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卡德雕塑作品

古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最早诞生文明的是最南端的苏美尔地区。

随着时间的推移,文明逐渐向两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上游扩散至阿卡德地区(即美索不达米亚的中部或巴比伦尼亚的北部)形成了诸多奴隶制城邦,并最终较强城邦崛起同一其他城邦形成了阿卡德国家。

阿卡德并最终吞并苏美尔成为古中亚最早的统一国家,两河流域的古老文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铜头像

阿卡德的起源

阿卡德(BC2371-BC2191)位于两河流域中部偏南地区,因此是操着塞姆语的闪米特人(即塞姆人)所建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理位置

塞姆人(《圣经》中称其为闪米特人)是高加索人的一支,高加索人种也就是我们通俗理解的白种人。而古中亚地区最早的一部分原住民都是来自高加索人的这一支塞姆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圣经》中的塞姆人

后来塞姆人又因为方方面面的原因形成了诸多其他民族,而其中苏美尔人最早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文明-苏美尔文明。所谓苏美尔的近邻也沐浴着文明的曙光并最终也进入文明时代,步入它的新时期。

两河流域最早文明是以奴隶制城邦为载体的,即一城一国(小国寡民)。而阿卡德地区经过发展最终被一个雄才大略的人所征服并统一,他就是萨尔贡

萨尔贡改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萨尔贡

萨尔贡是阿卡德的创建者,被誉为天下四方之王(今天来看统一地区也就一个市的规模),萨尔贡创建阿卡德国家之后随即进行了多年征战,并最终以武力统一了苏美尔与阿卡德(即巴比伦尼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卡德与苏美尔

统一后的阿卡德国家一直不稳固,于是萨尔贡进行了改革以稳定国家,改革措施主要有:

  1. 兴修水利: 兴修诸多水利工程以治理大河,同时还可以将河水用于农业生产,解决一部分水利问题
  2. 发展农业生产: 两河流域早期文明是典型的农业文明,所以农业生产是第一要务(毕竟干饭比什么都重要),加大开垦范围与力度不但可以解决最现实的肚皮问题,也是社会经济、生产力的发展,即推动文明前进。
  3. 统一度量衡 :这一点作为中国人应该比较熟悉(秦始皇行为),也比较好理解。
  4. 发展对外贸易 :难能可贵的是当时阿卡德在发展农业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商业,对比中国古代重农抑商的做法来说是有所不同(这些政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只是适应了不同地区、时代的发展规律)。
  5. 增设新官职: 是对于政治制度改革的一次尝试,说明了此时的国家在逐步走向成熟。并且还组建了古代两河流域历史上第一支常备军
  6. 打击削弱各地旧贵族势力 :意在摆脱地方势力对中央的威胁,也是一定程度清除军事民主时代的残余。
  7.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之前所有改革都走向了这一点,一个完备成熟的国家形态已经呼之欲出。

改革缓解了一些国内矛盾,但是整个国家却因为一项政策一直风雨飘摇以致最终灭亡(挖坑埋雷行为)。

统一之路

统一之路

阿卡德可能由于是最早的统一国家,之前无史可鉴(萨尔贡:嘿嘿,第一次建国没有经验,请多关照)所以它的征服建国史充满了原始的血腥味。

阿卡德统一苏美尔的过程中不断毁灭被征服的城市(真不把抢来的地盘当自己的了?真是财大气粗)并屠杀当地人民(成吉思汗:喵喵喵?你也好这口?)。基本上所征服之地就是劫掠一番,然后毁城,再杀光此处居民(古西亚版的“三光”政策?)。

因此即使最终萨尔贡可以以武力征服却不能让其信服。可以马上得天下,焉能马上治天下?所以萨尔贡晚年起义不断(陈胜、吴广进入了直播间并点了个赞)。

夕阳西下

夕阳西下

萨尔贡既是阿卡德的创建者,也是它的统一者,还是改革者。然而即便如此在他的晚年整个国家已经呈现出了落日的萧条。

萨尔贡死后,由于各地起义接连不断,他的继任者们都普遍采用了残酷镇压的办法来维持统治(不来了解下什么叫攻心为上?)。但是这样更加激起了人民的普遍仇视和更大的反抗。

终于阿卡德灭亡了,不过它并不是葬送在它的人民手上,灭亡阿卡德的是来自东方的古提人(库提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提人入侵

古提人,也是高加索人后来形成的一个民族,虽说来自东方,实际上在高加索山以南的古亚美尼亚地区东南(伊朗高原以西、波斯湾以北、里海的西南)。

新趋势

新趋势

东方的古提人摧毁了阿卡德这个西亚最早的国家,然后就是整个两河流域的混乱时期。然而当地的人民却饱受异族之苦,正在酝酿着一股新的力量,另一股新兴的力量即将登上历史舞台......

小结

小结

阿卡德(BC2371-BC2191)

创建者:萨尔贡

过程:武力统一,各地起义,残酷镇压,外族入侵

灭亡者:古提人(库提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卡德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