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一则淮北师大的保安招聘,在班级群里转发。 从截图上来看,该校招本校学生给本校当保安,并鼓励学生申请此岗位。据悉,淮北师大不少学生也都收到了类似的通知,但看到后没有人报名。

其实,针对此消息,淮北师大工作人员则表示,学校发布这条消息,只是为了进行意向调查应届毕业生,并没有正式文件发布。 这样看来,“此举不是为了就业率,也不是为了把它炒作新闻卖点。” 实际上就是提供各种保安工作,不是保安。或许是学校要完成就业岗位公示推荐任务,积极为失业毕业生想尽办法。 如果有学生有兴趣申请的话,想必学校也会采取一些后续措施进行安排和推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高校在为学生推荐就业岗位,或者利用学校资源开发临时岗位,扩大就业需求,这些其实都是为了帮助毕业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但是,这份工作需要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就业需求,而不是推荐或开发毕业生甚至不会考虑的工作。在毕业生即将毕业离校的关键时期,高校应采取更具体的措施,帮助毕业生就业,而不是推荐学生应聘。 虽说上述舆情,校方称是摸底情况,但结果显示,学生们是没有相关意愿的。

值得注意的是,教育部此前曾要求,高校要帮助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为就业困难毕业生推荐3个以上就业岗位。 从这个角度来看,或许学校的出发点是为就业困难的学生推荐工作,甚至费了很大的力气才去做的。 但是,平心而论,这些职位实际上并不需要高校来推荐,如果毕业生想找类似的工作,他们会关注这些招聘信息的。

如此同时,高校毕业生应聘保安工作,也不是新鲜事,但学生自主选择与学校推荐仍存在差异。 学校向毕业生推荐工作,创造临时工作,也做出选择。 在推荐岗位方面,学校要广泛联系用人单位,增加有效需求订单; 在创建临时职位方面,他们应该从毕业生的角度分析这些临时职位,能给学生提供那些锻炼和提升,而不是仅仅解决学生毕业后去哪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编认为,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全国高校都提倡学生“先就业,后择业”。 但是,“先就业,后择业”不能完全忽视就业岗位,与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匹配程度。 即使学生毕业后从事临时职业,这种临时职业也会对以后的职业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值得考虑的是,即使大学按照教育部的要求,为毕业生提供科研助理职位,也会为了吸引大学毕业生而设立临时职位。 如果学校重视这项工作,那么科研助理这个职位对毕业生来说是有吸引力的,而且经过培训和锻炼,毕业生的竞争力也会增强。 但如果学校只是应付了事,这个职位是很难吸引大学毕业生的。 即使有毕业生选择了科研助理的职位,也很难有好的职业体验,主要是觉得自己不被重视吧!

总的来说,高校等机构应更加“用心”为毕业生制定临时职位,不应该有“给你们提供了岗位,是你们自己不去”之类的心态,给学生提供的职位相去甚远,低于学生预期的。 这样的就业服务工作,显然很难得到学生的认可,也会影响学校的声誉。 以至于给毕业生和社会制造一种,学校对毕业生就业指导不高的感觉。

对此你有哪些观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