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孟珂 杜雨萌

《证券日报》记者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仅7月份以来,A股就有207家上市公司被机构“踏破门槛”。若拉长维度,年初以来截至7月11日记者发稿,A股共有3526家上市公司受到机构10086次调研,被调研的上市公司数量与被调研总次数与去年相比,分别增长约36.4%和45.27%。

“调研通常代表着机构未来投资规划的风向标,反映了市场动向。”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今年调研情况来看,下半年机构布局的主要方向还是在机械设备、生物医药和计算机行业。

    7月份207家A股公司受到机构调研243次

随着A股上市公司半年报披露即将开启,叠加已有部分上市公司率先“剧透”中报业绩,7月份以来,基金、券商、保险、QFII等机构投资者调研的情况,备受关注。

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7月份以来,共有207家A股公司合计受到机构调研243次。其中,开立医疗、朗新科技、横店东磁、华利集团、孚能科技等9家公司受到超过百家机构调研。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我国经济受到疫情以及外部环境等影响,企业的经营环境和未来现金流变化显著,更需要机构开展调研,了解其动态和未来发展。同时,在注册制改革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今年我国创新型企业、新经济企业和新上市企业数量显著增多,也需要更多的调研予以了解和分析。

从所属申万一级行业来看,机械设备、电子和生物医药这三大行业的上市公司近期受机构关注较多,分别有29家、24家和21家。

另从具体产业链来看,新能源、半导体产业链上的众多上市公司受到机构高频调研。例如:威唐工业正在国内扩大汽车冲焊零部件业务,积极扩大产能,以满足下游新能源汽车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7月份以来被机构调研56次;围绕硅、蓝宝石、碳化硅三大主要半导体材料开发出一系列关键设备的晶盛机电7月份接待机构调研72次。

“在煤炭价格上涨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新能源产业展现出了较大的‘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性。新能源车的热捧也使得机构对半导体芯片等相关上市公司进行投资布局。”陈雳说,考虑到新能源带来的生产成本降低和保护环境等双重优势,未来相关企业有望得到更多关注,发展前景广阔。

    成本和研发投入成关注重点

记者注意到,机构投资者对A股公司关注的问题颇多。其中,成本上涨对公司的影响以及未来研发投入等相关问题被频频提及。

如牧原股份7月8日公布的调研活动信息显示,机构对于“粮食价格对公司成本造成的影响”较为关注。牧原股份对此回应称,公司二季度生猪养殖完全成本稳步降低,当前完全成本略高于15.5元/kg。根据大致估算,自去年年初的粮食价格上升对公司单位养殖成本的影响约为1.5元/kg-1.8元/kg。综合考虑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等外部因素影响,2022年公司成本目标为阶段性实现14.5元/kg-15元/kg的养殖完全成本。

立昂微在近期机构调研中被问及“公司多晶硅原材料价格是否上涨”时回答称:近期全球多晶硅价格上涨主要为光伏级多晶硅。公司生产使用的电子级多晶硅价格总体保持稳定,且公司与相关供应商签订有长期供货协议,所以价格基本保持稳定。

此外,研发投入情况也成为近期机构关注的重点。如机构在华润三九调研期间就颇为关注其“未来研发投入趋势”。对此,公司表示,过去几年华润三九新品立项数量持续增加,研发投入强度也在持续增长。“十四五”期间,结合业务基础和现有资源禀赋,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希望通过几个战略周期的研发投入,持续改变产品结构,实现品牌+创新双轮驱动。

田利辉表示,原材料成本和研发投入成为机构投资者关注的焦点。目前来看,被调研公司在面对原材料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已采取积极措施应对。同时,还在研发和产能方面不断进行升级,提高公司长期发展能力。

“下半年,预计机构会继续跟随政策导向和经济前景,关注高科技、新能源和新基建等行业。”田利辉认为。

(编辑 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