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元衡,字阿衡,号罹溪,武举,宣武将军,宁晋县曹伍疃人(古唐城),河南归德府守备署指挥佥事。因抵御流寇以庇民,合邑建祠以祀之。

明末时期,天下风云骤起,官匪民乱不胜枚举。当时河南境内有一股流寇,强杀掠夺,坏事做尽,再加上天灾人祸,可谓是民不聊生。其中匪首就是有名的贺一龙,此人以奸猾著称,屡犯河南境内,河南百姓甚是痛恨。此间河南归德府(今商丘市)守将为高元衡,由于高元衡的作战勇猛无敌,指挥有方,善用智谋,临危不乱,流寇都惧怕其威名,都称其为“高闯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流寇一听到“高闯子”就吓得屁滚尿流,抱头鼠窜,这是元衡平时英勇杀敌,百战百胜而树立起来的威名。因此归德府境内相对其他地方要安宁一些。有一次,贺一龙为首的贼寇兵败逃跑之际,流窜到归德睢县境内遭遇高元衡的队伍,一听到“高闯子”的部队,个个吓得魂飞魄散,丢下匪首贺一龙都作鸟兽散了,贺一龙叫苦不迭,只好逃命!

高元衡所领部队手下也就三四千人,虽说高元衡是领军人物,但贼势浩大,高元衡的部队只能将其境内的流寇打败,却不能将其彻底消灭。贼首贺一龙始终视高元衡为眼中钉肉中刺,但还是惧怕其威名,不敢与其正面作战。贼众仗着人多势众屡屡犯境,乱军屠扰,百姓涂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崇祯十三年四月,此股流寇犯境被高元衡追上,贼寇依仗人多势众,将高元衡层层围住。高元衡身先士卒,冲锋在先,千军万马之中如入无人之境,左突右冲,直取贺一龙中军。见敌多势众,监军王世秀力劝突围,但高元衡认为贼寇已是强弓之末,宜穷追猛打。贺一龙见中军不保,紧急撤退。然而乱军之中高元衡左肋中箭,他毫不畏惧,更是越战越勇,取得了本次战争的重大胜利。一段时间后,贼众得知高元衡已经身体负伤,便重整旗鼓,再次犯境,直逼归德城。高元衡深知这次形势紧迫,责任重大,忍着伤痛披挂上阵,冲杀之中误入敌军重围,敌众在万人以上,一次次的突围都无济于事,身边的亲兵都在突围中战死,高元衡万军之中独自作战,力战群魔,终因寡不敌众,热血洒尽战死疆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归德府感恩其功德上报朝庭,明崇祯皇帝赦封高元衡为宣武将军,其妻江氏,李氏为恭人。并诰赠其父高文烟为宣武将军,河南归德府守备署指挥佥事。母亲曹氏封为恭人。归德府百姓念念不忘其保境护民之恩德,自发为高元衡建造将军祠,世代供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