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岛湖中大小岛屿形态各异,群岛分布有疏有密,罗列有致。在多姿多彩的山峦和岛屿耸峙的水面上,形成了1078 个翠岛。湖岛环境很适宜野生动物的生长、繁殖和引种,千岛湖内有 114 种鱼类,鸟类资源也很丰富,有 224 种,冬季候鸟相思会歌、老鹰叼鱼、鹭鸶捉鱼等景观都非常精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杭州有位摄影爱好者来到千岛湖拍摄候鸟时,看见一只长得像鹰的鸟突然从芦苇上方掠过,这是一只全身呈棕黄色的猛禽,长着一张弯钩形喙,翅膀张开飞翔时如同一个“V”字,尾部有一道明显的白羽。凭借丰富的猛禽观察经验判断,这是一只白尾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突然,白尾鹞在不远处停了下来,原来不知道什么时候湖面上出现了一只黑水鸡,也许是太饿吧,白尾鹞伸开爪子对着黑水鸡冲了下去。一只爪子抓住黑水鸡的脑袋,另一个爪子也没有闲着,紧紧抓住黑水鸡的翅膀。黑水鸡不可能就这么被抓,在水面上挣扎了好一会儿,最终没能逃过白尾鹞的魔掌。

01春夏在北方繁殖生崽,秋冬在南方过冬,偶尔也到香港和台湾去“旅游”

01春夏在北方繁殖生崽,秋冬在南方过冬,偶尔也到香港和台湾去“旅游”

白尾鹞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猛禽,在中国几乎遍及全国各地。3月末-4月初,迁徙到新疆西部、内蒙古东北部、吉林、辽宁和黑龙江等省,开始在这里生活繁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10-11月,带着宝宝开始南飞越冬,迁徙期间,经过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四川等省。也许是有点累了,也许是饿了,偶尔在这里停留几天。

整个冬天,白尾鹞生活在长江中下游、珠江流域。北至湖北湖南,南至广东、广西,东至福建、浙江,西至云南、贵州,到处都能见到其踪迹。偶尔也到香港和台湾去“旅游”。

白尾鹞一般栖息于平原和江南低山丘陵地带,尤其是平原上的湖泊与沼泽地,比如千岛湖、鄱阳湖等。

当然一些河谷草甸也是不错的选择,比如珠江各大支流的河谷。很多还在荒野低山、林间沼泽乃至农田耕地等地觅食。

02不到一斤重,但白色腰身配上黑色翼尖,显得很威猛

02不到一斤重,但白色腰身配上黑色翼尖,显得很威猛

白尾鹞是鹰科鹞属的鸟类,又叫灰鹰、白抓、扑地鹞、灰泽鹞和灰鹞等,是较常见的中型猛禽,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身材纤细,但体型比乌灰鹞大与草原鹞大一点。雄鸟体长41-50厘米,体重310-600克;雌鸟体长44-53厘米,体重320-530克。

白尾鹞灰色或褐色,具有显眼的白色腰部及黑色翼尖。雄鸟上体蓝灰色、头和胸较暗,翅尖黑色,尾上覆羽白色,腹、两胁和翅下覆羽白色,显得十分威猛。

雌鸟上体呈暗褐色,头至后颈、颈侧和翅覆羽具棕黄色羽缘,耳后向下至颏部有一圈卷曲的淡色羽毛形成的皱翎,这样看起来还是个灰姑娘。

幼鸟长得像它妈,但下体比较淡,纵纹更为显著。蜡膜黄色,嘴黑色,基部蓝灰色、蜡膜黄绿色,脚和趾黄色,爪黑色。

03经常沿着地面低空飞行,还频频鼓动两翼,却敢与老鹰争食老鼠

03经常沿着地面低空飞行,还频频鼓动两翼,却敢与老鹰争食老鼠

白尾鹞喜欢白天活动,尤以早晨和黄昏最为活跃,不像老鹰晚上出来吓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胆子特大,也不怎么怕人,经常沿着地面低空飞行,还频频鼓动两翼,飞行极为敏捷迅速,尤其在追击猎物时。

这货还喜欢表演,在草地上空滑翔,两翅上举成‘V’字形,缓慢地移动,并不时地抖动两翅,滑翔时两翅微向后弯曲。

白尾鹞喜欢在开阔原野、草地以及湖面上飞翔,常在灌木丛上低空往返飞行觅食,擅长悬停观察猎物,发现后急速降到地面捕食。

有时又栖于地上不动,注视草丛中猎物的活动。

主要以小型鸟类、鼠类、蜥蜴和大型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但有时也猎取食虫益鸟,因而认为是一种益多害少的鸟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还目睹了一只白尾鹞盯上了短耳猫头鹰刚捕获的一只大田鼠,两只威猛的猎手在高空中展开激烈战斗,猫头鹰忙着防御,爪子一松,可怜的小田鼠当即坠落,而白尾鹞和猫头鹰还在忘我地纠缠厮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结语

由于栖息地持续受到危害并不断缩小,白尾鹞濒临灭绝。在未来30年内,如果不采取措施来保护,白尾鹞将面临灭绝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