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溪聚居,是革命老区亭旁镇村落的基本结构,长长的溪,叫亭游溪。晚间村民出来,坝头纳凉,路上散步,溪边垂钓。三五成群散落在水色暮影间,在一棵棵水草的招摇中洗涤心肺,舒展筋骨。

美丽三门亭游溪:溪上黄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丽三门亭游溪:溪上黄昏

我常在晚饭后来此闲走。夏日多雨水,下过大雨后的亭游溪水势大,上黄村外的避水坝上水声轰轰,搁着成堆开着紫花的水葫芦。“君子逢大水必观”,我总要站在水边愣愣地看一会。最惊心动魄的是,溪里大鱼相搏时,转身搅起的哗哗水响和凉凉的水纹;也有鸟想吃鱼,与鱼相搏的激烈声。村里老人说,溪里啥鱼都有。桥下水葫芦边上百条小鱼,成群浮出水面,啵啵啵地吃着水皮,欲要咬破水面,跃到空中去。这时,一中年男子带着他七八岁的儿子来溪里洗轮胎,一条小溪鱼跳到了他的轮胎里,让他的儿子乐不可支,把鞋都弄湿了。

美丽三门亭游溪:溪上黄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丽三门亭游溪:溪上黄昏
美丽三门亭游溪:溪上黄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丽三门亭游溪:溪上黄昏

溪的里边是绿色的蔬菜基地。地上种着蒲瓜、番薯、玉米、甘蔗、葱蒜,地边还有红叶李、水蜜桃和巨大的芭蕉。路边花草正好,黄一片紫一片,溪边水分足,都吸得饱饱的。一只翠鸟站在芭蕉叶上,巨大的叶片呼呼呼地往下弯,差一点就掉地上了,赶紧飞到那棵桃树上。忽见一只猫伸长身子在地边叫,又有一棵芝麻在地头开了花,白色的花成了夜的眼。

有人在小桥头搭了一个棚子,前面支一根带叶的毛竹,挂了两串节日灯,这会儿正好亮起来,一下子就有了意境。篱笆墙上吊丝瓜,一棵溪椤一串花,在凉风中飘荡,点点水波上。原来是两个年轻人开起了小吃摊。我问摊主,你在这里开小吃摊,有人来吃吗?他很愉快地说,每下过雨,亭游溪的小鱼、龙虾就很多,溪边环境好,鱼活蔬菜鲜,我的厨艺也不错,吃的人不多,但还是有的,每年我都在这个季节,来支个小吃摊。又说,没人吃的时候就自己吃,自己也要吃的嘛,说完就哈哈笑了。几番亭溪夜雨,碗里白鱼,杯里薄酒,一转身南瓜的藤就勾住了脚跟。汪曾祺说:“小鱼堪饱饭,积雨未伤禾”,很有诗意呢。杯子摇一摇,一盏小酒见了底。喝过之后,你就明白——要知鱼儿鲜,必到亭溪边。

美丽三门亭游溪:溪上黄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丽三门亭游溪:溪上黄昏

傍晚雨霁,一对年轻男女,刚吃过晚饭出来,男的提着一根钓竿,欲蹚过避水坝到溪中的一个小渚上钓鱼。女的过不去,说你背我吧。男的说好,背着女的来到溪中渚。男的垂钓,女的玩水嬉戏。一对老夫妻从村里缓缓走过来,坐到溪边的石头上,像是他们的父母。

缘溪行,来到尤家村外的坝上。有一家三口在溪边支了个桌子,里面放了一大盆刚煮熟的红红的龙虾,还有西瓜,他们要在这儿吃晚餐了。男的在弄鱼竿,准备钓鱼,妻子和孩子一边剥着龙虾一边观水。还有两个男人乘着充气皮艇,用一根桨慢慢划向水中央钓鱼。这种方式大概是玩玩的意味居多,真要是钓到大鱼,转身腾挪的空间也没有。

美丽三门亭游溪:溪上黄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丽三门亭游溪:溪上黄昏
美丽三门亭游溪:溪上黄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丽三门亭游溪:溪上黄昏

一会儿,岸上坐满了纳凉的人,有女子在坝上走过,有人打趣说,今晚特别俏。

夜色一层层地筛下来,渐渐静了,路也模糊不清了,人们陆陆续续地回家。夜虫鸣,小鸟叫,隐隐约约走来一位老伯,戴着头灯,要在溪边抓螃蟹。说螃蟹晚上出来觅食,趴在水底的软泥上四脚摊开,张开嘴巴,一呼一吸,非常享受地吃一些水里的小生物、微生物甚至软泥。溪水碧净,在头灯的照射下,看得清清楚楚,只要用手紧紧地按住就能抓起来,然后放到网兜里,就这么简单。老伯说螃蟹下酒很美味的,你要没事的话,就跟着我看看。我正这样想着呢,曾几何时,儿时的生活又回来了。

美丽三门亭游溪:溪上黄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丽三门亭游溪:溪上黄昏

溪水微凉,夜色入衣袖。

远近的村庄在水墨间,一片又一片,四散入大荒。

美丽三门亭游溪:溪上黄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丽三门亭游溪:溪上黄昏

作者简介:

刘从进,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台州市政协常委,台州市作协散文创委会主任,三门县文联副主席,《三门湾》主编。在《人民文学》《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散文》等处发表作品200多万字,出版散文集《独自的乡村》《风在兹土》《乡土平静》等,文章多次入选各种试题和选本,获得各类奖项。

图片来源:掌上三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