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三伏将至,风动莲香,夏火正浓,明天农历六月十八、阳历7月16日正式入伏。今年三伏“一气两火三异”看冷热,伏头“阴晴”定旱涝这是怎么回事?看看老祖宗的谚语咋说的。

今年三伏的“一气两火”

俗话说“金数已三伏,大火正西流”入伏,标志着盛夏的两火:即“伏日流火”、“正西大火”越来越旺,随之而来的“夏火之气”越来越强,可见一年之中最热的时候到了,这是个闷热且又潮湿的时间段。三伏处在小暑和大暑之间,在“入伏”之后,全国大部分地区,开启高温高热模式。

今年三伏与往年有啥不一样?

1.今年三伏是加长版“大三伏”。今夏的三伏将持续40天左右的时间,属于加长版的“大号”三伏,往年很多时候都是30天左右,今年头伏、中伏和末伏的具体时间节点:

头伏(初伏):7月16日到7月25日,共十天。
中伏:7月26日到8月14日,共二十天。
末伏(尾伏):8月15日到8月24日,共十天。

2.今年三伏是“秋包伏”。今年立秋节气是在8月7日、农历七月初十这天,而今夏三伏的末伏则是在8月24日、七月二十七这天结束,可见今夏三伏之长,今年立秋在伏中,就是民间常说的“秋包伏”。通常在“秋包伏”的年份,天气更趋炎热。

3.今年三伏是“母三伏”。按传统的时历计算法,农历六月十八是入伏第一天,也就是“伏头”之日,由于六月十八这天又是双日,依照民间单数为公、双数为母的说法,今年就是“母三伏”。通常在“母三伏”的年份,入伏当日下雨代表着三伏的雨水天气较多,反之则代表着三伏的雨水稀少。

4.三伏还有“雨三伏”和“旱三伏”之说,那么今年三伏是“雨三伏”还是“旱三伏”呢?主要看今年伏天的雨水情况如何?

入伏第一天下雨,有什么说法?

看谚语:“伏头雨,伏伏雨”。如果入伏当天是阴雨天气的话,或者整个头伏的雨水多发,则代表着中伏和末伏时的雨水也会比较多,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伏伏有雨的“雨三伏”。三伏时节降水充沛,不但可以压制酷暑时节的夏火之气,而且可以保证稻麦等农作物的旺盛生长,可见今秋大概率又是一个丰收季。

再看谚语:“雨淋母伏头,房头起蘑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在“母伏头”年份的入伏第一天下雨,预示着三伏时节的降水会比较频繁,就连村屋民舍的房头上都长出了蘑菇头,足见三伏降水的丰足程度。

还有“有雨打伏头,一天来一场”、“伏里多雨,囤里多米”、“伏天雨丰,粮丰棉丰”等谚语,都是说入伏当天下雨,或者伏天雨水适量的话,稻麦等农作物的旺盛生长才会有更好的保障。

入伏第一天烈日如火或多云无雨,有什么说法?

看谚语:“太阳晒伏头,无雨旱伏尾”。如果入伏第一天是烈日如火、艳阳高照的“晒伏头”,代表着到了末伏之时,将会以雨水稀少的天气为主,这就是“无雨旱伏尾”这句话的意思。“伏尾”指的是末伏的后几天,也是伏天酷暑炎热的最后一个时间段。

还有一句谚语:“入伏大晴天,无雨到秋边”。如果入伏当天是晴天的话,代表着此后的三伏时节降雨比较少,这种少雨无雨的情况会一直持续到秋天。还有一句谚语“初伏一日晴,天旱到处暑”,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

结语

明日入伏,盛夏酷暑,可能发生短时强降水、雷电、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还有可能出现阶段性高温缺水的情况,因此要做好防旱防暑防高温的准备。

始知共此世,物外无三伏。天气炎热,出汗增多,及时补水,饮食清淡,调养心神,做好防暑,戒躁息怒,保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平气和,避免情绪中暑。

荷叶田田,山花芊芊,于夏日的炎热里撷一缕清凉,在摇曳的绿荫中采一丝清爽。明日入伏,在你们那里有这些三伏天的说法吗?欢迎大家留言、交流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