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历史的大动荡,将清华大学所有的情谊斩断,继续上演大动荡中屡屡重演的悲欢离合。清华永远的校长梅贻琦先生离开了守护了22年的清华大学,随国民党南下,随后东渡台湾。终此一生,梅贻琦先生再未踏上故土半步。

随之改变的还有服务清华多年的教授的命运,随着历史风云跌宕起伏,继续上演人间一幕幕的悲惨剧,诉说着他们的才情壮志,幽微无奈,从其进退见风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可能留下

不可能留下

作为清华大学的校长,梅先生曾经被委婉地希望留下来,继续主政清华。但是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和梅先生主张的治学思想完全相悖,梅先生曾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 事实上梅师决不可能留下,更不能(留下)主长清华。梅师一生尊重学术自由,不干涉教授与同学个人的政治思想,这个原则怎能与……那一套理论共存?
  • 中共接收清华之后,即有改造清华之计,联大三校各自复员,(其他两校均得到)大事扩充。……唯我清华被削减为工业专科大学。……清华的菁华——文、理、法、三个学院,完全归并入北大。
  • 名教授叶企孙、冯友兰、陈岱孙、周培源等多人皆由清华园迁移到前燕京大学校园。清华大学不但不再是个全科综合性大学,清华园内整个的学术气氛完全改观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与不回两徘徊

回与不回两徘徊

梅先生离开大陆后,在大陆的清华校友始终没有中断欢迎老校长回去的声音。虽然这种声音也是经过授命的。

北京解放初期,周氏在协和医院礼堂向北大、清华两校教授们一次讲话时曾说:“梅贻琦先生可以回来嘛,他没有做过对我们不利的事。”

而此时远在美国的梅贻琦,选择了观望。他没有回绝清华校友的邀请,只是托从美国回到大陆的校友对清华说:如果清华需要国外的图书仪器,他可以设法购寄。

事情到了1952年,国内院校开始大调整。清华大学从一个全科综合性大学变为一个全部的工科大学。清华园内整个的学术气氛完全改观了。

此时的梅先生决定不再回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保管庚子赔款——清华的创校基金

保管庚子赔款——清华的创校基金

八国联军侵华后,清征服签订辛丑条约,开始割地赔款。后来美国第一个主动退还庚子赔款,但是要求必须用于教育,于是清华学堂诞生,庚子赔款成为清华的创校基金。

这批数量庞大的创校基金始终由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保管。梅先生掌握着这笔基金的参与管理权和签章使用权,按规定,只有中国的教育部长和清华校长一致同意,才能动用基金。

而这批创校基金,时至今日,依然在服务清华大学,只不过不是大陆的清华大学,而是台湾的清华大学。每年7、8月时新竹清华会收到支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复建国立清华大学

复建国立清华大学

经过1952年的院校调整,清华大学已被完全外科手术。梅先生对回到中国不再抱有希望。决定在台湾复建国立清华大学,重拾清华荣光。

梅贻琦先回到台湾,勘察校址,经过多次考察,清华校址定在新竹。建筑工程费用由台湾政府承担,随后梅校长赴美对接清华创校基金拨划事宜,进而订购图书、设备,延聘教师等,用于新建的清华大学。

梅贻琦先生也把大陆时期的治校理念带到了清华大学,继续推行蔡元培先生的“兼容并包”精神。同时外铸民主思想,内造学术自由,他对左右派的思想兼涵并容,从不干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7年7月,台湾清华大学共设有理、工、原子科学、人文社会、生命科学、电机资讯及科技管理10个学院。梅先生提议创立的原子能研究所,在众多科研院系中显得格外扎眼,如今已是树木参天。

而他保管的庚子赔款清华创校基金,每年还会收到美国的支票,数目庞大,继续造福新竹的清华大学。2010年公布的英国泰晤士报世界大学排名,台湾清华名列世界第107名。

文脉火种

文脉火种

清华大学在台湾复校,只是曾经在大陆的院校的一个缩影。随后东吴大学、圣约翰大学、辅仁大学等在台湾复校。而学校的治学理念都是大陆的班底。量小却质高。

1949年,随国民党政府流亡孤岛的知识分子们,“得到了天空,却失去了大地”,但是它们怀着花果飘零的精神,在被日本皇民化和孤悬海外多大半个世纪的台湾,广播中华文脉火种,发扬和保护中华文化,带出了一批批国学学养深厚的衣钵传人。实现了他们当初自己都认为难以的理想。

中华传统道德价值观“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四维、八德”也开始浸润学生,各级学校以“礼义廉耻”为校训,推行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内容的古代教育。他们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传统文化生根发芽。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做交流和学习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