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依”是我们每个人的向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养老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除了每个月的养老金,“以房养老”也成为了热门话题。

因此,一些不法分子也开始打着以房养老的幌子对老年人实施诈骗,他们以零成本、零风险、稳定高额收益为诱饵,将不明真相的老年人一步一步带进了精心设计的骗局当中,不少老人因此钱房两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谓“以房养老”,就是老年人将拥有产权的住房抵押给特定的金融机构,取得贷款用于养老,老年人在世时仍保留房屋居住权,去世后则用住房还贷,这种模式为“名下有房产、手中无现金”的老年人提供了养老的新路子,逐渐为人们所知。

尽管很多人知道房子也能养老,却不清楚怎么用房子养老。而一些人也因此嗅到了“商机”,甚至打出了“养儿防老不靠谱,以房养老更靠谱”的广告。

据调查,一些不法分子将“以房养老”作为一项投资理财项目,专门瞄准有房的“银发一族”推销;同时许诺,这些理财项目没有任何风险,只需签订一些合同,就可以每月在家坐享高额收益。

但你惦记着别人的利息,别人可能正惦记着你的本金。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免费的有可能是最贵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央视就曝光了一起“以房养老”的案件。

这起案件的被害人是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刘先生,对他实施诈骗的是一名叫柴某的男子。

刘先生称,柴某通过电话跟他联系,自称是北京某资产管理公司养老服务板块的负责人,想推荐公司的“以房养老”项目给他,还表示可以提供上门服务。由于刘先生对于这家公司的以房养老项目有所耳闻,因此就信以为真。

通过测算刘先生发现,如果用自己的房屋参加这个以房养老项目,每个月可以拿到上万元的养老金。几番思考后,刘先生最终下定决心加入了这个以房养老项目。

随后柴某找来了两名放贷人,在柴某的安排下,刘先生和两名放贷人分别签订了一份300万和一份200万的房屋抵押贷款合同,很快500万元的贷款汇入了刘先生一家的账户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的刘先生并不知道,他正在一步一步落入柴某的圈套之中,随后柴某提出,按照以房养老协议,这500万元的贷款要转入到公司的理财账户进行统一投资投资,于是他用POS机分九次将这500万元贷款全部提走。

然而一个月过后,到了该返利的日子,刘先生并没有收到所谓的养老金,反而收到了两名放贷人的催款通知,要求他尽快支付贷款的利息,这时的刘先生才感觉到出了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到报案后,警方迅速展开侦查,发现刘先生通过房屋抵押贷出来的钱并没有进入这家资产管理公司的财务系统,而是被转入了柴某自己控制的账户中。

此外,两名放贷人与这家公司也没有任何关系,他们是柴某以介绍房屋抵押贷款业务为由骗来的,误以为刘先生需要贷款,这才与刘先生签订了房屋抵押贷款合同,并将500万元打进了刘先生一家的账户内。

一审法院认定被告人柴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四年,剥夺政治权利三年,罚金人民币二十八万元,并对查封、扣押在案财产依法处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这起案件可以发现,以房养老骗局不仅危害极大,而且整个骗局环环相扣,十分隐蔽,老年人一旦轻信,就可能房财两空。

对于以房养老这类骗局,警方提示,老年人一定要提高警惕,尤其要认清以房养老的性质,不要陷入误区,如果需要办理,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安部刑侦局侵犯财产案件侦查处二级调研员王华表示,首先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就是以房养老本质上是一种保险产品,是一种消费而不是投资理财,不会有高收益。最简单的识别方法就是排除法,正规的以房养老业务,只能由正规的保险机构来办理,在办理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借款合同、房屋买卖合同、理财合同等,老年人可以向有关保险公司咨询了解有关保险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