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义伟/文 恶棍国家、贱民国家(Pariah State),这是美国总统拜登对主权国家沙特阿拉伯的称呼。

拜登对沙特的这个称呼,是得到美国民意支持的。

2018年10月,供职于《华盛顿邮报》的沙特籍记者贾迈勒·卡舒吉(Jamal Khashoggi)被诱骗至沙特驻土耳其伊斯坦布尔领事馆办理结婚手续,一去不返。事后调查显示卡舒吉在领事馆内被杀害,起因在于卡舒吉利用《华盛顿邮报》这个平台,长期批评沙特王储默罕默德·萨勒曼的内外政策,终致惹火上身。

卡舒吉遇害,震惊国际社会。正在竞选美国总统的拜登一马当先,对沙特、对沙特王储萨勒曼进行了严厉的口诛笔伐。拜登就任美国总统之后,2021年2月26日,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解密了相关报告。报告显示,是萨勒曼批准了“俘获或杀死”卡舒吉的行动。在报告解密的同时,美国也宣布了一系列针对沙特的制裁措施,包括冻结沙特一名前情报官员和沙特快速干预部队的资产,将76名沙特人列入黑名单等。

美国和沙特的关系由此快速冷却。

不到一年半,美国的态度发生了180度转变。

7月13日至16日,拜登开启上任之后的第一次中东之行,依次访问以色列、巴勒斯坦约旦河西岸和沙特。在沙特期间,拜登将与沙特高层会晤,其中包括王储萨勒曼。

消息传出,美国舆论一片哗然。在白宫举行的新闻简报会上,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几乎是遭到了记者们的“围攻”。记者们轮番询问,拜登如何处理与萨勒曼的相见?会不会一起照相?会不会握手?拜登沙特之行是否意味着美国的战略利益已经凌驾于人权保护这个普世价值?

拜登当然知道他的沙特之行在国内引起民意的反弹,因此,他特意选择卡舒吉生前就职的《华盛顿邮报》发表了题为“我为什么要去沙特阿拉伯”的文章,解释他为什么要去沙特访问。

拜登在文章中说:“作为总统,我的职责是保持我们国家的强大和安全。我们必须反击俄罗斯的进攻,让美国处于最好的状态来战胜中国。”拜登表示,他此行的重点是为了促成一个更加一体化和稳定的中东地区,因为该地区“对我们所依赖的全球贸易和供应链至关重要”,中东的能源供应“非常关键”。

这才是拜登中东之行的真正目的,为石油增产而来。沙特是石油生产国中的龙头老大,没有沙特的点头和领头,石油增产根本无从谈起。

就在拜登启程的当天,美国劳工部公布最新数据,美国6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9.1%,再次刷新40年来的最高纪录。

CPI高企的原因,是俄乌战争导致的石油价格的大幅度上升,不但连累了美国经济,也连累了全球经济。这也进一步凸显了石油增产的紧迫性。拜登的沙特之行,正当其时。

拜登到沙特,牵扯到面子和里子两个层面的问题。

丢面子是肯定的。所谓客随主便,拜登到了沙特,沙特不管什么人来见他,他总不能避而不见吧。握手可以避免,因为疫情。照相、录像、同框,怕是免不了了。

能不能得到里子,就难说了。

沙特的标称生产能力(即设备或装置的正常、标准生产能力)为每日1200万至1250万桶,现在的实际产量是每日1050万桶。理论上,沙特每日的石油产量可以提升200万桶甚至更多。

但是,在6月27日七国集团会议期间,法国总统马克龙和拜登的一段私下交谈被媒体录下来了。在这段交谈中,马克龙告诉拜登:“(阿联酋总统告诉我)沙特每日还能增产15万桶石油,或是稍微更多一些,但沙特的产能也接近极限。”

外界推算沙特每日可以增产200万桶,实际只能增产15万桶,差距不小。

那么,拜登的沙特之行,到底能让这个国家增产多少石油呢?

希望他的收获,不止15万桶这个数。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义伟经济观察报部门主任

经济观察报海外部主任,台海问题专家,长期关注民营经济、国际经贸和反倾销,对宏观经济也有深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