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太平盛世是无数先烈前仆后继地牺牲打拼下来的,可以说,没有他们在革命及解放战争中流淌下的血汗,就汇聚不成如今的大好河山。

1955年9月23日,新中国的授衔仪式于北京举行,此次授衔仪式中,大部分军人都受到了应有的封赏。

但有一位错过了授衔的开国元勋,他就是八路军120师358旅的政委、“三省省委书记”——张平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星星之火:乱世出英豪

1907年,张平化出生于湖南炎陵,他的父母都是贫寒的农民。

这一年其实并不太平,当时,清政府还没有覆灭,康有为在这年改保皇会为国民宪政会、梁启超在主张君主立宪。

12岁的时候,张平化前往衡阳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学习,并在那里初步接触了共产主义进步思想,知行合一,他在学习期间还参加了爱国学生运动。

毕业后,张平化决定为救助身陷囹圄的祖国出力。

1926年6月,张平化参加了北伐战争,在机缘巧合下,他遇见了一个人,一个启发他信仰的人——毛泽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当时发表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和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报告,这在张平化看来,是铺就了一条拯救中国的道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27年12月,张平化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并出任中共酃县第二区委书记,此后,他更是将共产主义思想带回家中,呼吁家人参与革命。

张平化的7位至亲也在后来的革命运动、抗日及解放战争中逐一壮烈牺牲。

入党后第二年,张平化开始屡立战功,他先是成功组织了农民起义,给辖区内的农民分田地,建立了当地的革命政权。

后来在毛泽东的带领下,领导组建农民武装部队、创建了湘赣革命根据地,组建农民武装部队后,张平化领兵参与了多次游击战争。

年轻的张平化已战功累累。他得到组织重用,出任中共酃县县委书记、酃县游击大队党代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伯乐相助:王震明察秋毫力保张平化

1932年,张平化受到了诬告,有人将一封举报信交到了上级,说张平化是反革命分子,因为当时党内在举行肃反运动,这个罪名非常严重。

这封举报信最后交给了王震将军处理,王震时任中国工农红军湘东独立一师团政委、湘赣军区代司令员。

王震在接到举报信后感觉十分奇怪,信中的张平化和他所了解的张平化形象完全相反。

被上级要求马上逮捕张平化的王震没有马上执行命令,而是决定查清楚来龙去脉,他认为,在这艰难的革命时期,党内不能无故损失一位优秀的人才。

共产党人就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王震亲自与乡亲们核实了解情况后,发现张平化在群众中的口碑非常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平化清正廉洁、热心办实事,根本不可能是一个反革命分子,爱惜人才的王震在明察秋毫后,没有执行逮捕张平化的命令。

王震只是免去了张平化在县委担任书记的职务,并且保留了张平化在赤卫队的工作。

张平化留在党内继续发挥着他的军事才能,并在后来的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抗日战争时期,张平化出任八路军358旅政委,他领导了晋绥军民反蚕食、反“扫荡”行动,负责巩固、发展冀中抗日根据地。

哈尔滨是人民解放军解放的第一座省会级的大城市,在解放战争时期,这座省会级大城市的市委书记,由张平化担任

张平化担任哈尔滨市委书记后,推进当地贯彻落实党的执政方针、有力保障城市重建等重点工作的开展,张平化的管理水平可见一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平化没有辜负王震的期望,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一名热血的革命战士。

03 兢兢业业:奔波在岗位上错过授衔

按照资历,张平化授衔开国上将合情合理,1995年,经过军事制度改革,我国出台了正式的职业军官与义务兵制度。

制度的执行方式及有关章程写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兵役法》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军人开始授衔,新中国的军队管理走向制度化。

1955年9月23日,新中国的授衔仪式在毛泽东的主持下于北京举行,此次授衔仪式庄严而宏大。

在军衔颁发期间,共有60余万名干部,获得了准尉以上的军衔,其中,有10名元帅、10名大将和55名上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经和张平化在独立第二旅一起共事的彭绍辉,在55年授衔中获得了开国上将的头衔。

然而,同样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张平化,却因为奔波在地方工作,错过了授衔。

1954年5月,张平化在湖南做中共湖北省委第三书记,1956年7月又升为当地的省委第二书记。

在应该坐下来接受表彰的日子里,张平化仍然奋斗在为人民服务的第一线。

名义上,张平化错过了荣誉,实质上,对于张平化来说,有比荣誉更重要的事,为人民谋幸福。

04 能力突出:担任三个省的省委书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领导水平及管理能力获得认可后,张平化辗转各地担任省委书记,将成功的管理经验带往新中国需要发展的地方。

张平化前后担任过三个省的省委书记。

1959年8月,张平化从原来的湖北省第二书记转任为湖北省的省委书记处书记,一年后,他前往湖南省任职,担任湖南省委第一书记。

张平化在湖南执政期间,十分重视农业生产,他大力推行“三包一奖”农村经济改革。

“三包一奖”指的是包产、包工、包成本,超产则会获得奖励,湖南省的农业生产水平在他“科学种田”的方针下显著提高,全省经济也得到了全面复苏。

1971年4月,张平化再次辗转,前往山西省任职,做了山西省的省委书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5清正廉洁:做大官也不为家人开小灶

张平化是一名自律的共产党员,他的家人虽然农民出身,但也有很高的革命意识。

张平化的爷爷张春榜一直支持着共产党的事业,在被迫害致死之时,还高呼着“共产党万岁!工农革命军万岁!”。

张平化的父亲也是一名革命工作者,在前期的革命运动中壮烈牺牲,张平化的哥哥嫂嫂也投身了革命,并付出了他们年轻而宝贵的生命,留下了2个嗷嗷待哺的孩子。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熏陶下,张平化成长成为一名清正廉洁、真正胸怀信仰的共产党员。

张平化的哥哥嫂嫂牺牲后,他曾经把哥哥嫂嫂留下的两个孩子接到身边抚养,即使张平化在仕途上一直平步青云,他也没有为自己的侄子“开小灶”“走捷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抚养他们成人后,张平化咬牙将孩子们送回了老家,此后,历经饥荒,两名侄子吃不上饭,他们只能回头求张平化帮他们找工作、养家糊口。

但是张平化拒绝了,他秉承了执政为民的宗旨,没有带着侄子走后门,而是教育他们,要吃饱饭就得用双手勤劳地换取。

张平化的儿子也参了军,他回忆父亲的时候也感慨道,父亲为官清正,虽为严父,但亲民、爱民。

张平化常常教育儿子,要向工农子弟看齐,不能因为自己是省委书记的儿子就搞特殊化。

2001年7月23日,为人民谋了一生福祉的张平化病逝,享年94岁。

06 小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耀邦曾经用一句话评价张平化:久经考验,饱经风霜。

人言不可畏,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在经历了被诬告后,张平化不忘初心,毅然决然通过自己的清正廉洁和亲民爱民证明自己。

在错过了授勋后,张平化没有放弃妥协,依然兢兢业业奋斗在岗位上、

从湖北省委第三省委书记,一路做到了湖南省委书记、山西省委书记,用出色的工作能力证明了自己。

纪念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铭记一个觉醒的年代,是老一辈像张平化一样,拥有坚定信念、奉献不求回报的共产党员让后人有了一个安定繁荣的祖国。

无论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是否留有姓氏,无论他们中的多少人没能接受功勋、生前是否获得过荣誉,他们都理应不朽,都值得被后人纪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国人拥有了一个昌盛而强大的祖国,在勿忘国耻之余,吾辈更应努力奋斗。

复兴祖国是一场接力赛,虽然后人已不需要抛头颅、洒热血,但也要继承先烈的顽强意志。

为祖国的经济腾飞奉献自己的勤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贡献自己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