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德牌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克林德牌坊

这是一座屈辱的牌坊。1903年,当这座牌坊竣工时,朝廷被迫举行了落成典礼。光绪皇帝命弟弟醇亲王载沣与一众大臣前往祭奠。牌坊上面刻着光绪皇帝“惋惜凶事”的谕旨。这是牌坊落成典礼的当天,京师百姓人山人海般集聚在此处。德国专门派兵监督。如今,很多人已经忘记在这座牌坊的背后还有一位英雄。
1900年,一位名叫恩海的神机营霆字枪队章京枪杀当时的德国公使克林德。事后,恩海被联军逮捕。在审问时,恩海神宇镇定,毫无畏惧。当审判官问他:“德国公使是否为他所杀?”恩海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我奉长官之命遇外国人即杀之,我本一兵,只知服从长官命令,但我因杀国仇而死,心中甚乐,你们也可立即杀了我偿命。”此时,翻译问他“你那天是否醉了?”恩海大笑道“酒乃最好之物,我平常每次可饮四五斤,但那天我实未饮一杯,你怕我要倚酒希图减罪吗?”
6个月后,恩海被德军绑赴崇文门内枪杀并枭首示众。恩海的英雄事迹迅速传开。当时,留守京师的大臣就恩海死事曾给西安的慈禧上了一道奏折,上面写道:恩海为国而死,当邀皇太后、皇上之悯惜。加以荣典。慈禧因惧怕外国人,此奏折未批,也未发出。后来被上海报纸采访刊登,方公诸于众。之后,朝廷又派醇亲王载沣前往德国谢罪。
第一次大战后,这座牌坊被移到中山公园,改刻“公理战胜”,解放后,又改为“保卫和平”。

醇亲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醇亲王

夏天,醇亲王奕譞抱着孩子在院子里。作为王爷,奕譞在家中穿着一袭白衫,并没有因照相而特意装扮。因为天太热,大人将孩子头发扎起两条小辫,与当时京师普通的孩子的发髻样式一样。
(1)王府的孩子与宫中的孩子一样,出生之后即称“阿哥”。排行第几就称“几阿哥”。康熙朝的允祥被称“十三阿哥”,光绪朝的溥儁被称“大阿哥”。世家则称“哥儿”。《红楼梦》中称贾宝玉被称为“哥儿”。
(2)王府中的阿哥出生后,按规定必须用府里包衣家的嬷嬷(奶妈),到了民国,则多雇佣三河县小脚嬷嬷。这些嬷嬷一般头上梳着“苏州橛”。嬷嬷的丈夫因为妻子的关系会到王府中做长工。
(3)王府的阿哥生活并不舒适与自由。首先,吃上不能自由,过去讲究“要想小儿安,必得饥与寒”,总怕孩子吃多生病,以至于孩子总处于半饱状态;其次,婚姻不能自由,很多阿哥不能与意中人成为配偶,导致婚姻不如意。
溥仪小时候因为太饿,曾与小狗小猫争食物吃;溥杰小时候没有吃过热烧饼;世家大族中的纳兰容若因为难以与自己的心上人在一起,以至于爱情诗词中常常流露出悲观的情绪。

小商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商贩

1910年,冬天,京城,一位穿着棉袄棉裤的老人挑着扁担卖水果。他正在称水果,左手提着秤杆上的绳子,右手摆弄着秤砣,秤盘里放着水果。
(1)过去在京师,很多摊子上并不使用秤。他们有固定的量器或者约摸着卖。比如卖花生米喝酒,其中酒有固定的量器,而花生米则约模给,根据钱的多少,或一把,或一捧,但卖者都会多给。
(2)京师开始普遍使用秤,是因为南方人大量涌入京师做生意。在京师人眼里,南方人做事太精明,买卖东西做得非常精确。他们不会缺斤少两,也绝不会多送一毫一厘。
(3)当时的秤还是十六两一斤。这些小商贩绝不会在秤上做手脚。他们挑着担子走街串巷。时间一长,他们很清楚哪一家喜欢吃何种水果。每当走到喜欢吃水果的人家时,就会驻足脚步高声吆喝几声。北京小商贩的吆喝声也是老北京文化中的一大特色。
如今,北京的吆喝声已经消失了,再也难以听到那熟悉而又悦耳的吆喝声了。各种应时应节的水果更加丰富了,却再也尝不到以前那种味道了。

俩美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俩美女

这两位清朝女子的长相打破了“人靠衣服,马靠鞍”的铁律。她们算不上倾国倾城的美女,但任何装扮都能驾驭得了。
(1)很多人认为两位女子头上所戴的抹额与所梳的发髻,就连现在的明星也难以驾驭。但这两位女子的容貌丝毫没有因头上的装扮而减色半分。
(2)两位女子上下身肥而宽大的服饰,也为现在人所诟病,直呼难以欣赏。但这两位女子穿上后却非常地得体,彰显出家庭妇女的端庄与保守。
(3)两位女子的三寸金莲不为现在所提倡,但这样的小脚配上她们的姿容,在当时,她们一定是男人心目中最青睐的女子。
总之,这两位女子的相貌可以驾驭得了任何发髻与装扮。反而,那些过度装扮自己的女人却恰恰暴露出对自己外表的不自信。

三牛耕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牛耕地

这是一百年前,一位老农驾驭三头牛在田里耕地。老农双手扶着犁把,肩上挂着鞭子。这是一位很有经验的犁把式。
(1)老农肩上鞭子的作用不言而喻,就是鞭促老牛继续耕地。但很多老农不舍得抽打在老牛身上,只是在老牛放慢脚步时,将鞭子在空中甩几个响。老牛听到鞭响后,心领神会,自然会加快脚步耕地。
(2)老农双手很巧妙地扶着犁把,既不能太用力,也不能不用力。如果太用力,耕一段时间,手臂会又酸又痛,而不用力,犁把则会左右不停摆动。所以,很多人说耕地也是一项技术活。
(3)耕地时,一旦发现老牛走不动了,极有可能是犁地太深或者前面碰到石块。这时,老农绝不会用鞭子让老牛吃力地向前耕,而会将犁向上抬一抬或者抬起绕过石头继续耕地。
图中,老农用三头牛耕地。很多人感到很奇怪。因为,一般耕地多用一头牛或者两头牛,很少见到三头牛一起耕地的。其实原因很简单,主要因为牛多力量大。当然,还有牛、驴、骡相互搭配着耕地。

二毛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毛子

这一群人看起来趾高气扬,派头十足,因为他们是为当时自认为高人一等的洋人打工。由于有洋主子撑腰,他们也会狐假虎威,欺负平民百姓。
(1)他们的工资高,生活优越,但还是被同胞们瞧不起,因为他们为洋人工作,被嘲讽为“二毛子”。平民百姓对他们恨之入骨,甚至也会因为矛盾冲突而围攻他们。
(2)虽然都是洋人的仆人,但他们中间也有等级之分。中间那位手拿折扇,端坐在椅子上,脚踩在脚踏上,一脸傲气的男子正是这群仆人中的领头人。
(3)他们穿着要比普通百姓讲究,也大多比普通百姓有学问,不仅要学会几句日常实用的外语,还要信奉洋人主子的宗教。
当洋人入侵中国时,这些人忘了本,他们帮助洋人运送炮弹;当洋人攻打紫禁城时,他们帮助洋人搭架子竖梯子;当洋人修建铁路时,他们帮助洋人运料子铺铁轨。有些人更是向洋人出坏主意迫害平民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