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曹镜明

题丨中国小学教辅用“日本和服”做封面,17年没被发现,请出版社回应

欢迎大家留评交流,对教材的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敢相信吧!

这本名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同步读本(五年级上册)”的小学语文辅导教材封面,居然选用了一群日本人的插图。

划重点:语文出版社教材研究中心和十二省小语教材编写委员会联合编辑出品。

这绝对是“根正苗红”的编辑团队和出版社,绝非是什么“野鸡”编辑团队和出版机构,为了赚钱什么内容都敢出版印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面对这样的一个结果,笔者宁愿这本小学教材辅导书是由“野鸡”编辑团队和出版机构负责编辑、出版发行的,最起码证明现在的教育还没有烂到骨子里,还有得救。

然而,现实总是这么的令人绝望!

这本辅导书自从2006年出版发行以来,时至今日已经过了17年了,期间也不是没有人针对封面插画的问题在网络上进行控诉,现在仍然能够通过网络找到当年控诉的一些蛛丝马迹,可对此出版社依旧是选择无视,在这过程中不是没有过修改的机会,十几次的再版发行,哪一次不能够修正封面插画争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归其根本,还不是因为之前读者的控诉,只不过是网络上的零零散散的自发行为,并没有引起多大的连锁反应,这要是产生像之前的“吴勇插画”一样的影响力,估计这个问题早就被解决了,也不会一拖就是17年之久。

那么问题来了,编辑团队为何会选用这么一张充满日本元素的插图,当做教材的封面呢?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说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在这本辅导书中曾节选收录了一篇来自于日本作家夏目漱石创作的经典书籍《我是猫》的片段,而封面上的插图便是这篇课文中的插图,只不过是一图两用,同时被安排到了封面之上,成为这本书的“名片”。

客观来讲,在教材,乃至于辅导中的编辑出版中,“一图两用”的情况并不在少数,甚至是非常的普及,可在其他的书籍出现“一图两用”的插画作品都是一些创作的十分经典的,没有什么争议的插画作品,并非是像这次的“日本和服”插图似的。

这张插图要是用在课文《我是猫》中,那么没什么可说,即便是在创作上存在争议,可也不至于像这次直接被安排到封面上这么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阅读到这里的朋友,难免就会有些好奇,觉得《我是猫》本就是一篇由日本人创作的文章,在插图的创作上采取一定的日本元素也没什么,也很正常,况且夏目簌石的这部《我是猫》也是一篇十分经典现实主义小说,期间也没有夹杂什么私货,这能有什么争议?

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张插画的人物身份和着装特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庭的男女主人和孩子的衣着都是非常典型的日本和服的特点,非常有文化特色。那么请看这张插图中唯一一个外人的形象,也就是保姆的形象衣着特点,是不是感到很眼熟?感觉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似的。

这和上世纪大陆七八十年代的女性衣着特点,不能说一模一样,但也绝对能够称得上一句“神似”。大家要是没有相关的生活经验,也可以看一下年代剧,或者直接在网络上搜索那个年代女性的照片,观察她们的着装特点,答案也就不言而喻了,实在是太侮辱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难道在编辑团队看来,中国女人只配在日本家庭中承担“保姆”的角色吗?

也不要说笔者凡事都上纲上线,最起码是有这个嫌疑的。不然,笔者也不会从中发现这个问题,怎么不见笔者从其他的插画中发现问题?偏偏专挑这一张插画下手?

归其根本,就是这幅插画的创作本身就有问题,屁股坐歪了,椅子怎么可能是正的?或者对于当事人来说,这个椅子是正的,那么他为什么会坐歪,其动机就非常值得人怀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知道“世界终究是孩子们的”,谁都是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这样成长起来的,尤其是在小学阶段,鉴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一旦要是被灌输到什么错误的认知,很容易就会在成长的过程中影响到三观的树立的,孩子未来的命运发展。

因为思想上的修正和学术上的修正是两码事,难度根本就不在一个等级上,要是小学生做错了一道数学题,老师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随时就可以发现,指出问题,帮助学生顺利的攻克难关。可思想上的瑕疵,除非是学生遇到什么大的问题险境,不然作为旁人来说,是很难发现端倪的,由此的修正就更加无从谈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说“教育一定要从娃娃抓起”,这里面教师和教材就承担起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一般教师来讲,除非是出现什么师德的问题,很少会有翻车的,即便是翻车在影响的人数上面,也远远不能够和教材相比。

因为教材一旦版发行,就不是十几二十本的问题,随便印刷就得上万本,再算上若干次的再印数量,所产生的影响,简直是不可想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换而言之,在笔者看来在教材的事情上,无论怎样吹毛求疵都不过分,都是应该的,任何一点小的疏漏可能造成的后果,简直就是不可想象。

可当今的教育环境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很多从业者都将这样神圣、责任重大的事业当做一场生意,例如著名儿童作家曹文轩就被爆出所主编的系列丛书,充斥着大量的“人情稿”、“金钱稿”等内容,虽说这个爆料并未得到证实,不过书中的“不当”内容似乎已经在冥冥之中说明了什么,比如说他所负责编辑的《十万个为什么》(上)中,就堂而皇之的将瓷器、火药、造纸术归列为外国人发明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文章的最后,笔者衷心地希望类似的情况能够从根上杜绝!

本文系【曹镜明】原创,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