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精”这个词在网络上非常火,能被称之为杠精的人都是故意曲解原述逻辑,为了唱反调而唱反调的人,比如你说“xx今天看起来好美”,杠精会故意说:“那你就是说她昨天看起来不美啰!”大家在生活中肯定也遇到过无理取闹的杠精,一般都会拿起书本自动屏蔽杠精的声音,可是现在的杠精无孔不入,连神圣的书本他们都要染指,甚至还要对流传1300多年的唐诗《咏鹅》抬一下杠。
古诗在唐朝达到了史无前例的巅峰,唐朝289年历史诞生了李白、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也诞生了骆宾王这样的小神童。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这四个人里面有三个是神童,王勃13岁写下《滕王阁序》,杨炯16岁当官,骆宾王7岁写下《咏鹅》。骆宾王619出生在浙江义乌一个寒门家庭,此时的唐朝正值唐太宗当政,唐太宗复兴文教善用人才,骆宾王的父亲觉得骆宾王将来有机会辅佐唐太宗,就从《易经》:“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里挑选出“宾王”给他取名。
骆宾王虽然家庭条件不好,但观察力非常出色,7岁在池塘里看到大白鹅在水中游泳,他看到此情此景,一首《咏鹅》脱口而出:“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咏鹅》看起来简单,很多人认为自己也可以作,可真要作起来你未必比得上骆宾王,7岁的小朋友专注力有限,只能看到水面上的事物不会去想水下的事物,但骆宾王透过水面看到大白鹅在用脚划水,于是写出了“红掌拨清波”。他还非常机智,没有用大白话直接说“大白鹅在用脚划水”,而是用“红掌”指代脚,用“清波”指代碧绿的潭水,这样有利于读者发挥想象空间,一个7岁的小孩能做出这么具想象力且不失童趣的事已经很难得了。
《咏鹅》流传了1300多年,历朝历代读过这首诗的人都说骆宾王写得好,可谁也没想过这首诗被网络上的杠精喷了,他们说:“骆宾王犯了一个低级错误,明明是一首五言古诗,第一句却只有三个字,他是不是少写了两个‘鹅’字?”五言古诗是汉、魏时期形成的诗体,没有一定的格律和平仄,但每句五个字的句式是固定不变的,我们见到的大多数五言古诗都是每句五个字,《咏鹅》开头只有三个字确实少见,杠精就是因为这点质疑骆宾王。
住在农村的小伙伴一定知道鹅不是单独行动的动物,它们只要出门一定是成群结队,少则三四只,多则十只以上,骆宾王写《咏鹅》时具体看到了多少只鹅我们无从考证,但根据鹅群居的习性来看不可能只有一两只,应该是很多只。“三”这个数字在古文中是一个虚词,通常不是具体的三个,而是指很多个,《道德经》就说过:“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就等于多的意思。《咏鹅》之所以写三个鹅,就跟三生万物的意思差不多,骆宾王没去具体数有多少只鹅,只知道有很多只,就有三个鹅来代表池塘里有很多只。
杠精如果非要强求骆宾王写五个鹅凑齐五言古诗,那你们先来读一遍看效果好不好,“鹅、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你们不觉得读五遍鹅再加上中间四次停顿会很累人吗?骆宾王写这首诗的时候一定考虑到了诗句的节奏,以及是否有利于口口传颂,经过反复斟酌才用的三个鹅,而不是为了强行凑成五言古诗用五个鹅。杠精在挑别人的错时,尤其是挑骆宾王这种经过上千年岁月考验,最后还能出现在世人面前的古人的错时一定要查好资料,用强有力的证据捍卫自己的观点,如果只是不经大脑随便乱批评别人,只会在网络上出尽洋相。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