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国家都有属于它们的医疗体系,有免费的,有自费的,有医疗保险辅助付费的。

对于免费的医疗,大伙肯定很高兴,特别是那些经历过因为自己或家人一场大病将数十年奋斗毁于一旦的人。

作为老牌的发达国家,英国人同样如此。

在刚刚踏进21世纪的时候,该国知名媒体《泰晤士报》曾做过一次大规模调查,询问英国人在20世纪他们国家最伟大的成就是什么?有58.3%的受访者竟然选择了同一个答案。

这个答案便是NHS。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NHS,是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的简称,首创于1948年,是非常多英国人引以为傲的东西。所以在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上,东道主向世界展示两项最代表英国的东西时,一个选择了J·K·罗琳与她的哈利·波特,而另一个则是NHS。

我们简单来说说NHS的内容。

服务对象:全部的英国国民,拥有永久居留权的英国移民和在英国合法居住半年以上的外国人(比如持有6个月以上签证的外国留学生)。

资金来源:所有有收入的英国居民按照统一标准缴纳的保险费和税收(或者说财政拨款,2011年财政拨款首次超过1000亿英镑之后,该国医疗体系每年的财政拨款都在稳步上涨)

体系分级:分为两级,一级医疗服务机构是按区域设立的社区全科诊所,为社区居民提供初级诊疗服务和私人保健服务,医疗体系75%的资金用在这里;二级为医院,包括综合性全科医院(负责急诊、重病和手术治疗等)和教学医院(以急救和重大疑难疾病为主要业务)。

就医模式:病人到社区诊所就诊,采取的是预约的方式,可以打电话,有些地方也可以网上预约;到医院看病会麻烦一些,除非是社区诊所转诊或急救进院的,不然需要等医生的通知安排,等待时间超过1个月的并不罕见。

就诊收费:无论看社区医生急诊、还是专科医生,都是免费的;如果病人需要住院医治,病人的诊治费、药费、住院费则全免,就连膳食也由医院免费提供。

用药模式:英国采取医药分开,诊所和医院都不卖药,医生开了处方,患者要到独立于医院的药店买药。不见处方,药店无权售药。买药是需要自费的,特殊人群,比如16岁以下、16岁至18岁的全日制学生、60岁以上、家庭生活困难需要补助者和孕妇等用药也是免费的,医生会在处方单上注明。

说实话,在这种医疗体制下,会有非常多的优势,比如减轻困难者的就医经济压力、避免大医院人群聚集过多、有效防止医药串通(因为病人可以选择去任何一家药店买药)和乱开药多开药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NHS也并非就是完美的,它也有很多缺陷,甚至有很多英国人也越来越受不了的BUG,比如排队等待问题。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非常致命的大BUG,而且已经持续了数十年。

先说说第一个。

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英国针对医院有这么一项规定:救护车接到市区范围内的急救电话后,如果病人情况十分危急,那么救护车必须在8分钟之内抵达现场。

1997年,布莱尔首相上台后,便在多家媒体的注视下,对这一规定进行了抽检。

他直奔急救中心,拿到了一张曲线图,曲线的绘制是基于急救电话接线员所提供的救护车用时。线条的走向基本比较平缓,然而在7分50秒这个时间点却突然开始陡峭上升直至8分钟最高点,在8分1秒以及之后的区间段的数据为零。

这就尴尬了,因为就算是智商稍微有点正常的人都看得出来这并不正常。

肯定有人在说谎!

是谁?肯定不是接线员和图表,因为这些通话记录和急救车行驶时间和位置都是有严格的系统控制的。

那么就只剩下出诊的医生了。

其实,这也不能全怪这些医生,因为他们也只是“灵活处理”罢了,而且是出于无奈那种。

想象一下,一辆救护车正在公路上疾驰,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6分钟过去了,7分钟过去了,很快便到了8分钟的时限,前面还有两三公里,必定是要超时违规了,违规的话绩效奖金就没了。怎么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医生当机立断,马上叫开救护车的师傅转弯,到另外一个急救患者的家,因为这个患者才刚刚打了急救电话,有足够充足的时间。

那就直接改道去还在时限以内的病人那里吧,于是最开始打电话的那位病人被无情地抛弃,他发现自己怎么等都不见救护车的踪影。医护人员被病人投诉时,可以辩解说当时另一位病人的情况也很紧急。

毕竟相近时间内医院接到那么多急救电话,怎么去定义濒危、危重、急诊、非急诊等,这种分级非常主观,而且作为专业人士的医生是最有话语权的。

也就是给了急救人员一个很好的理由——由于8分钟时限主要是针对濒危或危重病人,医护人员如果没有及时赶到,完全可以将病人的病情降级而敷衍过去。

但是这样做无异于掩耳盗铃,相当于迫于规则而非客观专业判断地选择性放弃了部分急救患者,非常容易发生致命风险。

当然,救护人员内心也很憋屈,因为无数个夜晚,他们以及救护车都通宵守在急救高发区域了,但是有时候就是力不从心。

这条规则还有另外一个致命风险就是,医院为了确保城区8分钟时限,会抽调乡村地区的救护车到城区,这相当于将乡村地区的急救放在了非常不利局面。

再说说第二个BUG。

1997年,托尼·布莱尔上台,其执政目标之一便是改进NHS,比如缩短就诊周期。医改方案规定,病人电话预约成功后,医生必须在48小时内给病人看病。

这个规定出发点同样是好的,但是对于医生来说同样不堪重负,特别是社区门诊的医生每天要面对那么多病人。而且一旦预约过多,谁来抢救那些急诊病人呢?

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是在预约成功后48小时必须看病吗?那我不接你电话不让你预约不就行了?

于是,为了不影响急救同时避免违反“48小时”规定,医生只能拒绝接电话、拒绝预约。

由于病人只有在打通电话之后才能预约,没有预约也就不存在违规。未接通的电话不会被记录在案,因此,很多患者只有每天不停打电话,希望能接通,这样做又导致了医院电话拼命占线,形成恶性循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在2005年英国大选期间,当布莱尔在滔滔不绝地谈论其医改方案的“功绩”时,被直播间的一位现场观众问得下不了台。

这位女观众称她给医生打了一周的电话都没有接通:“每天早上我一起来就打电话,一打就是三小时,可就是没有人接,没有人接我就不能预约。”

布莱尔一脸错愕,想找个台阶下,便说这也许只是个例。

不料主持人一把把台阶抽走——询问现场观众是否有过类似经历,结果三分之一的人举了手。

这让布莱尔无比尴尬,只好喃喃说到:“事情不应该这样啊。”

这个BUG毫无疑问也是致命的,因为如果一直预约不少,一个患者就算只有慢性病也会被熬成致命病。比如可能只是心肌阻塞了30%,结果熬到了阻塞90%,分分钟都有突然埂塞挂掉的风险。

本文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欢迎点击关注!

“戏说金融”原创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