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天津港保税区政府公布了海港区城市更新项目最新进展。

2021年12月14日,天津港保税区海港区域城市更新项目实施主体招标中标公示。

天津港保税区城市更新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成为项目实施主体。

同时标志着项目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天津首个大型“工改工”城市更新项目。

海港区域城市更新项目是天津城市更新整体规划中的重要一步。

今年6月中旬,项目单元规划经向社会公示后,顺利获得批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天津港保税区城更集团已经完成银团授信贷款签约并提取首笔贷款。

项目总投资107亿元,贷款规模85亿元,贷款年限25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更新项目位于天津港保税区海港区域范围内,区域整体规划面积约6.5平方公里。

东至临海路,西至秦滨高速,南至保税区围网,北至规划路。

更新方向坚持“留改拆”并举,更新后新建建筑面积规模不大于150万平米。

项目拆建比1:1.91,拆除建筑面积占比12.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海港区域城市更新项目起步区改造新建工程已经启动。

建设内容包括保税研发大厦、产业邻里中心、跨境贸易直播电商平台等。

预计年底前可实现项目开工。

除此之外,项目招商也已落地。

城更集团秉承“城市更新就是产业升级”理念,将重点围绕汽车平行贸易、新能源出口和工业品跨境电商三大产业。

结合原业主行业资源和产业升级诉求,明确城市更新“3+X”产业发展方向。

目前,海港区域城市更新项目已纳入滨城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项目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工改工到底是什么?

简单来说,就是将存量低效的工业用地再开发,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

而以“工改工”去改造存量,会发生两方面的重大改变。

用地性质的改变

从普通工业用地变为新型产业用地或新兴产业园。

空间形态的改变

从传统意义的工厂变为更高容积率的摩天工厂;

从极低比例的商业变为适当的商业配套;

从员工宿舍变为适当的人才公寓。

而说到“工改工”,就不得不提“先行者”——深圳。

深圳作为第一批经济特区之一,如今“工改工”政策发展已有十年历程。

2012年,深圳市发布《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实施细则》,成为全国第一个拥有完整的城市更新法律体系的城市。

2013年,深圳发布“1+6”系列城市更新政策,正式进入“工改工”时代。

2018年,《深圳市工业区块线管理办法》公布,严控“工改居”“工改商”,加大“工改工”支持力度。

至此,深圳市的“工改工”发展进入了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

说完深圳回过头再来看滨海不难发现一些共性。

众所周知,深圳和滨海经济的“定海神针”都是制造业。

但一直以来,滨海却面临着工业用地实际使用效率不高、产业空间不足等问题。

不仅限制产业发展,还对城市形象面的提升产生了制约。

而本次实施城市更新的海港区域是链接天津港和滨海新区主城的产业黄金区域。

因产业定型早,当前产业结构偏传统,区域面貌和载体功能难以使用产业发展需求。

所以就需要“工改工”的模式进行整合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说城市更新是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必然结果。

那“工改工”就是滨海城市更新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