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厨房”概念被媒体借用是在餐饮业“中央厨房”刚刚起步时期。餐饮业“中央厨房”经过多年发展,已与前期有了相当大的差异。而媒体的“中央厨房”则缺少对关键步骤精细化拆解的过程,以及对各生产环节进行标准化作业的组合策略。

这些年来,地市媒体融合实践多是依据“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基础搭建而成。多年以来,这一理念事实上已成为媒体融合的核心源码,它源于借用了餐饮业“中央厨房”概念的媒体“中央厨房”。

媒体“中央厨房”讲顶层设计多,餐饮业“中央厨房”重实操优化。时过境迁,餐饮业“中央厨房”已经历了多次迭代,衍生出预制菜等新兴行业。

那么,媒体“中央厨房”是不是是到该更新的时候呢?媒体“中央厨房”能生产出多样传播的“预制菜”吗?

媒体与餐饮业的“中央厨房”

媒体“中央厨房”和餐饮业“中央厨房”名称相同,但两者的设计理念与内核逻辑不同,发展路径不同形态各异,实际运营差异较大。仔细研究两者异同,对传媒深度融合有参考价值。

百度百科对中央厨房 (媒体新一代内容生产、传播和运营体系)的解释是:2015年,媒体把全媒体平台冠以“中央厨房”称谓,这一媒体融合发展概念与实践引发关注,媒体纷纷仿效,打造“中央厨房”。通过查询“知网”关键词可以发现,媒体对这一概念借用的时间点,多集中在2014~2017年之间,那时,餐饮业“中央厨房”形态还没有现在这样多元,规模远没有发展到现在的体量。

目前,餐饮界“中央厨房”已衍生出3万亿的预制菜行业,在2022年初多次以涨停板姿态出现在A股市场。同期,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纷纷将广播电视报社等多家媒体单位合并,建立区域融媒体中心,其标志性动作就是建设“中央厨房”。从最开始的“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理念逐渐衍生出多种版本,“一体策划、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全天滚动、全球覆盖”最终成为媒体融合核心关键词,其对于媒体融合实践的重要性堪比程序设计的架构或酿米酒的酒曲,成为媒体融合实践的底层源码。

目前,县域媒体融合已基本完成,市级媒体融合正在加速试点推进。餐饮业“中央厨房”除了有先进理念支撑以外,也有要解决的实际困境。

作为餐饮业管理运作方式的“中央厨房”,往往采用巨大的操作间,采购、选菜、切菜、调料等各个环节均有专人负责,半成品和调好的调料一起用统一运输方式在指定时间运到指定地点。根据业务形态不同,采用中央模厨房模式生产的连锁品牌店、团餐供应及半成品预制菜生产企业,有不同标准和流程。其与媒体的共同特点是通过集中采购、集约生产、统一配送,提高工业化标准化水平,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效益。该生产模式比传统模式节约30%左右成本。

媒体和餐饮业有类似痛点

(一)人力资源层面

大厨是餐饮企业最珍贵最可遇而不可求也最容易出问题的生产要素,其培育时间长成本高昂不确定因素多,餐饮企业即使发展到行业天花板量级,如不采用中央厨房标准化细分化作业方式,将大厨经验以数据库方式固化成为产品标准和生产工艺流程,一旦大厨因为工资待遇跳槽或自立门户,或因为某种未曾预期的不可抗力流失,企业不仅将承担人员空缺的巨大损失,还可能遭遇灭顶之灾。

媒体面对的问题与此不同,痛点类似。

媒体存在人力资源悖论,入门门槛很低,进阶难度极高。广电对写作水平要求偏低,一个人只要能从高中合格毕业,就可以到电视台实习。但电视是专业性很强合作要求极高的媒体,从基本合格到高手,其间所要经历的波折很大。媒体多采用师徒相授模式,新记者通过审稿过程中前辈的批评修正自己,缓慢且困难地积累行业经验,这和大厨的产生过程没有本质区别。

媒体存在人力资源囚徒困境,培育进阶人才难,但是一旦培育成功,流失风险也高。很多头部公众号的当家主笔都是前媒体人,媒体存在着宣传纪律多、工作强度大且待遇偏低问题,媒体渴望采编人才成为可以获得中国新闻奖的种子选手,但一方面人才培育周期长、成本高、不确定性高,另一方面一旦培养成熟,员工就有跳槽或自立门户的风险。很多地市级媒体这些年来人才流失严重,成为央省媒体或自媒体的黄埔军校,这和餐饮行业大厨流失有着相似之处。

媒体存在简单化曲解中央厨房理念的误区,相当多媒体“中央厨房”其实只是半中央厨房。借用了餐饮业“中央厨房”概念,但有其名而无其实,没有对整个生产流程进行模块化重组与衔接配合设计,与“中央厨房”操作理念规程相去甚远。

对中央及专家提出的先进理念,相当多媒体存在理解偏差和执行误区的问题。在执行落实“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理念的时候,简单化的对一线采编人员提出过高要求,同时存在对四全媒体(全程、全息、全员、全效)导向性要求的解读偏差,将中央指示简单处理为要求一线人员成为无所不能的全能全程记者,不仅以非常多非常高的绩效标准要求采编人员走完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全程,这等于要求每个记者都成为无所不能的小微个体。在这样的环境锤炼下,很多人要么坚持不住被淘汰,要么被锤炼出了超强适应能力,一旦有机会就会跳槽到更高一级媒体或者自主创业。

(二)产品层面

通过中央厨房建设,餐饮业建立了预制菜商业体系。

媒体生产的自主产权的新闻,被大量自媒体进一步加工应用。但除央媒针对重大事件的表态以外,多数县级融媒体没有跟进生产与之对应的新媒体产品。整个传播的后半段处于相对无序、非可控状态。

餐饮业VS媒体,“中央厨房”之异同

  • 餐饮业“中央厨房”之关键词:流程设计

    做法 : 根据目标,拆解生产工艺 重构生产流程、供应链设计。

    结果:开发出适应多个应用场景的中央厨房流程,形成多款预制菜产品。

  • 媒体“中央厨房”之关键词:一体策划

    做法:更多聚焦于某一选题某一宣传战役的全域传播策划,较少触及架构重组与流程再造。

    结果:一开始就着眼全域传播,打破原有传统媒体传播界限,移动端宣传效果明显,但多未触及生产方式变革。

    相似度:★★★★


  • 餐饮业“中央厨房”之关键词:集中采购

    做法:根据后端需求,集中采购生产原材料及初级农产品。

    结果:大大节约成本。

  • 媒体“中央厨房”之关键词:一次采集

    做法:前端记者出一次现场,采访到可供后期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所有需求的文字素材及音视频素材,多数媒体现已经通过系统,在记者未回中心前就通过移动网络传回素材,便于新媒体工作人员提前制作发布。

    结果:大大提高效率,迈出了媒体融合的关键一步。

    相似度:★★★★★


  • 餐饮业“中央厨房”之关键词:精细分工

    做法:将流程拆解为每个环节都专业化精细化的工序,捡菜切菜净菜制作半成品等环节流水线作业。

    结果:为连锁餐饮企业及预制菜生业做好了中间环节。

  • 媒体“中央厨房”之关键词:全能记者

    做法:强调培养全能型全程型记者,强调个人能力培养与奉献精神。

    结果:熟练工及高手培育周期长,易流失,且要求极高,需要不断重复培养,不断加强已有员工培训。

    相似度:★


  • 餐饮业“中央厨房”之关键词:标准作业

    做法:通过大数据办法,将大厨经验和配方建成规范数据库转化成标准化、固定化的工业参数,利用工程手段批量化、大众化地生产餐饮食品。

    结果:减少对大厨的依赖性,便于持续稳定输出及扩张。

  • 媒体“中央厨房”之关键词:多种生成

    做法:实践中存在现对媒体的全程、全息、全员、全效要求简单解读成为全能记者全程记者的现象。非标品创作+原始分工+传统工艺流程。

    结果:已形成适应融合传播的工艺流程,新媒体端已先于传统端发布且基本占好了互联网新阵地、主战场。但传输产品单一。

    相似度:★★


  • 餐饮业“中央厨房”之关键词:集约配送

    做法:根据加盟店配送与团餐等多种需求设计不同的冷链,集约配送。

    结果:满足堂食与点餐多种需求,节约成本。

  • 媒体“中央厨房”之关键词:全方位覆盖

    做法:高端媒体有针对同一素材的同质异构系列产品,地市媒体实操多仅是将同一产品分发到不同平台。

    结果:只是达成了全网发布效果,计算到达率,全方位覆盖目标未必能达到,不确定因素多,传播效果不可控。

    相似度:★★★★★


  • 餐饮业“中央厨房”之关键词:预制菜

    做法:更加工业化产品化品牌化,并利于餐饮企业扩张及消费者再加工,形成新业态。

    结果:成为食品工业发展新趋势。使一般消费者以相对低的代价消费到基本达到大厨水准的菜品。标准可迭代,产品可革新,口碑可控,发展可持续。


  • 媒体“中央厨房”之关键词:多元传播

    做法:多未能根据不同人才能力取向做出多元产品,一键群发是主流。

    结果:无法进行差异化全效传播,产品单一,后期较少有第二落点应对设计,新闻出来后,自媒体蜂拥而至,相当多负面新闻会被再加工且导向难控制。对于传媒来说,这其实已是舆情风险点。

    相似度:★

可以发现,“中央厨房”概念被媒体借用是在餐饮业“中央厨房”刚刚起步时期。餐饮业“中央厨房”经过多年发展,已壮大且与前期有了相当大的差异。媒体“中央厨房”和餐饮业“中央厨房”相比,在顶层设计上缺少对关键步骤通过大数据分析精细化拆解的过程,缺少对需要配合的各生产环节进行标准化作业的规范和组合策略。

媒体融合本来是一个千载难逢的优中取优的机会,但很多媒体没有利用报纸和电视台合并的最佳时机,通过对传播链条各重要环节的有效重组,对功能模块的流程再造,降低不同渠道之间共振传播的难度,而是通过全能记者全程记者的要求,把纸媒记者变成视媒记者,把电视编辑变成新媒体编辑。这些操作,虽然不乏最终熬出来点石成金的案例,但也反映出媒体“中央厨房”缺少的正是中央厨房的神髓:精细分工与标准作业。

过度强调最强单兵训练,就没有办法通过媒体融合破解媒体人力资源悖论和囚徒困境,分工不合理,高质量的媒体产品输出将变得无比困难且可遇不可求。只有根据已有人才的能力取向进行真正达到多种生成和多元传播效果的设计,才能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将效能发挥至最大化。

广电员工的能力取向更多的是抓住细节、直击现场,纸媒员工的特长则是发挥重构效能,将传媒半成品以预制菜的方式进行更多再加工再创作,但是大多数的融媒体中心基本上就是生产出来同质媒体产品,在多个平台上群发了之。媒体融合板块众多,要求多元,仅仅只是通过技术手段将媒体的初级媒产品发布到各个不同终端,而不是根据其不同平台的要求进行同质异构差异化生产,融合最终可能就只不过是一个口号而已。这也使得“全球覆盖”在相当大程度上仅仅只是一个美好愿景,将传统媒体的传媒产品发表移动端或者互联网上,仅仅只是一个动作行为而不是结果,是不是有受众是由事件本身的可传播性、推荐算法以及更多互联网传播规律决定的。

越是新思维,越要常变常新

融合是科学是技术,更是艺术。通过智能AI写作,可以大量减少采编人员收集资料及初步撰写的工作量,通过对数据流量的研究以及对算法推演的适应与产品改造,能够使同样的素材适应更多不同平台的需求。每一个细分领域的专业性都非常高,进行更多“中央厨房”式拆解,把半产品以预制菜方式进行多次再加工,才是真正适应现代传播环境变化的策略。

只有再次借鉴新时期餐饮业“中央厨房”的策略,才能在较短时间内通过拆解形成模块化小组,通过相对简单的职能要求对人员进行专业能力快速提升,通过对功能模块组的专业合作衔接形成高效融合。

一个优秀的媒体融合中心,应该起到媒体中台(组织中台+技术中台)的作用,起到指挥协调并落实多种形态传媒产品生产的CPU作用,如果其功能仅仅局限于“指挥中心”,实质就更多只是“中央指挥系统”,执行新闻指挥中心职能,作用将最多只能发挥一半。

推新概念、讲新思维、讲新成果是容易的。但如果融合的结果是媒体更加依赖地方财政输血,那就很难说是真正面对了市场,获得了良好的融合效果。

媒体融合是大机遇,适当期时,媒体“中央厨房”也到了迭代升级的时候,设计有方才能让有从业人员的专长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产能得到最大化提升。

媒体还存在人力资源配合,产能提升及渠道重构,运营模式创新等方面的瓶颈,媒体融合不能只有新理念,还得有新动作。

本文转自广电业内 作者:胡瀚中

本文编辑:徐彦琳

投稿、合作邮箱:

xjbcmyj@bjnews.com.cn

如何用影像保护自然?| 新闻一线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有哪五大趋势?这本蓝皮书里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