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原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依托,形成了千年的农耕文明,中原的富庶和繁盛一直是长城以北的游牧民族垂涎的,双方从上古时期就开始相互较量,互有输赢,其中以汉、唐两个时期交流最为频繁;虽然中原王朝最终都能压制住外民族的冲击,但两者付出的代价却是天差地别的。
汉匈的百年纷争
1、被迫休养生息
汉朝在建立之前是秦二世的天下,这位糊里糊涂的二世祖对自己人心狠手辣,对各地的农民起事却束手无策;比起他的父亲嬴政,他的魄力和能力都大为逊色,胡亥的命运和朝廷军政事务都掌握在权臣赵高的手里。
这时的中原大地上不仅有来自百姓的反对,还要面对六国贵族们的反扑,毕竟距离秦始皇统一六国才过去十几年而已;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何况六国底蕴深厚,暗中积蓄多年。
秦朝统治下的原属六国区域在战后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改善,民众心中自然是对故国依恋的,所以秦朝末期已然又是乱世重启,原本想要缔造万世传承的大秦帝国在联军的冲锋中轰然倒塌,咸阳城里一片狼藉。
▲汉王攻破咸阳城
最先攻破咸阳城占据地利的是刘邦,不过在反秦的战役中楚王项羽一方也功不可没的,除了先入咸阳者为王的盟约,楚汉之间最开始的实力还是不少差距的;
刘邦虽然出身市井没什么大志向,但他的手下都是治世之才,比起项羽,刘邦很容易听人劝,在对于咸阳城的问题上,汉王集团的做法更得民心,咸阳城的百姓并没有错处,但他们都成为项羽发泄的对象。
秦朝后期残暴统治已经让民众畏惧,项羽的做法很容易让老百姓联想到前朝的作为,所以刘邦最终能缔造大汉王朝也是民心所向;在制造舆论、安抚人心方面汉王集团是专业的,以四面楚歌形成的攻心之战就瓦解了项王最后一搏。
▲楚汉相争
赢了楚王建立汉朝后,刘邦的日子也并不好过,他想要解决北方匈奴的问题,但对匈奴实力估计不足被困在白登山。白登求和对于刚刚建立的新朝是巨大的打击,这也导致了汉初对匈的外交政策呈现疲软状态,能赔钱和亲绝不动武打仗,不仅仅是打不过,还因为打不起;
打仗要消耗的资源庞大,兵源、粮食、军械等都要持续不断的供应,连年征战的中原需要时间恢复修养,否则秦末的乱象又会出现,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
2、从避战到封狼居胥
汉朝初期的天子们都认真执行高祖皇帝休养生息的国策,文景之治也是历史上少有的治世时期,这对父子都很节俭、也十分勤政,也是这两朝的累积奠定了汉武帝刘彻的功绩。
谈到汉朝历史,不得不提及的一位皇帝就是汉武大帝,继承了祖父和父亲治理下的江山后,他的目光放在了欺负过高祖皇帝的匈奴身上;打仗最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有时候差点运气都不行,武帝朝有钱有人有将,其中飞将军李广、不败将军程不识、大司马卫青、封狼居胥霍去病,这几位军事家在武帝朝的不同时期立下了汗马功劳,西汉的强盛也是从武帝朝开始的。
▲冠军侯霍去病
也正是这一波又一波的打击,扭转了汉匈之间的对峙局面;之后匈奴内部开始分裂,其中一支更是与汉朝交好融入,匈奴对大汉再也构不成威胁。不过这个时候汉朝也出现局势变化,汉室颠覆,光武中兴,刘秀重新恢复汉家王朝,东汉继续统治中原。
所以这段时间汉匈之间都有自己的内部问题处理,内部矛盾的特殊时期也是双方关系的一个过渡,农耕文明强大的恢复能力也在这个时候体现出来,所以匈奴当时已经分散的部落力量是不足以对抗汉室的打击的。
▲汉朝时期各国疆域分布图
不过虽然汉匈之间的角逐是以汉朝的最终胜利结束,但也让中原王朝用了200年的时间才耗尽了匈奴的锐气,自身的损失也不小。这也是游牧民族对中原王朝威胁最大的一支族群,东汉时期对外民族的政策是很不错的,对于进入中原地区定居的少数民族是有一定的优待政策的;
当然,中原王朝对这部分“迁徙人口”的管制也是很严格,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再加上与汉族通婚,很多外族人士被汉化,身份问题也随之淡化了。
大唐的外交政策
1、不同寻常的外交
李唐王朝与突厥的关系可谓是一波多折,早在李家起兵的时候,李渊曾得到过东突厥的支持,毕竟如果中原大乱了,说不定突厥也能分一杯羹,当时的局势发展并不明朗,但是毕可汗却派了5000兵马支持李家,虽然人数不多,可好歹也是一份情谊,比起那些隔岸观火的势力强了许多倍。
▲隋末势力分布图
李家出身陇西,祖上是鲜卑族与汉族混血传承下来的,和游牧民族打交道更容易一些,算得上是知己知彼了。新朝总是要接手前朝的烂摊子,西突厥的前可汗曷娑那失去了隋朝的庇护转投李唐,但东西突厥后期交好,担心曷娑那可汗会借助李唐崛起,所以委托始毕可汗要回曷娑那。
李渊本来很为难,把人交出去显得不仗义,让人留下来又对不住“老朋友”,正无计可施的时候,李世民让人将曷娑那可汗引导中书省;可中书省里东突厥的使者早就等在那里了,这番精心设计的巧遇终结了曷娑那可汗,也算是挑起突厥内部的斗争,只不过刚好发生在李唐的地界而已。
唐朝初期国力尚未恢复,突厥联军也曾发兵长安,第一次李世民派人收买了突利可汗,突利可汗趁机结交秦王,二人以兄弟相称;
第二次颉利可汗和突利可汗又联合南下,距离长安60公里驻扎,不过李世民和一众文臣闲庭信步的赴约唬住了突厥铁骑,各路勤王大军日夜兼程及时赶到,再加上太宗皇帝唇枪舌剑,说的颉利可汗一阵心惊,大唐与突厥于渭水之畔定了盟约,修好多年。
▲唐太宗李世民画像
2、盛世气运的庇护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国与国之间也是这样;突厥铁骑虽然强势,但并不是只有大唐一个对手,尤其是在突厥分裂成东、西突厥后,实力大不如前;
而他们的老对头薛延陀汗国占据着漠北广袤的土地和资源,东突厥的地理位置并不好,本身夹在李唐和薛延陀之间,西边有波斯,东边有契丹,游牧民族逐草而居,很容易因为地盘的问题起冲突。
▲唐朝势力分布图
大唐就不一样了,从汉代开始丝绸之路就是中原和西域之间的连接纽带,虽然魏晋南北朝时期局势不稳定,但这条通道的商业贸易一直保持着;中原地区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后,丝绸之路带动着的各国贸易又活跃起来,民间尚且如此,大唐与西域各国也自然建立起了不错的外交关系。
游牧文明的延续是要依托于农耕文明反哺的,很多日常生活用品游牧民族是无法自给自足的,需要定期在边境与中原商人进行物资交换,尤其是手工业领域,工匠和资源都是草原民族稀缺的。如果遇到灾年,可能会在边境发生冲突,不过这要看双方当时的关系如何了。
▲丝绸之路图鉴
唐初的统治者们距离隋末混战的乱象并不遥远,都明白现在太平盛世来之不易,所以都励精图治、想要一展宏图,从太宗的贞观之治到高宗的永徽之治,再到武则天的贞观遗风,大唐前进的过程中虽有波折,但整体还是稳步向前的,直到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将大唐的国力推向了顶峰。
周边的部落、势力纷纷向大唐称臣,大唐皇帝不仅是中原的万民之主,也是草原上的天可汗;除了武力威慑,李唐与周边各国也保持着姻亲关系和密切来往,这种和谐相处的方式也是由大唐主导的。
正是这种绝对实力的加持造就了海纳百川、包罗万象的雍容气度,也成就了开元盛世的极致荣耀,让大唐的光辉在千百年后仍被传扬称颂。
▲开元盛世万国来朝
总结:
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之间的较量归根结底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碰撞,从历史发展进程来分析,游牧文明是要落后于农耕文明的,在制度、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领域游牧民族的发展十分迟缓,尤其是制度上的落后,这也源于游牧民族的生产方式比较单一,无法全面支持本民族的发展。
而中原地区有广袤的土地,有更多发展的空间,所以汉朝可以用200多年的时间拖垮匈奴,唐朝可以用40多年的时间收服周边,这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推动民族融合的助力之一。
参考文献:
《史记》
《旧唐书》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