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尽夏

Endless Summer

如果有朋友家的孩子暂时还不是很喜欢阅读,也请不要着急,只要你有心,一切都可以慢慢实现,因为,我就是个例子。

我是在大学毕业十年以后,在孩子一岁四个月左右才重拾书本的(此前十年全部空白),再开始懵懵懂懂地给孩子挑绘本,到孩子爱上看书,我也差不多花了三年的时间。

一、什么是自主阅读,和独立阅读有什么关系?

这两个词语的意思相同又不同,字面意思来讲,

自主阅读:自己主动拿书阅读,我要自己读,这应该是代表着孩子的阅读能力提高了;

独立阅读:可以主动自己读,也可以是被动的,比如说,被父母要求着自己去读完一本书。

但它们的核心都指向一个东西,那就是如何调动孩子的阅读兴趣,让TA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主动的去阅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讲一个朋友的故事。朋友家的孩子4岁左右,从来都不看书,只看电视。

去别人家里的时候,人家的孩子要看书,她就要看电视,可能我们大人都觉得这么小的孩子看书尚早,所以,也没有什么阅读的环境,然后,就是这样的结果。

我相信在一部分家庭或者是在留守儿童的家庭里面,这样的机率更高,所以,家长主动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对于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这件事来说,很重要。

二、想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这3个问题你是否也深有感触?

再热爱的东西,和KPI挂钩,变成任务,可能都会变得不那么有趣了甚至是痛苦。

所以,让孩子爱上看书,就要想办法让他对这件事感兴趣。有3点特别有感触,在此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1、在实现自主阅读之前,孩子需要引领

孩子两三岁的时候,我说过这样的话:就知道玩,那么多书,还不去看。孩子往往是无动于衷。

后来很佛系的时候,他就一发不可收拾的开始看书了。

当你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批判的时候,对立就形成了,不如动手去做一次,孩子会跟着模仿,这一点,我在别处也深有体会。

且在实现自主阅读之前,孩子是需要我们大人去陪读、去讲解的,没有阅读经验的孩子你让他自己去看,他可能不知道从哪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随时肯定孩子的行为,及时回应

当孩子能把自己听过的或者看过的故事说给我们听的时候,这是展开讨论增加孩子自信的一个很好的时机,

我们不要敷衍了事的“嗯”“不错”“真棒”,然后没了,要听得见孩子到底在说什么。

孩子小的时候,能注意到书架上的书,并把它取下来,然后拿给我们讲,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个过程。

等他大了的时候,他可以安安静静地听完一个故事,并且转换成自己的语言给我们分享,这说明他们的能力又提高了,“嗯”|“不错”这样的回应,能把天儿聊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如果家长没有时间给孩子讲书怎么办?

我很能理解,大人上了一天班,回来累得只想休息,可是孩子刚从幼儿园回来,一声声的喊着爸爸妈妈陪的那种感觉,那时候内心里只有烦躁,为什么时间过得这么快?

如果我此刻说,我们下班后的这么一会儿其实就是孩子的一整天的话,可能有些人不太开心,可是,这就是事实,没有谁的生活是轻松的。

但是,孩子的成长就只有一次,如果实在不想看书,也可以坐着聊会儿天,让孩子聊聊他在幼儿园里的事,聊一聊他感兴趣的故事。

三、一个不断更新的物质环境,更有利于孩子阅读

1、家长的作用

在阅读这件事中,家长就是处于一个主动出击、有协助能力、榜样的作用。

给孩子提供一个可以阅读的环境,包括选书、亲子共读、看完之后的延伸讨论或者共同回顾等。

这几点会形成一个阅读循环,孩子也会在一次次的良性互动和反馈之中,逐渐对书感兴趣。

选书:家长可以按照孩子的发展规律或者孩子的爱好来挑书,另外,孩子在幼儿园里听过的故事,我们也可以收藏一下。

孩子在家听老师给他们讲过的故事,会带着分享和回忆的味道,和我们带给他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比如《三只想生病的小狗》,他在家里听的时候依然会咯咯笑。

亲子共读:家长的用心朗读和演绎,我觉得是阅读环节中特别重要的一环,绘声绘色的表演会让孩子爱上这段幸福的亲子时光,进而爱上阅读。

以及一些可以玩起来的互动绘本,比如《点》《变》、《猜猜我有多爱你》等等,会让阅读动起来。

2、读书角的布置

随着家里的藏书越来越多,建议家长给孩子布置一个阅读角,往大了说,家长可以自己不看书,孩子刚开始可能也没有看书的习惯,但是建议给孩子弄这样一个角落,把他喜欢的书都放到这里,孩子会很有归属感。

①绘本架的视觉感很好

如果家里有个小宝宝,绘本架很有必要,你把绘本摆放在绘本架上和孩子完全看着书脊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孩子看着某些绘本的封面可能就想取下来让你读。

除此之外,绘本封面的各种图画对孩子的审美也是一种很好的引导,这些色彩也会刺激宝宝的视觉发展。

没有书架也行,在桌子边摆放得整整齐齐,孩子能拿就好,有书架的话视觉感更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家的目前就是一个可以移动的绘本架,在夏天冬天的时候,就放在房间,因为房间空间略小,开个空调就正好;春秋天不冷不热的时候就放在客厅,孩子主要在这里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②绘本的排列

把你想引入的新书和孩子感兴趣的正在看的,放在绘本架的中间,就像我们逛超市看货架一样的,孩子扫一眼就很容易看到的那两层,把孩子看过的放在最下面或者是上面。

然后,绘本架上的绘本要定期更换,保持视觉新鲜。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你还可以在读书角弄一个帐篷,配一个沙发,我家孩子去社区读书馆的时候,就很喜欢坐在那个帐篷里面;

那种九宫格的书柜横着放的话,也不高,很安全;还可以是一面书墙。

3、随处可见的书

①家里的布置

绘本多的话可以大部分集中在一个地方,小部分分散搁置(因人而异,我喜欢视线范围内整齐有序,“强迫症”),比如房间的飘窗、阳台(一般新书到了,会放在这里晾晒,孩子如果坐在这里,有时候就会拿起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倒不是希望他随时都能看书,而是在他感觉无聊的时候,如果想看书的话,这里正好有的选。

②出门或者坐高铁的时候可以带相关的书

我们以前周末出门去公园的时候都带书,后来没带了,因为结伴同行的时候你带个书,显得有点格格不入,一家人的时候也还好。

去地质博物馆的时候,可以带上你的太空和恐龙相关,会加深孩子的理解。

去年9月坐高铁的时候带了一本《高铁的秘密》,纯粹是为了防止无聊,没那么刻意的,孩子后来就迷上高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从固定的阅读时间过渡到有一段时间在看书

建议大家在开始的时候,有意去固定一个阅读的时间,哪怕是翻一翻、看不了两页、不看也可以,慢慢来,时间长了,孩子会养成一个习惯,再自然过渡到一天之中有一段时间是在看书就行。(保持兴趣)

个人觉得晚睡之前比较好,这时候大人很放松,情绪相对平和,孩子自然也是很放松的,是很难得的亲子时光。

让孩子自己做主选一些书带回房间,或者是我们选他正在感兴趣的书,这样的书共读起来会很轻松愉快,会忘记时间。如果他困了,那就直接睡,不强迫看完。

周末的早上也很不错,孩子一般是醒了就想玩,我通常会告诉他,“早上是个读书的大好时光”,早饭后有空了我就会领读一会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家刚开始的时候是每晚一本书,讲完大约是半个小时或者是一个小时以上的时间。

现在的阅读时间主要集中在晚睡之前、早饭以后、放学以后,他需要我讲了我就讲,少数时候几天也不会看书。

所以,我们家的时间不是很固定,但是不影响他的兴趣。

5、阅读需要一个能让人专心而不被打扰的环境

孩子在阅读的时候,我们尽量给他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

有的时候我在厨房洗碗,中途出来的时候孩子自己在拿着书看,我就会把正在播放的音频节目给关掉,继续去干我的活儿。

当我们在共读的时候,可以把电子屏幕关了,或者手机离远一点儿,因为手机不定时地总会冒出来一些不重要的但我们又想看的信息。

我是盛夏书香,一个5岁男孩的妈妈,毕业十年不曾看书,因为孩子,我重拾书本,并一直活跃在育儿领域。在这里,没有什么高大上的育儿理论,只是我做母亲以来的一些真诚地分享;初为人母,有苦有甜,每一笔,都是对过去的自己的一个交代。觉得文章有收获,也欢迎你点个在看,送给需要的人,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