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7月17日电 (记者 周嘉颖)7月16日晚,来自福建厦门的歌仔戏《侨批》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演出。这部用闽南话演绎的地方戏,创造性地以世界记忆遗产“侨批”为载体,聚焦闽南华侨下南洋的艰辛历史和敢闯敢拼的开拓精神,把华侨华人深厚的家国情怀立在于舞台。

演出现场。主办方供图

“侨批”是福建首个入选世界文献遗产的项目,歌仔戏《侨批》关注独特的“侨批”文化,倾力打造出我国首部“侨批”题材的戏曲舞台艺术作品。闽南话称信为“批”,既是家书也是汇款,是一种银信合一的特殊寄汇方式。每一封侨批都装满了华侨华人对亲人和故乡的深情。该剧通过一封封“侨批”及其背后的故事,再现华侨华人远渡重洋的血泪史和艰难的创业史。

歌仔戏《侨批》讲述了鸦片战争后,大量闽南人从辟为通商口岸的厦门被卖“猪仔”到南洋当苦力。布袋戏艺人黄日兴为爱被骗去了南洋,华工阿祥用自己的性命护送黄日兴逃出金矿。回到闽南的黄日兴将华工们辛苦赚来的钱和倾吐感情的家信一一送回,同时,又把家里的回信带给背井离乡的华工,慰藉他们孤寂的心灵。“侨批”因此成了华侨和侨眷的生命线,成为无数华侨华人魂牵梦绕的乡愁记忆和文化符号。2013年,《侨批档案——海外华侨银信》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剧作家曾学文意识到这是一个大有可为的题材,潜心创作了歌仔戏《侨批》。他说:“华侨走向东南亚、走向世界,留下了宝贵的‘侨批’文化和奋斗精神,这种精神力量至今还流淌在中国人身上。这部戏不是单单记录历史,而是着力发现‘侨批’背后中国人的精神风貌,用文艺的形式展现这段历史带给我们的现实意义。”

演出现场。主办方供图

此次晋京展演,是歌仔戏《侨批》入选“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和作品滚动资助项目”,经过精心修改打磨、三改三演之后,首次接受北京专家和观众的检验。

据介绍,歌仔戏《侨批》多次走进侨乡演出,并通过云端展演“走进”东南亚,受到当地华侨华人的热情关注。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主任林德和介绍:“此次晋京展演之后,我们也会在疫情允许的情况下,尽快开展《侨批》的全国巡演,今后也会把这部作品带到东南亚,带到更多国家,讲好中国故事,彰显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