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问道者 李 百

实际控制权面临易主,并且常年被年审会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看起来“水”很深的未名医药为什么还是引起了原厦门首富柯希平的极大兴趣?近日,厦门恒兴集团的官微确认,恒兴集团买买买,已经买成未名医药的第三大股东。

01

恒兴买成第三大股东

原厦门首富柯希平所创立的恒兴集团买成未名医药第三大股东,并非趁大盘触底通过抄底二级市场实现。

7月8日,厦门恒兴集团的官微对外发布称,根据未名医药今年第一季报公开的信息,自然人高宝林以11.19%的持股比例成为未名医药第一大股东,深圳嘉联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深圳市易联技术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以持有公司8.67%的股权位居公司第二大股东,厦门恒兴集团有限公司以7.49%的股权比例紧随其后。

恒兴集团持有的未名医药股权属于法拍资产。

2021年7月16日,恒兴集团通过淘宝网司法拍卖网络平台,先以2.03634312亿元的成交价买下深圳三道投资管理企业所持有的 1990 万股未名医药股份;10月5日,又以2.69205亿元的成交价买下未名医药母公司北大未名集团所持有的2950万股未名医药股份。

通过两次公开竞买持股后,恒兴集团共持有未名医药4940万股,占总股本7.49%。按照恒兴集团官微的表述,公司目前是未名医药的第三大股东。

未名医药的股东结构还在发生变化。

根据未名医药5月28日发布的公告,高宝林及其一致行动人计划在15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买方式、大宗交易方式、协议转让方式或三种方式相结合,减持不超过3598.41万股,即减持比例不超过总股本的6%。

据此测算,减持完成后,高宝林及其一致行动人所持有的未名医药股权将降至5.19%。届时,联合体将成为未名医药的单一最大股东,恒兴集团排第二,高宝林及其一致行动人将退居第三。

同样是5月28日的公告,未名集团所持有的8.67%未名医药股权,刚以7.8亿元的成交价被联合体成功竞买,未名集团在未名医药中的持股比例至此由11.59%降至2.92%,位居第六大股东。

值得一提的是,未名集团所持有的2.92%未名医药股权处于法院轮候冻结状态中。在执行信息公开网上,目前未名集团一共有50多笔尚未履行的被执行信息,未名医药实控人潘爱华也已成为失信被执行人。

02

未名医药的水很深

在联合体尚未受让未名集团的股权之前,未名集团是未名医药的第一大股东,虽然持股只有11.59%,但由于历史沿革多种因素叠加,在未名医药中的话语权还是足够大。联合体的股权受让,让未名医药的实际控制权存在着转移的变数。

未名医药现阶段的股权也很分散,前几大股东之间的持股比例差距都不大,随着未名集团持有的剩余未名医药股权的继续拍卖和第一大股东高宝林及其一致行动人的减持,谁将掌握未名医药的实际控制权,一切皆有可能。

股权分散,未名医药的实际控制权存在着更迭的可能。从表面上看,未名医药的“水”也很深。

2015年,未名医药借壳上市。然而,从2017年年报开始,未名医药每年都被年审会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为何如此?今年3月26日未名医药在回复深交所的公告可以管中窥豹。

当时未名医药给出的理由不亚于獐子岛的“扇贝跑了”。未名医药的公告称,在大雪封山的冰封冻土中的人参资产难以盘点。颇为有趣,此后“未名医药的人参会冬眠”与“獐子岛的扇贝会跑路”一起,成为A股股民津津乐道的梗。

从2019年开始,未名医药的年报中,“非标意见”中出现了控股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新问题。

因为占用上市公司款项,未名集团用资产进行偿还。未名集团用来抵债的资产是4项药品技术以及未名集团持有的种植人参的吉林未名100%股权。根据未名医药随后拿出的第三方评估,这4项药品技术估值为1.18亿元,而吉林未名的股权估值达到22.05亿元。

但到了2020年2月20日,未名医药在回复深交所的公告中,此前吉林未名估值18.13亿元的账面价值,突然“缩水”至1149.34万元,原因是“此前生物资产按照公允价值入账的依据不够充分确凿”。

因此在2020年的年报中,新受聘的年审会计师依然对“人参资产”以及4项药品技术的公允价值出具了无法确认的意见。

需要关注的是,未名集团目前名下还有50多条被信息。自2018年至今,未名集团持有的全部未名医药股权已陆续被轮候冻结。

执行

在深市近日发布的2021年度考核结果中,在深市参与考核的2553家上市公司中,未名医药的评定考核结果为D(不合格),是80家不合格的上市公司之一。

03

强新资本29亿入股厦门未名

柯希平因为投资紫金扩业一战成名,于他而言,有大把的投资机会。未名医药已然成为烫手山芋,柯希平为何偏偏看上?近阶段围绕在未名医药身上所发生的一些事情,或许可见端倪。

5月20日,强新资本以总计约29亿元入股厦门未名医药,获得厦门未名医药约34%的股份。

厦门未名医药是未名集团旗下生物制药领域的核心企业,也是未名医药的子公司,成立于1998年12月,是北京大学和厦门市在生物医药科技领域合作的结晶,是北京大学三大产业集团之一。

公开信息显示,厦门未名医药研制生产的注射用神经生长因子“恩经复”是福建省第一个自主研发的1.1类新药,也是世界上第一支获准正式用于临床的神经生长因子药品,属于神经类药物中的神经损伤修复药物。

不过,在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的《2019版国家医保目录》中,神经生长因子已不被纳入医保,这导致“恩经复”销量大幅度下降,公司亟需新一代旗舰产品以实现公司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2021年11月,厦门未名医药与南京强新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厦门未名医药获得了南京强新Ⅲ期临床试验阶段的口服“新冠特效药”(GH23)的中国销售权。

此次引入的强新资本的战略投资将用于丰富产品研发管线和加速产品研发上市,包括针对关节痛的SMR7694注射液以及重组人神经生长因子滴眼液在不同适应症下的临床研发。同时,公司计划进一步引进产品,以丰富公司的研发管线。

文中披露的这些信息大大提振了未名医药股价,公告前夕,未名医药涨停。

根据公开的信息,厦门未名医药将以所持有的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下称:北京科兴)的股份与强新资本共同支持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NASDAQ: SVA,下称:科兴控股)及其下属企业的发展,尤其是新冠疫苗的相关业务,助力提升强新资本的投资回报。

强新资本(全中方资金)的旗下全资公司1Globe Capital及其关联方作为科兴控股第一大股东(拥有科兴控股约33%的投票权,)承诺全力帮助协调科兴控股各利益方支持厦门未名医药所持有的北京科兴的股份参与科兴控股私有化和再度证券化,帮助厦门未名医药能从其所持有的北京科兴的股份中获益,实现北京科兴和科兴控股各利益方共赢。

恒兴集团受让的未名医药股份均价在10.23元左右,至7月8日17.84元的收盘价,恒兴集团的账面收益率已经接近43%。

未名医药的财务数据也透露出乐观的一面。在未名医药的年报中,公司借壳上市以来只在2018年和2020年出现亏损,但2021年马上扭亏为盈,归母净利润达到了2.71亿元,比增238.31%。今年首季虽然同比下降,但仍然保持着正增长,首季实现归母净利润183.5万元。

参考来源:经济导报、证券网、上海证券报、网易财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