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生活在滇南弥勒西山区的彝族孩子在放学后,喜欢把棕榈的绿叶,一绺一绺地撕下来结成丈许长的绳子带到学校, 每当下课时,由二人各拉一端顺一个方向甩动,其他人则在中间跳跃……这就是“棕叶舞”。那时大家常常这里一群,那里一伙地跳,于是跳跃声、掌声、笑声、欢呼声激荡校园。

跳“棕叶舞”,十分舒心、快乐。因为它没有什么规范动作约束,只要不踩“死”(踩住)棕叶绳就行,所以跳起来很自由:可以单脚跳,也可以双脚跳;原地跳可以,走动跳也行。手也自由:可以相互拉着,也可以相互搭肩,还可以随自己的想象任意比画。口也自由:可数棕叶绳擦地的“啪”“啪”声“一、二、三、四……”以增强对数字的记忆;也可以唱《社会主义好》之类节奏感强的歌曲,以抒发自己的喜悦之情……若踩“死”了棕叶绳,当然就自动出局去甩绳,让其他小朋友来跳。如此循环,直至上课铃响……

跳“棕叶舞”有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因为跳动时,全身都处于运动状态,为保证身体下落时的平衡,眼睛也要协调配合,因而对视力也有好处。所以,那个时候当地彝族人家的孩子,身体一般都很棒。

山里的孩子们,虽然没有宽广的舞台可唱歌跳舞,但有的是棕榈树、棕榈绿叶,跳跳“棕叶舞”,照样可以欢欢乐乐,健体强身。

作者:杨强 (单位系弥勒市第一中学)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