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负债逾4300万元,企业濒临破产

2021年,王某等50名员工与某商贸集团公司及关联公司发生劳动纠纷并申请劳动仲裁,随后长宁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陆续作出仲裁裁决书或调解书。然而文书生效后,该商贸集团公司未按期履行支付义务,王某等50名员工遂向上海长宁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要求被执行人支付工资及经济补偿金合计505万余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批案件进入执行阶段后,执行法官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到,被执行人是一家大型服装零售企业,在全国各地拥有40余家实体门店和300多名员工,然而受疫情等因素影响,正面临资金链断裂的经营困局;除该系列劳动纠纷外,还有多起纠纷涉诉并已进入执行程序,总金额逾4300万元,企业濒临破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助企纾困推进复工复产

实现多方共赢

考虑到被执行人拥有服装品牌价值和完整销售链,若强制评估拍卖该公司门店服装资产,将可能损害其整体资产价值,还将导致众多员工面临失业风险。此时,被执行人提出分期付款并积极引入第三方投资以缓解债务危机,积极履行生效文书确定的义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法院综合研判后,决定启动“执行和解+信用修复”机制——疫情防控期间,执行法官积极运用“智慧执行”“移动执行”等信息化手段,组织各债权人在线协商谈话,推动双方达成执行和解;同时,通过信用修复帮助企业扫清市场融资方面的障碍,增强复工复产的信心,并由法院常态化监管其账户,监督被执行人以生产经营所得分期清偿债务。期间,被执行人通过变卖其他资产和引入第三方资金等方式按期履行了付款义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截至2022年6月底,王某等50名员工的劳动纠纷案件得以执行完毕,另有15家企业债权金额约1960万元获得清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案件执结后

申请执行人王某送锦旗表达对执行团队的感谢

法官心语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民营企业受影响较大,抵御风险能力相对较弱。本案中,法院秉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运用“执行和解+信用修复”机制帮助巨额负债企业摆脱债务危机,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经营。在该系列执行案中,我们并未“一刀切”采用强制评估拍卖措施,而是深入实地走访调查,积极协调双方当事人寻找最佳、共赢的解决方案,依法修复企业信用,帮助其获得第三方融资并恢复正常生产经营,不仅有效维护了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而且避免了被执行人破产和职工失业,最大程度地为其复工复产纾困解难。(该系列执行案件主办人倪萍)

线索 | 执行局

文字 | 倪萍

编辑 | 王雨堃 郭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