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极大的推动了中国今天的繁荣,这是他在中国历史上不可抹去的光辉功绩。1989年,邓小平辞去了军委主席,正式阔别了工作岗位,不仅如此,下岗之前,他还说服了11位副总理集体下岗。不仅他自己不贪慕权势,还极力说服老同志集体为年轻人让路,如此气量,令人叹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说服老干部下岗的原因邓小平为什么要精简政府机构,说服这么多老干部下岗呢?原因有两个,一是拨乱反正工作的进行产生了大量政治职务的需要,二是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弊端所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遇到了一些问题,拨乱反正就尤为重要,平反在前进过程中造成的冤假错案就极其重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我国从中央到地方都开展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 形成了全党办案的高潮, 涉及人员之广泛,直接从事落实干部政策的人有60万。但是在平反冤假错案的过程中,却造就了政府工作人员供大于需的现象。一方面,平反冤假错案需要设立专案小组,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来做这件事。另一方面,得到平反后的干部应该何去何从?当然是重新安排工作。于是在政府和党组织原有职务的基础上增设了许多职能重复的机构和职位,来安排得到平反回到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老干部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改革开放尚处在摸索起步的阶段,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经济管理体制并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政府机构设置还处在繁琐重叠的状态里没有挣脱出来。政府机构之间职权不明确、界限不清楚,这阻碍了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一个效率低下、程序繁琐、寸步难行的政府不是一个好政府。精简政府机构,精简多余的工作人员势在必行。邓小平关注了这样的现象并不能建设更加完善的制度,推进改革开放,于是下定决心改变这个局面,于是开始着手进行对老干部下岗退位让贤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1982年1月13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发表了一个讲话,讲话的主题为《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这次讲话表明了邓小平坚定的立场,推动党和政府机构的精简势在必行,不得不为之。1981年的时候,副总理竟然已经有13人之多,这远远地超过了这个职位的人员需求。现在的我们都无法想象,一个副总理之位上的人员如此充实,俨然是一个小组会议的人员规模了。13位副总理同居同一职务,权限如何划分?会不会发生相互扯皮推诿现象?能够保证工作效率吗?而且,有一些干部的思想和知识水平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不能给中国的建设带来鲜活的生命力和正能量,反而一直在拖经济建设的后腿。邓小平批评党和国家组织机构设置重叠,累赘,要求许多人员称职起来,负责起来。邓小平建议改革党和国家的机构组织,提升中国的制度建设水平,更好地推进改革开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向来革命就是一场刮骨疗毒,将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部分改变。“革命”源于“轮回”与“复归”,代表着希望和未来。邓小平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和革命岁月,具有高度敏感度和革命精神的他很快意识到了:解决机构臃肿、浮于人事的官僚主义体制迫在眉睫。作为处理政务的中央政府和领导全国进行工作的党组织,权限划分和效率的保证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制度建设不能够保证全县划分的精确和效率的提升,那就必须要改革落后的制度。许多干部作为中央政府和党组织的重要人物,理所应当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建设国家出谋划策,为改革开放贡献力量,而不应该在不适合自己的岗位上拖后腿。于是,在邓小平的推动下,这场革命开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劝说历程邓小平在1982年的讲话上就表明了自己坚定的态度:老同志要给新同志让路,中青年干部要上来接班。为了4个现代化建设的希望,为了党和国家更好的发展,老人病人必须要给年轻而有干劲和能力的人们让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将这个比喻为“革命”,表明了对这项活动的重视态度。虽然比喻成“革命”,但早已经不是古代一朝要职更替的阴谋危险,而是现代化的文明方式——退休。邓小平的手段也十分温和,采取了劝说与行动双管齐下的方法。他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针对老干部不愿意退休的不同心理,对症下药,软的有软的办法,硬的有硬的办法。在劝说老干部的过程中面对着一些困难。部分老干部具有极高的革命情怀和为祖国事业做贡献的热情,愿意为祖国建设继续尽心竭力,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岗位,仅仅是旁观国家的发展,他们多次表明心迹,表示拼上这把老骨头也要推动新中国的建设。邓小平在劝说这部分老干部时采取了温和的态度、坚定的立场。他认为:老干部要为这次的精简机构做出巨大的贡献,这是为党和国家必须做出的重大贡献。甚至是老干部们最神圣最光荣的职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仅是在其位谋其职尽其力,老干部们最光荣和最神圣的职责是,甘愿将自己的位置让给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年轻人,完成党和国家政府组织机构新旧血液的更替,推动人力资源的顺畅流通,让中国的发展更加顺畅无阻。有的时候,部分组成的整体如果不遵循着事物发展的规律是无法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这帮老干部们就是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呆在工作岗位反而是对国家事业的一种拖累。邓小平考虑到某些老干部已经年老和患有疾病,早早的退下来,修身养息也是好的。因为精简机构之后,每个职务都不是闲散的,工作强度极其高,许多老干部的身体可能根本撑不住。有一些老干部担心自己和子女的待遇问题,早早退下来,心有顾虑,他们怕安排不了后辈的工作之类的。邓小平对这部分老干部也是采取了安抚的态度,极力完善干部退休福利制度,让这部分老干部放宽心。另外,改革开放的滚滚洪潮已经向每个人涌来,每个年轻人都应该“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事业,为祖国经济的建设增砖添瓦。正所谓“儿孙自有儿孙福”,后辈的机缘由他们自己去把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邓小平不仅仅是口头上的安抚,他还用实际行动推动了这次的“改革”。一方面,他坚决辞职,不接受组织讨论的“半退”的安排。表明自己的决心和发挥带头作用,这个行动推动了老干部下定决心。邓小平专门向中央政治局提交了退休报告,用自己的行动表现着他作为党员对党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他拒绝了中央政治局要求的“半退”要求,要求来一个干净利索朴素的方式,而不是拖泥带水,要退不退。另一方面,邓小平担任了中央顾问委员会的主任。中央和省级顾问委员会的设立正是专门为心有余力想为国家做贡献的老干部们提供的平台,希望他们为祖国事业的建设建言献策。所以,邓小平对于老干部的思想工作采取的方式是劝说为主,行动为辅,双管齐下,齐头并进,最终为推动老干部的退休工作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正是因为邓小平坚持了正确的方法,付出了巨大的心力,才改变了部分老干部的思想,一些老干部主动辞职。包括11位国务院副总理也在邓小平身体力行的推动下,认清了形势,选择了辞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革命”的结果在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问题的决议。国务院的工作部门从100个减为61个,改革还明确了各级各部的要求,其中有关于人数,年龄和文化的规定。相比从前的副总理13人,国务院对于正职副职的职数有了新的要求,要求国务院各部委正副职一正二副或者一正4副。同时,地方上的改革也在持续进行。省级的工作部门从五六十个改为三四十个,人员编制方面缩减人员,降低年龄,提高素质也在齐头并进,势如破竹。在机构和人员在数量和形式方面的精简避免了人员冗杂的现象,对职务提出文化素质的要求则提升了人员的文化水平,老干部的退休则降低了官员的年龄。越精简,越年轻,越精明,这次精简结构的革命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更好的推动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发展与进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场自上而下进行的机构改革,大大降低了政府运作的成本,提升了政府的工作效率,转变和完善了政府的工作职能。人民得到了一个更有效率的政府,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和经济的发展得到了一个更有力量的政府的推动。老干部的退休同时也给许多有才干有精力的年轻人建设祖国的机会,发挥他们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力量,推动中国走向更加民主、美丽、富强、文明、和谐。在如今,政府改革仍在持续深入,我们继续走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道路上。正是邓小平的这次精简政府机构和我国不断积累的治国理政经验推动着政府结构和人员的调整更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这场改革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当我们探究原因时总是避不了邓小平的卓绝指挥,绕不开那位陪伴新中国出生、长大的老人,他看着祖国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珍视,他无比的希望中国的发展能够越来越好。每念至此,我总忍不住想问一句:这盛世,如您所愿吗?当时您又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极力推进这场改革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推动邓小平下定决心的因素如此大刀阔斧地拿老同志们“开刀”,邓小平一定是下定了极大的决心。究竟是什么推动他做出了这样的决定呢?我认为有三个因素,一是高瞻远瞩的目光,二是强烈的爱国之情,三是果决的品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邓小平高瞻远瞩的目光体现为他对当时中国政治和经济发展形势的关注。邓小平追求的是一个精简和高效的政府,是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他敏锐地察觉到冗杂的人员,臃肿的机构,远远达不到一个精简和高效政府的要求,所以这场“改革”势在必行。人员的冗杂臃肿的机构,不仅仅会导致效率低下,成本太高,还会导致的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腐败和权力固化。一旦有权力,就会滋生腐败。而中央政府的权力被分化的数量之多和复杂程度,对权力的监管和控制提出了极其高的要求,很难抑制住,某些官员对腐败的向往,不利于建设一个清廉的政府。权力固化是冗杂的人员和臃肿的机构会导致的另一个问题。我们知道很多老同志对于中国建设贡献出力量,而且很多老同志都是患难与共的战友,他们之间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但是正是因为这些关系的复杂程度之大,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职位不流动,官官之间连接成稳固的利益集团小圈子,阻碍其他人进去和破坏稳定的利益关系的问题。权力固化导致的是一个人情关系政府,会对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产生诸多的阻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邓小平实在是高瞻远瞩,关注到了问题的深切要害,精简政府机构最大程度上的避免了这两个问题的严重化趋势。如果邓小平仅仅关注到了问题还不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更需要的是极高的爱国热情支撑他这样去做。这位陪着祖国长大的老人心中的爱国之情经得起任何人任何事情的考验。对于老干部的处理问题,实在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虽然势必会引起诸多怨言,但是邓小平还是会这样去做,这正是因为他的爱国之情。因为他始终是人民的儿子,始终为了人民,始终忠于祖国,即使会因此“得罪”某些人,也不得不这样去做。他心中有一片旷野,旷野里是他钟爱的祖国。邓小平果决的性格也促成了本次的机构精简。不拖泥带水讲话直切问题要害,率先垂范辞职动动员,坚决反对留任中央军委主席,这都需要果决,一旦在任何环节发生动摇,绝对不会如此成功。所以,正是因为邓小平拥有这些品质,才使他做出了这样的决定,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82年邓小平就是通过这样的决心和这样的魄力力劝11位副总理下台的,一位老人在辞职之前,最挂念的,莫过于祖国的发展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