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山东烟台解甲庄,2位文物专家叩开了一名老妇的家门,急切道:“同志,我们想看看你家的象牙席。”老妇一听,脸色大变,扔下一句“没有什么象牙席”,就“砰”的一声关上了门,任凭专家舌灿莲花,老妇就是不开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名专家是烟台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此行下乡,是为了收集闲散文物。两人刚到解甲庄,就听村民说孙秀英家有一件从皇宫流出来的象牙席,藏于家中,从未示人。
专家闻言,顿时大喜过望。要知道,自古以来,象牙席都是重要的贡品,非帝后不可用,它不仅是华贵的帝后生活用品,还是精湛的古代工艺品。彼时,唯有故宫博物院收藏了两张象牙席,其珍贵程度可见一斑。
事不宜迟,两名专家直奔孙秀英家,准备一探究竟。可万万没想到,到了孙家,两人却吃了闭门羹,任凭他们怎么说,孙老夫人就是不开门。
无奈之下,两人找到了该大队的生产队长,说明了来意。队长一听,摇头道:“孙家有象牙席这事传了很久了,但从未有人见过,不少人上门求购象牙席,都被孙秀英堵了回去,现在谁也不知真假。”
而后,队长带着专家再次来到孙秀英家,一番好言相劝,终于进了她的家门。
孙秀英年过半百,家中清贫,连凳子都没有几张,两名专家只好站着与她沟通,遗憾的是,即便专家说得口干舌燥,孙秀英仍矢口否认,说她家穷的响叮当,哪有什么象牙席,以讹传讹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专家们闻言,不由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回去后,两名专家互换意见,一致认为孙秀英在说谎!原来,这次沟通虽然还是以失败而告终,但专家发现,孙秀英举止得体,谈吐不凡,不像普通的村妇,他们断定,孙秀英家应该藏有象牙席,之所以不拿出来,定有难言之隐!
此后,专家们多次登门拜访,一边向孙秀英普及文物知识、传递文物的重要性,一边采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说方式,终于让孙秀英敞开了心扉。
孙秀英告诉专家,1930年,其父临终前,的确交给她一张象牙席,并叫她好生收藏,不要贱卖。此后,即便孙秀英生活困苦,仍牢记着父亲的嘱托,从未将象牙席拿出来示人。
接下来,孙秀英从卧室拿出一个造型精美的楠木盒子,打开后,小心翼翼从里面取出一件用锦缎包裹的物品,层层揭开后,果真是一张凉席。
这张凉席长2.03米,宽1.23米,重2.2公斤,厚约0.1厘米,由无数条仅2毫米宽、0.5毫米厚的象牙丝编织而成,保存基本完好,只有边角处有些许损坏。凑近一看,此席纹理细密均匀,席面平整光滑,柔软舒适,收卷自如。其牙丝细薄无比,至今仍洁白柔润。
专家惊呼道:“此凉席和故宫博物院的象牙席如出一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经过沟通,专家以500元的价格,征集了这张象牙席。在那个年代,500元并非小数目,一时皆大欢喜。
烟台市博物馆得到此宝物后,经过考证,终于查清了这张象牙席的“前世今生”。
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各作成做活计清档》所载,雍正年间,暹罗(古泰国)曾进贡象牙若干,后由广州工匠编织成象牙席,进献给了雍正皇帝。
象牙席用料多,编织工序艰巨,劳民伤财。雍正帝崇尚勤俭,看到这张席子,不喜反忧,后转念一想,象牙席毕竟是偶然的产物,就没有计较此事。不曾想,广东官员会错了意,以为雍正帝喜欢此物,为了博取皇帝的欢心,又接连进献了4张象牙席,吓得雍正连忙传谕广东督抚,“若广东工匠为此,则禁其勿得再制。若从海洋而来,从此屏弃勿买”。换言之,这五张象牙席从此成了绝版。
到了清末,清朝的统治摇摇欲坠,宫中之人开始谋求后路,不少太监宫女偷偷地将宫廷珍玩带出宫外转卖,其中一名太监眼光独到,将一张象牙席带出了宫,高价卖给了丁家当铺,后被黄县伪统税局局长孙某,即孙秀英的父亲买下,并带回老家解甲庄珍藏。临终前,孙父将象牙席传给了孙秀英,孙秀英视若珍宝,才得以保存至今。
众所周知,象牙以质地坚硬而著称,据统计,普通象牙的莫氏硬度2-3,老象牙硬度可达4.8左右,堪比铝铁,古人是如何将其编织成柔软的凉席呢?
经查阅资料,专家在《格致镜原》中找到了相关记载:“安南邓上舍说,其祖初入朝贡象牙簟,象牙簟者,凡象牙齿之中悉是逐条纵攒于内,用法煮软,牙条逐条抽出之柔软如线,以织为席。”
大意是说,先要将象牙用特殊的药水软化,然后将其分劈成宽窄均匀的薄片,精心打磨后,再顺着纹理将牙丝编织成席。显然,制作象牙席的核心就是如何软化象牙,可由于此技早已失传,用于软化象牙的配方,已无人知晓。
翻阅史料,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就有了象牙席。《西京杂记》中就有汉武帝“以象牙簟赐李夫人”的记载。《魏书·列传第三十·韩务》也曾记载:“务献七宝床、象牙席。”不得不感叹,古人的智慧真是不可小觑。
现如今,为了保护大象,绝大多数国家已全面禁止象牙制品,加之象牙席的制作方式已失传,以后恐怕不再会有象牙席。所以,孙秀英上交的这张象牙席,堪称稀世奇珍,弥足珍贵,因而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现珍藏在烟台市博物馆,是该馆的镇馆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