧友,多方搜罗项目信息,多次外出考察,挖掘适合本地的扶贫产业项目。就在这时,一个信阳的朋友问他有没有兴趣做藤编,并请他生产一批藤编家具,不过前提是他生产的藤编产品合格后才能签单。这就意味着何少武必须放下现有的事业,从零开始,并去学习藤编家具方面的技术,还要先投入15万元制模,产品验收合格,生意就能做成,如果不合格,这15万元将打水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5万元没有了,我还可以再挣回来,这个机遇一旦放弃就没有了。当时我就决定拼一把,机会不等人。”何少武说,经过一番努力,终于获得回报。“样品发过去之后客户对我们的产品非常满意,然后就给我们打了50万元的定金,第一笔生意就赚到20万元。”这次的“折腾”,成了何少武人生的重大转折。2019年,何少武在镇平县工业园区租用了厂房,投入全部积蓄,创办镇平广智工艺品有限公司。

扶贫奖补、返税补贴、信贷支持等多项利好政策的加持下,公司迅速发展壮大。“镇平给了我很宽松的创业环境,很吸引人的政策条件,从入园、厂房租用、基础条件改善等等环节,工业园区和玉都街道办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加上我自己是镇平人,回到家乡发展义不容辞,我有信心把企业办好。”何少武感激地说。他开始将目光放到全县。依托“公司+合作社(扶贫车间)+支部+贫困户"的模式,不到一年时间,公司在全县15个乡镇设立了50多个藤编扶贫车间及加工点,吸纳农村群众就业近1200人,其中贫困群众350人,年产值达到2000万元。“我们企业虽然是出口企业,但技能操作很简单,只要稍加培训就可以上岗,因此从企业成立开始,我们公司就规定招工时贫困户优先录取。”何少武介绍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不断实践探索,公司确立了“以点带面、上门服务”的发展模式,通过技术培训,让群众掌握藤编工艺品加工技术,变输血为造血,达到项目进村(扶贫车间)、进户,真正实现贫困户家门口就业,既解决了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大再生产的招工难题,又解决了贫困人口因为缺技术、缺资金、缺门路等面临的就业难题,保障了脱贫户持续稳定增收。这种模式很快便在全县很多行业推广。“我们公司目前有留守妇女和贫困户近400人,多数是附近的村民,他们能得到一个合适的岗位,就业一人,脱贫一家,我感到很欣喜,这应该就是我们企业最大的价值了。”何少武说。在吸纳就业的同时,何少武还积极参与村里的精准扶贫工作,看望慰问特困家庭,力所能及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由于在扶贫领域的突出成绩,公司很快被认定为镇平县产业扶贫龙头企业。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公司经受住了疫情带来的冲击,成为全县最早复工复产的几家企业之一。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公司供应充足,订单不减,为农村脱贫劳动力致富奔小康开辟了新路。

2021年3月,在“一带一路”的国际背景下,何少武抓住机遇,千方百计破除运输渠道及成本的制约,将自己的产品通过中欧班列运往欧洲。“我们的产品可以在南阳直接装货、直发欧洲,既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又为产业聚集创造了条件。”每说起来,何少武都倍感自豪。该企业根据海外市场需求,促进产品种类多样化,目前除了户外藤编桌椅,还有猫爬架、储物箱、储物柜等产品,深受海外用户的喜爱。产品种类的多样化,扩大了需求量,实现产值近 3000 万元,出口退税200余万元,为全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做出了突出贡献。

说其未来,何少武信心满怀,“我们很快将打造一个50000平方米的户外休闲用品产业园,容纳完整的藤编家具产业链条,形成全省重要的藤编家具生产、加工、销售基地,为全县乡村振兴做出新贡献。”

(责编:孙培烨 王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