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静心 【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李承晚(1875年3月26日一1965年7月19日),韩国近现代史上政治家、外交家、思想家、独立运动家,大韩民国首任总统。原名承龙,号雩南,本贯全州李氏,生于黄海道平山郡。早年研习汉学,科举屡试不第,1894年进入培材学堂(后来的培材大学)就读,后参与独立协会运动,1899年被大韩帝国政府逮捕判刑。1904年获赦,并作为高宗皇帝李熙的密使出使美国。1905年获得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学士学位,1910年相继获得哈佛大学硕士与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并投身韩国独立运动。

李承晚在美国积累了丰富的人脉,并标榜外交独立路线,企图通过外交活动、仰赖美国等列强的干涉来摆脱日本的殖民统治。1919年参与巴黎和会未果,提出了饱受争议的委任统治案,同年当选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总统,1921年在华盛顿会议的外交活动中再次失败,其活动陷入消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再度活跃,日本投降后回到南朝鲜,作为右翼势力领袖展开反托管运动,主张南部单独建国。1948年,李承晚在美国的支持下当选总统,于8月15日宣布成立大韩民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承晚当选总统

此后李承晚连续3届当选总统,并先后成为国民党和自由党的首脑。他对内实施专制独裁统治,严厉镇压共产主义者为代表的左翼势力,同时为保住个人权力,两度强行修改宪法,践踏民主制度。对外依赖美援,坚持武力北进,拒绝与日本建交。

内外交困

大韩民国建立以后,李承晚的主要精力不在经济建设、改善民生,而在肃清异己、挽留美军,以达到大权独揽与抗衡朝鲜的目的。原本韩国民主党一直是李承晚的同盟者,对李承晚登上总统宝座立下汗马功劳,但李承晚却任用出身民族青年团(族青团)的李范奭为国务总理,而韩民党在内阁中只有财政部长金度演一个席位,使其对李承晚过河拆桥的无节操行径十分不满。

1949年1月,金性洙的韩国民主党和申翼熙的大韩国民党合并为“民主国民党”(简称民国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在野党;另一方面,国会中又兴起了金若水、卢镒焕为首的主张改革的少壮派,金九等临政派虽标榜不参政,却在为撤走美军和南北协商而奔走,已成为李承晚的眼中钉。面对国会少壮派和在野的金九等人的威胁,李承晚与民国党再次联手,发起了“六月攻势”。当时各方势力围绕国家统一、农地改革、美军撤退、整肃亲日派等问题展开博弈,而整肃亲日派尤其是牵涉利益要害的焦点。

国会在1948年10月成立“反民族行为特别调查委员会”(简称反民特委),逮捕日治时期的亲日分子,被捕者中很多都是李承晚政权的警察。李承晚不以为然,公开发表讲话批评,屡次阻挠反民特委工作。在1949年6月李承晚发动“六月攻势”之际,警察袭击反民特委,反民特委下属的特别警察队被李承晚政权强行解散,许多与反民特委有关的人士被捕。1949年6月26日,金九被极右军官安斗熙暗杀,此事多被认为是李承晚势力嗾使。到1949年底,李承晚政权通过炮制“南劳党国会支部事件”,将金若水等国会少壮派势力一网打尽。在肃清异己的过程中,李承晚的支持者于1949年11月12日组织大韩国民党,成为执政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承晚当政前后,南方的左翼势力已转入地下,发动人民与军队起义以反抗李承晚政权,李承晚对此予以毫不留情的镇压,先后在1948年和1949年镇压了济州岛四三事件和丽水-顺天事件,杀戮数万生灵,并在朝鲜战争前一直进行着对南劳党游击队的讨伐行动,使左翼势力遭受沉重打击。李承晚对左翼势力的镇压,美军的支持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但此时美国的政策是欲从朝鲜半岛抽身,撤离驻韩美军。美军的撤离正中李承晚大忌,他想方设法挽留美军,但无济于事,驻韩美军按原计划于1949年6月30日撤走,只留下美国驻韩军事顾问团。美国虽给予李承晚政权经济援助,但这些援助显然不能满足李承晚的要求。于是,李承晚时不时放出“武力北进”的言论,并全力扩充韩军,到1949年8月底时大韩民国国军兵力达到10万人,并指使军队不断在三八线上挑衅,制造朝鲜半岛的紧张感。尽管李承晚确实主张武力北进甚至打到满洲(中国东北) ,但在1949年到1950年间的挑衅主要是为了吸引美国注意力,拖住美国对韩援助,乃至让美军返回韩国。正如美国驻韩大使穆乔指出的那样,李承晚使出浑身解数想留住美军,而不是更多关心其政府的完善以及改善民生。 然而,美国只希望朝鲜半岛稳定,所以李承晚的做法非但没能让美军返回韩国,反而令美国在增加对韩军事援助的问题上更加犹豫不决。

李承晚不仅在增加美援上一筹莫展,在国内的地位也是摇摇欲坠。在1949年与李承晚短暂合作的民国党又开始反对李承晚,于1950年1月27日提出修宪案,要求改为责任内阁制,限制李承晚的权力。虽然修宪案没有通过,但李承晚的国民党势力下降,到1950年5月30日国会大选时,众多反对李承晚的无党派人士当选议员,赵素昂、安在鸿、吕运弘、张建相等拥有很高名望的中间派人士也进入国会,李承晚的国民党在国会中只占不到三分之一的议席。由于总统是由国会选举产生,因而李承晚对充满敌意的国会感到严重不安。

朝鲜战争

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南下,朝鲜战争爆发,韩国国军兵败如山倒,6月28日汉城失守。李承晚自6月27日后率政府人员不断南撤,一直逃到釜山。虽然战况不利,但战争的爆发对李承晚来说不啻因祸得福,他不仅通过战争机制凝聚了人心,大大提升了自己的地位,还实现了拖住美国的企图。美国在战争一爆发便介入其中,并通过联合国安理会第84号决议组织联合国军,全面援助韩国。7月19日,李承晚致函杜鲁门,怂恿美国打过三八线,美国虽未立即同意,但最后还是在9月1日出台NSC81号文件,批准了打过三八线的计划。9月15日,麦克阿瑟率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拦腰截断朝鲜人民军,战局逆转。9月28日,美韩军收复汉城,次日李承晚偕麦克阿瑟返回汉城。10月1日,韩军首先跨过三八线,10月7日,联合国军也进入三八线以北地区。10月19日,联合国军攻入平壤,同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启抗美援朝。李承晚于10月30日赴平壤,对10万群众发表演讲,给他们打气,其后又赴咸兴。1951年1月4日,中朝军队攻克汉城,李承晚再次南撤釜山。3月以后,美韩军又夺回汉城,与中朝军对峙于三八线。

1951年7月以后,战争进入边打边谈的状态。李承晚对停火非常敏感,坚决反对美国同中国和谈,执拗要求美军再次打过三八线,令美国人十分恼火。但进入1952年,由于大选将至,李承晚专注于如何保住总统宝座,暂时转移了对停火的视线。1952年夏发生“釜山政治风波”,李承晚凭着霸王硬上弓而通过的“拔萃改宪案”在1952年8月5日举行的总统直选中成功连任大韩民国第二任总统。

保住总统地位后,李承晚继续从事反对停战的活动,甚至闹出释俘事件,但《朝鲜战争停战协定》还是于1953年7月27日签字了。李承晚政权拒绝在这个协定上签字。美国为安抚李承晚,于8月派遣国务卿杜勒斯来韩,10月签订了《韩美相互防御条约》,正式确立了韩美同盟与驻韩美军的地位。1954年日内瓦会议,也是因为李承晚政权坚持武力北进的立场,美国拒绝撤军,导致会议中关于朝鲜问题的谈判破裂。同时美国经济援助体制确立,一方面延续了李承晚政权的命脉,另一方面也加深了韩国对美国的从属性。

独夫末路

战后的李承晚统治愈发专制独裁和诉诸暴力,执政的自由党更加御用化,在野的民国党也日益没落而徒具虚名,韩国国会蜕变为权钱交易和自由党独断专行的舞台。1954年5月20日,在韩国国会第三次大选中,自由党大获全胜,在203个议席中占了114个。年届耄耋的李承晚得寸进尺,为了做终身总统,他又推出新的修宪案,废除对现任总统连任的限制。虽然在国会投票中未达法定票数,李承晚强行以四舍五入法将其通过。

1956年第三届总统大选,李承晚宣称自己在两届任内未能推动国家统一,有意退出选举,自由党收买的各种御用团体又以递交血书和绝食等方式要求李承晚参选,于是李承晚以尊重“民意”为由与心腹李起鹏搭档竞选总统。在野势力重新集结,民主党(1955年由民国党改名)推出申翼熙和张勉以“活不下去就换政府”为口号竞选正副总统,李承晚以“换了更活不下去”的口号针锋相对,却无法抵挡申翼熙的人气。中间派的进步党也推出曹奉岩和朴己出为候选人。不幸的是,最有实力挑战李承晚的申翼熙在1956年5月5日暴死于前往全罗道拉票的途中。1956年5月15日大选开始,李承晚以5046437票当选,仅以52%的多数票战胜2163808票的曹奉岩。但副总统却由民主党的张勉当选。

李承晚当选后,越发肆无忌惮,不仅摧残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还对政敌采取肉体消灭手段。1956年9月28日,发生李承晚心腹李起鹏暗杀副总统张勉未遂事件,1959年,李承晚政权以间谍罪处决了曹奉岩,同年12月再次动员警察强迫国会通过《新国家保安法》,进一步强化专制独裁。李承晚就这样一步步把自己推入孤家寡人的境地,民心也急剧丧失。1960年大选来临,李承晚仍欲耍花招占据总统宝座,辅佐他十多年的美国顾问奥利华(Robert T.Oliver)建议他退休,他说:“我必须留任……谁,谁来领导战斗?我必须留任,我让我的人民选择。”但是韩国人民已经不允许了,终于引爆了四一九革命,李承晚政权动员军队血腥镇压,导致186人死亡,6026人受伤。但在人民的怒吼中,他已无力回天,再加上美国也抛弃了他,被迫于1960年4月27日向国会提出辞呈,次日以平民身份由景武台总统府移居梨花庄。5月29日,李承晚流亡美国夏威夷。

1965年7月19日,李承晚在夏威夷火奴鲁鲁死去,安葬于汉城铜雀洞国立墓地。

参考资料:李承晚 .韩国民族文化大百科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