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夏季,就经常看见跑者因跑步导致猝死的新闻,使大家人心惶惶,再加上部分舆论对夏季跑步的危险性刻意夸大,更是让大家都不敢轻易在室外开跑。夏季天热,跑步的舒适性肯定会有所降低,确实更加考验跑者的意志,但绝不等于随意夸大夏季跑步的危害。只要做好科学的准备,提高防范意识,夏季跑步是没问题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循序渐进,适当提高适应能力

研究发现,连续2周在热环境下运动,人体就会逐步产生对于热环境的适应,称为热习服(heat acclimatization)。热习服主要表现人体在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心血管机能方面的改善。

所以,我们可以在热环境中运动量保持在日常运动量的70%—75%。比如说平常跑10公里,那么在热环境中只需要进行7—7.5公里的距离就可以。同时,配速也应该适当降低。

2、保持心率比保持配速更重要

炎热天气下跑步心率会有所上升,这跟心脏工作负担加重,出汗等因素都有关,也就是说在同等速度下,心率会加快,心率加快后更容易出现引发疲劳。假设10摄氏度是最佳的跑步温度,在32摄氏度的天气下跑步,相对于其他季节,每公里配速会慢17秒左右。因此,重要的是保持心率,在稳定相同心率情况下,配速适当减慢是可以接受的。

3、跑步前保持水分充足,跑步中少量多次补水

建议在跑步前1—2小时应一次性饮水500-800毫升,跑步前体内水合越充分,脱水发生风险也就越低。通过跑步腰包或者跑步背囊携带水,跑步过程中少量多次补水,每次喝水200-300毫升,1小时以内跑步补白开水即可,超过1小时的跑步,需要补充含有电解质的运动饮料;同时运动后补水一定大于汗液的丢失量(相当于150%—200%汗液丢失量),可通过称量运动前后体重进行补水量的依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跑前跑中尝试采用“预冷”方法

通过跑步前、跑步中往脸上、头上、身上浇点水,从而降低身体的核心温度和体表皮肤温度,增大机体从内部到体表的散热梯度,减少用于散热作用的外周血流,增加心脏的每搏输出量,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提高机体在高热环境中的运动能力。

5、交叉训练效果更好

选择在室内进行比较高强度的力量训练游泳等方式替代一部分跑步,将多种训练方式整合在一起,而非单打一的运动就是所谓交叉训练。采用交叉训练不仅可以避免体能过度消耗,还让体能得以保持和提升,少跑几次,而用其他训练方式替代,完全无损你的跑步能力,甚至会提高你的跑步能力。

6、穿着透气、速干的衣服

尽量选择透气、速干的衣服,有助于散热、降低体温,长袖、长裤、压缩装备在这个季节基本可以抛弃。夏季跑步帽子、墨镜比较重要,可以起到减少头部照射、减轻热感的作用。

最后,大家如果前一天饮酒或者熬夜,隔天就不要跑步了。一定要有良好的作息,稳定的身体素质。跑步时避开高温暴晒的时段,如果骤然出现头痛、头晕、呕吐、肌肉抽筋等症状,应当立即停止运动,并寻找阴凉通风处,迅速补水,保持冷静,必要时拨打120或寻求帮助。

►【相关产品】爱德科技-路跑赛事计时方案
爱德科技官网 www.aidegroup.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