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两种没本事的人,一种是真的没有,一种只是没被人发现自己的本事而已。

当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时候,旁人也不会知道他们今后所能达到的成就——各行各业都是如此,乒乓球界也不例外。

虽然经历了不少挫折,但1995、1996年的时候,王励勤逐渐在中国乒坛站稳了脚跟,尤其是全国锦标赛男单摘银一战更是奠定了他今后十余年的“江湖地位”:至少是全国亚军起步,只要能克服伤病问题,那就自然前途无量。

然而与此同时,比王励勤年龄更小的马琳却仍然在一片质疑声中艰难前行,尽管他已经拿到了亚洲杯和亚锦赛的奖牌、甚至是金牌。

作为直拍正手反胶、反手长胶运动员,当年的马琳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被人贴上“打法落后”、“怪胶手”的标签。这也难怪,毕竟90年代的时候中国直拍打法被各方喊衰,而长胶打法又是非主流中的非主流,所以马琳虽然进入了国家队,但未来却似乎看不到希望。

拯救马琳前途的“贵人”,其实早已等候多时了。

而有意思的是,这个人其实也是在一片质疑声中崛起,而从某种意义上讲,他和马琳是相互成就的

让我们把时间往回拨,将视线拉回到1991年,蔡振华刚上任男队主帅的时候——不过故事的主角却不是他。

1991年千叶世乒赛结束后,刚上任两年的男队主教练郗恩庭下课,从意大利回国不久的蔡振华临危受命,成立了新的领导班子,但此时队内的情况相当不乐观,不光运动员青黄不接,而且教练组也乱成了一盘散沙。

这也难怪,面对连续三年奥运会、世乒赛的惨败让大家都在迷茫中不知所措,一时间不光运动员不知道该怎么打球,教练员其实也不知道该怎么教球了。而正是在这个时候,远在四川的一位教练却突然接到了一个莫名其妙的任命,那就是抽调他去国乒执教。

从省队“升迁”到国家队,这原本是一件无比光荣的事情,然而这个名叫吴敬平的男人却只觉得战战兢兢,原因很简单:

他自己都觉得自己没本事啊!

和许多人一样,吴敬平也是运动员出身的教练员,然而他之所以会走上乒乓球道路,纯粹是因为12岁的时候家里遭遇浩劫(注:他出生于1954年),结果原本可能走上文化教育岗位、当一名老师的他选择了去体工队发展。

12岁才正儿八经学球的人,水平能发展成怎样大家可想而知。于是乎,吴敬平成为了球队里最不被看重的人,直至退役也没有发生改变。

根据吴敬平本人回忆,他在四川省队的时候连教练位置也拿不到,只配去当个领队,就这水平还想去国家队执教?做梦呢!

然而吴敬平做梦也没想到,国家队还真找上了他,希望抽调自己去担任教练员——原本这个位置是属于另一位同事成应华的,但成应华当时有出国的打算,于是组织上便希望吴敬平能顶上去,以此来表示四川对国家队的支持。

通过这一事件,我们也能看出曾经被视为光荣无比的国家队执教在当时已经成为了一个烫手的山芋,多少有点让人望而生畏,毕竟连续出现了两任主教练(许绍发、郗恩庭)下课的情况,任谁见了都有些心虚了,何况是吴敬平这样的“失败者”。

中国队无敌于天下的时代早已过去,曾经去国乒执教是捷报连连,如今却是惨败不断,此一时彼一时啊!

其实吴敬平和蔡振华也不熟,但和蔡振华曾经在江苏队的教练杨光焱有过交流,给对方留下过比较深刻的印象,至于杨光焱为何会对这位从未取得过像样成绩的人另眼相看,我们不得而知,但事实证明:

吴敬平早年的经历虽然让他的履历相当糟糕,但却有意外的收获。

别人10岁以前、6岁左右就开始投身专业训练,吴敬平12岁才走这条道路,技术上虽然错过了定型的关键时期,但心智却比低龄的小孩子要更加成熟,所以对于乒乓球的思考也会更加全面。

此外,越是像吴敬平这样半路出家的人,身上所背的历史包袱就越少,一旦碰到历史变革的关键时期,他们就更容易放弃陈旧的思想观念,走在创新与变革的最前列——而90年代的中国乒坛、尤其是直拍打法领域,恰恰就给了吴敬平大显身手的舞台。

不过他首先要克服的,是自己的不自信。

来到国家队后,吴敬平很快便被人指指点点,认为让他当教练纯粹是误人子弟,第一周的时候甚至连一句话都不敢跟运动员说,后来才开始慢慢和队员们进行沟通。好在蔡振华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将这位在省队都混不到教练岗位的人提拔到了国家一队,真是够大胆!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国乒男队稳住了双打方面的战线,吴敬平所主管的弟子吕林与王涛一起夺得金牌。不过实事求是来说,吕林在吴敬平来国家队前就已经是双打健将、世乒赛亚军,而奥运会的成绩也是多位教练一起备战的成果,所以吴敬平的作用有限。

而真正让他确立自己地位的运动员,是马琳

1996年国乒冬训,蔡振华与吴敬平之间进行了一场重要的谈话,身为主教练的前者明确指出了后者今后的研究方向,那就是直拍反胶打法。

尽管国乒的“传家宝”——直拍正胶打法在刘国梁手上有所复兴,但明眼人都能看出这个门派的衰败已经不可逆转。90年代的乒坛已经完全进入了弧圈球时代,连刘国梁的打法也被许多老球迷视为“不正宗”,弧圈味太浓、快攻的味道远远不够。

既然如此,何不一步到位,直接培养新的直拍反胶弧圈球打法呢?

此时的吴敬平手下已经有了不少直拍运动员,包括秦志戬、韩阳、王飞,以及马琳。而在综合分析之后,他认为马琳最有培养前途,于是“把80%、90%的精力都花在了马琳身上”,连他自己也觉得“其他队员可能不太理解,也会有一些想法,觉得教练太偏心”。

但事实证明,吴敬平的眼光没有错。

只不过在这之前,吴敬平给马琳提出了一个无法拒绝的要求,那就是:改打法!

既然是要向弧圈球时代看齐,那么一切与反胶无关的东西都要被统统抛弃,这其中自然就包括马琳那反手非主流的长胶!

以前的直拍运动员们没得选,只能用一面胶皮打球,另一面或贴颗粒、或什么都不贴,但现在大家都已将目光放到了一种新型技术上,那就是——直拍横打

从80年代开始试验,到90年代初具规模,直拍反手贴反胶进攻的技战术已经逐渐打破了乒坛陈旧的思维,尤其刘国梁的成功更是让人看到了希望。既然直拍正胶快攻的刘国梁都已经开始在反手贴反胶、开始直拍横打,那么原本就是反胶打法的马琳又有什么理由拒绝呢?

以前直拍运动员的反手位是天然的漏洞,尤其是有机胶水灌胶的办法被大规模使用后,推挡在面对横拍反手时已经全面下风,那么反手多一面进攻就是大势所趋,谁也不能逆转。

虽然有些不情愿,但马琳还是被吴敬平强制改掉了长胶,变成了两面反胶运动员,而虽然他这“半路出家”的直拍横打也和刘国梁一样看起来有些别扭,但动作帅不帅不重要,能赢球就行。

不过客观来说,在直拍横打的道路上,至今也没有人比另一位运动员走得更远,然而当时的他却仍然在不上不下的边缘徘徊。

同样是1996年的那个冬天,当马琳刚开始朝着直拍反胶两面打法冲击时,已经苦练这个技术十年左右的王皓在父亲王忠全的带领下第二次冲击八一队的资格,结果又被拒绝了,原因很简单:

对于直拍横打,当时的中国教练们已经有一定的理解,但并不多。

可对于1983年出生的王皓来说,如果自己不能在这个年纪打进八一队,那么后面的路将非常难走,自己的职业生涯或许也将到头了。为了孩子的前途,王忠全最终决定“铤而走险”,做出一件令他后悔不已、至今耿耿于怀的事情。

原标题:《国乒二王一马(7):蔡振华破格提拔吴敬平,马琳被强制改打法》,连载未完待续,欢迎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