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766字,阅读时间约4分钟秦国采用商鞅变法鼓励耕战,将平民的晋升渠道彻底打通,以此占据了发展的先机,最终凭借恩威并施的方式夺取了天下。秦朝得势立朝之后,秦始皇依然沿用商鞅留下的法治体系治国。但是对于没有战争,急需稳定的社会环境而言,法律过于严厉不利于百姓修生养息,自然得不到广大群众的支持,虽然严刑峻法对于稳固江山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却无法稳定江山。相比之下,汉朝的治理体系就比较完善了,虽继承秦制,但融合儒家思想,在稳定社会秩序的同时让百姓有了修生养息的空间,依靠法治守住了天下。其实我们细看下来,在汉朝时期,前期制定法律也算不上宽松,甚至更加严厉,只是相对于秦律而言,汉朝在严刑法治的基础之上,融入了儒家思维,让构成犯罪的因素减少,从而促进社会发展,让百姓得到修生养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秦朝法治为何无法守住天下,而汉律又是如何兼顾稳定大局又让百姓得到修生养息的机会的呢?一、汉承秦制1、建立秩序汉高祖刘邦抢在项羽之前夺得咸阳,一举奠定了统一的基础,后来在垓下逼迫项羽自刎,汉朝的江山初定,为了维持刚刚打下来的天下,高祖自然要沿用秦朝的律法,以雷霆手段迅速建立起秩序。但是严刑峻法在一个稳定的社会是难以为继的,只有让百姓修生养息,过上太平日子,才算真正地匡正天下,稳定社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汉律严苛既然是延续秦律,那么汉律在制定地时候也是颇为严厉的,比如创造性地提出“挟书令”,延续秦朝的“焚书坑儒”,目的在于“统一思想”,这一制度直到汉惠帝时期才被废止。秦朝时期还有很多骇人听闻的刑罚手段,尤其以肉刑为主,其惨烈程度令人发指,到了汉朝时期,这些刑法才被渐渐废除,后来以鞭刑替代,但是量刑一般很重,犯人所受的摧残也比较深。与此同时,汉朝延续了连坐制度,一人犯法,知情者连坐,要受到惩罚,这项规定在汉文帝时期被取消,但是汉文帝却将夷三族的极刑恢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法律的赏与罚1、注重修生养息要说汉朝与秦朝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汉朝统治者十分注重爱惜民力,轻徭役,而且出台了相应的减税政策,这无疑给遭受战争重创的社会环境注入一针强心剂。汉朝注重让百姓修生养息,给予自由空间,深刻吸取秦朝的教训,让百姓安居乐业,各司其职,社会氛围空前和谐。2、罪不再法虽然严厉刑罚没有改变,但是汉朝统治者与秦朝不同他们很爱惜民力。秦国时,就是因为军功爵制,让平民拥有晋升渠道,统一后,只有一小部分人得到高升。战争消退了,大部分人被徭役、赋税所压迫,这也是秦朝最后灭亡的原因之一。汉朝统治者深刻吸取教训,减轻百姓徭役,让他们回到家园,安定生活,所以汉朝时期的起义相对较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执法有度秦始皇一生勤勉,但是光靠勤劳是不足以安定天下的,严刑峻法之下,百姓自由生活都得不到保障,国家安定自然无从谈起。汉文帝在位时期,一天的案件最少才不足500件,可见真正的治国韬略在于与民众的想法方向一致,执法有度,光靠震慑是无法维持安定秩序的。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兴起了很多冤狱,社会剧烈动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法律儒家化发展到汉朝时期,统治者已经知晓单靠严刑峻法是不利于维持社会稳定的,需要另外一种更温和的思想来辅助法治,所以礼法并用就成为了第一选择,而作为礼制的代表思想,儒家开始崭露头角。法家的思想用来树立威信,但却并不责众,而儒家的思想则体现统治者的爱民之心,让整个社会崇尚礼制,建立起良好秩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国历经二世十四年,其维护统治的法家思想过于严苛,百姓被徭役、赋税压得喘不过气,之前依靠军功爵制拿下的江山,却又因法家思想而失守。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下,严刑峻法显然并不适用,汉朝的统治者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减轻徭役,减轻赋税,爱惜民力。汉朝主张让民众修生养息,回到自己的家园安定生活,各司其职、安居乐业。相比于秦律,汉朝的法律更加人性化,免除了很多酷刑,但是刑罚依旧不轻,只是法律的适用范围缩小,不轻易治罪,统治阶级能够做到执法有度,给予百姓活动的空间。最重要地是,汉朝的法律中融合了儒家的思想,主张仁义礼智信,既用法律树立起权威,又利用儒家的思想来让社会氛围和谐起来,在这种法治体系下,汉朝社会逐渐走上正轨,国力日渐强盛,这种法律制度框架也成为后世朝代借鉴的榜样。参考文献:《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