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逢高考招录季,总有各种吸引人眼球的新闻扎堆涌现。

当你突然被告知自己寒窗苦读多年的大学,居然是不折不扣的野鸡大学,你的学历证、学位证,你憧憬的光明前程,顿时变成空头支票一张,你会是怎样的心情?

比如最近二姐看到,刚被媒体爆料的河南传媒大学。看上去资质与声名兼具,谁曾想却是套用其他大学网站、甚至连教学场地都没有的野鸡大学?!故作高大上,混淆视听,骗取部分高考差生或落榜生入学,拿人钱财,毁人不倦。

监管层面的缺失,部分家长、学生辨别能力差,创办经营者违法成本过低等在内的种种因素,共同编织出了野鸡大学看似赶不尽、杀不绝的怪象。

近年来,大学扩招力度之大,学历学位贬值速度之快,经济发展和社会就业的压力,几乎是肉眼可见的。据教育部最新官方数据,全国正规的高等学校一共三千多所,但与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嗷嗷待教育的人群相比,这个高校数量或许还是有些捉襟见肘。

不论是大刀阔斧的“双减”,还是针对“小镇做题家”的嘲讽,以及不少野鸡大学的欢乐腾飞,隐藏在它们背后的种种尖锐矛盾和现实窘迫,也终会被每一个真实在场的个体所深刻感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钱钟书先生的名著小说《围城》,想必不少朋友,或多或少有所耳闻。主人公方鸿渐不学无术,但只花费了在欧游学半个月的40美元生活费,就买到了“克莱登大学”博士文凭。

久而久之,“克莱登大学”也就成了“野鸡大学”的代名词。

二姐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你上或者不上,你关注或者不关注,野鸡大学好像总是在某个隐秘角落里埋伏着,神不知鬼不觉,并且活得好好的。

野鸡大学不会飞,但好像可以随时起飞,逃离。

关于野鸡大学的传闻仿佛年年都有,但被爆料后,往往总是如蜻蜓点水一般,很快便查无后续。

捣毁野鸡大学,终归是有术的,在特定的范围和时间内有效,但仿佛总是浅尝辄止,每次都未能真正戳到牵连并维系各方平衡的肌肉最痛处罢了。

创办者们并未承担过多的监督与惩罚,出事后大不了换个马甲,来年继续揽活儿,如此年复一年,循环往复,韭菜一茬接着一茬生长、被收割,岂不快哉?

然而,任你如何夸大、装腔、作势、撒谎……野鸡再怎样修饰羽毛,终究也变不成凤凰。

但是,人想飞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

至于实现飞翔的坐骑和途径如何,那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栋楼,冠以University之名,就是大学了么?真正的大学,又是什么?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句被广泛引用的名言,有多少人能真正参透尚且不论,但至少为我们在很多人心中,潜移默化地竖起了一道衡量高等教育的标尺。

教育,向来都是国之根本,教育事业,当然也需要更多拥有纯粹之心与理想抱负的人去办。

倘若蓬勃生长的十年树木,任由教育蛀虫们,以野鸡大学之名攀附其上,一味地吸血牟利,如不趁早介入治疗,怕是只会加速病虫害,动摇百年树人之根本。

不会飞的野鸡大学,掩饰了丑,便是真正的美了么?

强行起飞后造成的多重伤口,一时不痛不痒,便可以任其纵深发展了么?

野鸡大学问题的存在,也理应由社会各界拿出切实可靠的解决方案来,让一些不作为的既得利益者,如坐针毡、如芒在背。

总之,别拿教育当儿戏,当谋财、害人前程的手段,教育是长坡厚雪的伟大事业,别把它当做身负声名与赌咒的轻薄生意,否则很可能只落得个贴地振翅,徒留一地鸡毛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