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于佳霖
胸痛中心不是一个科室或部门,而是一个理念、一种模式。威海市中心医院作为威海市第一家拥有国家级胸痛中心的医院,通过开展人员培训、提高救治条件、整合医疗资源等方式,为威海市胸痛中心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威海首家国家级胸痛中心
6月18日,威海市中心医院医疗保健集团、威海市胸痛中心联盟、威海市心血管内科质控中心通过“线上+线下”方式,组织召开了市胸痛救治规范化培训会暨市中心医院医疗保健集团胸痛救治单元建设推进会,威海市心血管内科质控工作会议同步召开。
会议特邀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方唯一教授、天津市胸科医院李春洁教授、中国胸痛中心总部管小玉教授、山东省胸痛中心联盟商睿教授、中国胸痛中心总部田奕昕教授等专家学者,通过线上会议的方式出席大会并进行专题讲座。
会上,相关领导和专家讲解了省市级胸痛中心联盟2022年主要任务和方向,做了2021年山东省胸痛中心质控报告和威海市胸痛中心建设质控情况汇报,对中国胸痛中心再认证标准修订进行解读,并以“心电一张网”、“胸痛救治单元建设内容及流程”、“急性胸痛患者的早期开始甄别”、“急性高危胸痛疾病的心电图特征”、“急性胸痛患者的快速转运机制”、“胸痛救治单元时间节点及数据管理”等为主题开展了业务讲座,搭建起高规格的学术平台,带动区域整体胸痛救治水平的提升。
作为国家级胸痛中心、威海市胸痛中心联盟牵头单位和威海市心血管内科质控中心,威海市中心医院积极贯彻落实省、市卫健委打造六大中心的相关要求,提前布局谋划,早在2015年就在全市率先启动了胸痛中心建设,制定急性心肌梗死等急性胸痛的救治工作流程,并不断优化改进。
胸痛中心主要识别高危胸痛病人,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或者说急性冠脉综合症)、急性主动脉夹层和急性肺栓塞。据了解,胸痛中心就是通过急诊科、心内科、检验科和影像科等多学科合作和区域医疗资源的有效整合,为胸痛患者提供快速而准确的诊断、危险评估和恰当的治疗手段,从而提高胸痛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力,减少误诊和漏诊,降低胸痛患者的死亡率、改善临床预后。
据威海市中心医院教授周建华介绍,2017年12月,威海市中心医院被正式授予标准版胸痛中心,成为威海地区第一家国家级胸痛中心。
救治水平稳步提升
胸痛中心建设旨在整合资源、优化流程、提高效率、改善预后。在获得胸痛中心的国家级认证后,威海市中心医院救治水平确实得到了极大地提升。急救“绿色通道”畅通;急性胸痛病人的规范化救治水平提高;急危重心血管病患者的急救能力提升;工作流程和管理举措持续改进......“患者入院至球囊扩张时间(D2B)缩短至最短12分钟,极大地降低了患者死亡率、致残率,取得了惠民务实的成效。”周建民告诉记者。
2018年6月,威海市胸痛中心建设启动暨培训会在市中心医院召开;2018年8月,威海市中心医院牵头成立了威海市胸痛中心联盟,全市12家医院成为首批联盟单位;同年12月,威海市胸痛中心建设专家委员会正式成立;2021年威海市中心医院再次率先通过中国胸痛中心再认证……
一花不是春,独木不成林。威海市中心医院积极帮扶及促进多家胸痛中心的建设,其中包括威海市立医院、荣成人民医院、乳山人民医院、威海卫人民医院等标准版,并联合山东省胸痛中心联盟对多家胸痛单元进行现场认证及线上审核,为威海市胸痛中心的建设做出很大努力。目前,威海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已成为构建威海市胸痛患者“急救站”的推动者,全力促进了全市胸痛科学化诊治以及胸痛中心标准化建设。
此外,威海市中心医院创建成为国家级胸痛中心,也标志着威海市正式开启急诊急救新时代,显著带动提升区域早期救治心肌梗死的能力,提高了广大临床医生对胸痛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促进多学科优势整合,改善急性胸痛的诊治现状,为逐步实现全域覆盖、全民参与、全程管理的胸痛中心“三全模式”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进一步规范威海地区急性胸痛诊治流程,威海市中心医院深入参与到胸痛救治单元建设工作中,利用医院区域优势条件,带动基层卫生机构参与到胸痛救治工作中,打通胸痛救治的起始一公里,与基层医疗机构一同担负起威海市胸痛病人的救治工作,尤其是依托医疗保健集团建设,更加夯实了协同协作基础。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一步一个脚印,威海市中心医院救治流程更加规范,医疗技术水平得到提升,救治时间不断缩短......每一个细微的进步,都展现了威海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的高速发展。
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威海市中心医院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扎实开展好胸痛中心相关工作,心血管内科充分发挥作为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的资源优势,进一步探索区域共建的胸痛急救网络新模式,加强胸痛急救知识的普及,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助力“健康威海”建设。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