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文章不长,想和大家聊聊最近果果学琴发生的事儿。

就在我打字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果果正在房间里独自练琴

果果的钢琴一直学得进度缓慢。一方面是受疫情影响,反反复复停课;一方面是我们大人都没有基础,在家也无法给到有效辅导。

当然,我的心态也比较佛。所以果果就像个假“琴娃”,学琴进度慢慢爬。

大家也都知道学琴很枯燥,容易闹出亲子矛盾。我家也不例外。

偷懒、耍赖、发脾气、尿遁……反正练琴时能发生的各种场景,在我家都每天上演。一到了练琴,孩子就总是那么不情不愿。

直到今年,我们给果果换了个新老师。

也不是刻意换的,是因为原来的老师怀孕,从机构辞职了,而新来的这位老师刚好能排到时间。

好巧不巧,这位新老师是从国外回来的——不单单是国外留学归来,而是在国外教学多年回来的。

果果学琴这两年,我们已经习惯她“得过且过”的练琴方式了。

谁知果果跟着新老师上了几周课之后,开始主动练琴了!有一天还突然跟我说:“妈妈,我现在能体会到练琴的乐趣了。”然后又继续投入音符的小世界。

大家能想象我当时的心情吧?老母亲简直眼泪都快下来了。我长吁一口气,感叹道:“终于呀……”

这位新老师做了什么呢?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醒目的大动作,讲课也不是多么活泼。一定要说的话,她做了这么几件事:

首先是选曲目:

以前的老师是按照国内钢琴启蒙、逐步考级的思路来教,选教材也是如此,会专门改编给孩子们的教材,一本本升级打怪。

而新老师认为,没有必要用幼儿改编教材,里面的曲子比较枯燥,而且孩子们的接受力远比我们想得要强。

她把果果的教材都换成了古典经典(当然,难度不高的),而且不是按顺序都教,而是专挑里面旋律好听的曲子让果果练。

就这样,果果听到好听的曲子,自己也来了兴趣。

老师并不强调考级。在她看来,这些曲子如果都练好了,考级曲目的难度不在话下。

但区别是,这些经典曲目是具有真正的音乐美感的,是真正能感染到孩子,激发他们兴趣的。

哪怕孩子以后不会长久地学下去,这种美的熏陶却会根植在他们的童年记忆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是夸夸夸:

新老师特别大的一个特点是,孩子上课的时候一直在说好话、给肯定。我老公跟过课都感叹:“老师太能给鼓励了,一直在照顾孩子的情绪。”

现在的钢琴老师大都很温柔和蔼,肯定不能和当年郎朗小时候受的教育相提并论。但我自己比较下来,的确感觉果果以前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关注孩子的技能对错。

这当然不是问题。咱家长也觉得送孩子来上课,就是学这些,时间和钱都花了,当然要有所收获。

但这位新老师的关注点却不太一样,在第一次试课时就和我们说,在果果这个年龄阶段,兴趣是最重要的。

“孩子弹琴的时候,是不是能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如果希望未来,钢琴能成为伴孩子一生的兴趣,而不是一时的考级工具,那肯定是要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

所以,即使一首曲子弹得熟练、不出错很重要,但老师会把关注果果的情绪放在最前面。

例如她反复弹不对就会急躁,也可能会紧张,老师就不会聚焦于反复纠正技法,而是先教她怎么放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要求多辛苦:

大家都知道,学琴是一项非常耗费时间的兴趣,而且学得越深越需要花时间苦练。

过去这几年,我们接触过的线下线上老师,一定都会说的话就是“这首曲子每天至少要练XX久”。

当然,对小丫头来说,都被选择性屏蔽了。

但这次新老师的话,她竟然听进去了:“妈妈,老师跟我说,你不用光看每天练琴有多久,你可以每天只练10分钟,只练一个段落。但是哪怕只有10分钟,也要把它每个音都弹到位了。这样也是进步。”

就因为这句话,小朋友开始学会“先投入地练习10分钟”,效果当然肉眼可见啊!然后因为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有了成就感,于是有了后面的10分钟,又10分钟……

原来我们并不需要强迫孩子去“必须吃苦”,而是教会他们“专注当下”,当他们从中体验到了“收获”,就会自行前进,并且甘之如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注重表现力:

果果以前遇到的老师,面对果果这种基础级的学生,都是先要求把一首曲子弹下来、弹顺了、不出错,再说强弱啊,换气啊,等等。

新老师却从一上来就给孩子示范和指点弹奏中的“表现力”。老师觉得,这些并不是什么有先后、高低级别的东西。

音乐的灵魂就来自演奏者对曲子的感悟力和表现力。如果从一开始就割裂来看,那么孩子可能也会养成这种思维习惯,把技能和情感分开。

但音乐本身就产生于人类的情感,我们是先感受到音乐的美,才会想要演奏出来啊!

就这样,果果的学琴进度还是慢腾腾的。但我却很为她高兴,我意识到,我们遇上了一位真正做“音乐教育”而不单纯是“钢琴教学”的老师啊!

我知道,其实这位老师说的很多话,其他老师肯定也是知道的,只不过可能没有跟我们强调,而是更注重学琴的其他方面。这其中没有对错,只有缘分合不合。

能把钢琴考级拿下的孩子,自然是优秀的,毋庸置疑。

但我对果果的期望是——你可以不考级,也不需要做音乐生,只要在以后的人生中能够享受音乐给你带来的陪伴、美感、安慰,甚至是宣泄,把弹琴当是一种享受生活的方式,就很好了。

所以,我真心觉得,在钢琴这种自带“鸡娃”属性的兴趣学习中,遇到了和“慢成长”志同道合的,愿意帮孩子根植长久未来的老师,真的挺不容易的。

就是想和大家分享这点小喜悦。如果今天写到的这位老师的教学,能给到大家一些新的视角,那就算额外收获吧。

暑假要来了。时光正好。咱们都可以放缓脚步,陪娃慢慢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END——

作者:花时间。微信公众号「慢成长」创始人,国际新闻硕士,四语妈妈,童书译作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美国PET父母效能训练讲师,美国加州PAU心理学研究生。创立公众号慢成长,分享具有国际视野的早教发育、儿童心理、亲子教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