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TIONAL CULTURE

岭头

钦州

“跳岭头”是一种传统民俗表演活动,在灵山县、浦北县、钦南区、钦北区很流行。与周边县区民俗“跳鬼僮”相类似,是当地群众为了庆丰收、祈丰年、避邪趋吉而举行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俗表演。一般在每年的农历八月举行。

跳岭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村傩戏—李戈 摄

从明朝嘉靖《钦州志》(1534年出版)卷一《风俗志》“八月中秋假名祭报,扮鬼神于岭头跳舞,谓之跳岭头”的记载看,钦州跳岭头流传至今至少有四五百年的历史。2014年,经国务院批准,“钦州跳岭头”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跳岭头”相传起源于尧舜时期。“跳岭头” 舞姿优美,动作潇洒,模样古怪,酷似宁明花山岩壁画形象。剧目大多为清一色的男性主演(故事情节中有女性的也是男扮女装),舞者头戴手工制作的五彩斑斓、光怪陆离的木质面具(当地称“鬼脸壳”),身穿怪诞戏服,手执刀、叉、木棍之类的“兵器”,俨然凶神恶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跳岭头”的乐器主要有锣、鼓、钹,兼有长号、牛角号等,舞蹈音乐节奏强弱分明,时而舒展,时而短促,变幻莫测。“跳岭头” 集歌、舞、戏于一体;既有纯粹的舞蹈,又有即兴念唱对白和简单的故事情节,成为妇孺老幼爱看的民间舞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年的农历八月至十一月,灵山县浦北县钦南区很多地方有“食岭头”的习俗,在农村过“岭头节”比过年还热闹,届时,家家户户宰鸡杀鸭,杀猪宰牛,大摆宴席招待客人,少则三两桌,多则十桌、八桌,甚至几十桌,亲朋好友,相识的不相识的人到来,主人都把他当作座上宾,吃饭喝酒既不用送礼,也不用付钱。因为传统习惯认为,谁家来的客人越多,主人就越高兴,脸上更光彩,来年必定六畜兴旺、五谷丰登、鸿运当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傍晚时分,“跳岭头”便开始了。一般“跳岭头”都有固定的场地,大多在村头“土地社”旁的山坡上进行,故称为“跳岭头”。演出时间大多从当日天黑持续到次日天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跳岭头”的演出程式有:序幕“开坛”,第一场“三师”,第二场“四师”,第三场“四帅”,第四场“探坛”,第五场“十帅”,第六场“五雷”,第七场“操兵”,第八场“千发”,第九场“赶精”,第十场“杀精”,第十一场“撬船”。不同场次演员有多有少,就是“独舞”“双人舞” “群舞”,也令人眼花缭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撬船”, 最能突显钦南沿海特色。另外,钦南区“跳岭头”在念唱对白时使用的语言是“钦州正”,也称“官话”,与桂柳话十分相似。“官话”语音语调富于艺术化,滑稽幽默,常逗得观众捧腹大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跳岭头”以民间信仰为依托,吸纳和展示丰富的民族民间歌舞、戏剧等文化因素,融节日习俗、信仰习俗、村社习俗、宗教习俗、娱乐习俗为一体,它源于壮族本土文化,同时吸收了汉族节日文化,是壮、汉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的产物,对促进民族大团结与文化交流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今天带大家了解的是钦州的传统民俗表演活动——“跳岭头”,大家还想知道什么钦州传统文化,请在评论区留言分享给文旅君哦!

-END-

当您接到0771-12340绩效考评民意调查电话或微信调查问卷,请耐心接听和回答,客观评价钦州各项工作,为钦州点赞!

▍图文来源:《话说老钦州》主编:方文 副主编:阮成武 谢凤芹 、钦州发布、钦州旅游、灵山文旅

▍图文整理:宣传和对外交流科

▍文中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做公益分享, 如有侵权,请联系文旅君署名或删除,电话:0777-2839841。

(钦州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出品 转载请注明来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