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场问政、网络问政、电视问政等问政方式以及不断加大的问政力度,将干部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不到位、工作作风不严不实等问题摆在桌面上、晒在太阳下,推动了诸多“疑难杂症”的有效解决。但问政并不仅仅是曝光问题,更在于推动问题解决,问政之后还要有下文。

公开问政是密切人民群众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面对面、键对键的交流,畅通人民表达诉求的渠道,有助于宣传政策、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各地广泛推出的公开问政,彰显了俯身于民的服务意识和问需于民的问题意识,良好的工作作风一度迎来广泛点赞。但是,光有畅通的渠道与诚挚的态度还不够,问题没能切实解决,只是停留在说而不做的浅显层次,问政就难说圆满。

党务公开即为权力公开,其是否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关键在于群众的参与度,优而浓的氛围是吸引群众参与的“融合剂”。要以群众听得懂的语言、接地气的方式,积极宣传党务公开的重大意义、方法步骤、目标要求,让群众弄明何为党务公开、党务为何公开,切实增强群众的认识度和参与的意愿、热情。公开的形式要“实”起来,应突出灵活性、时效性,坚持“方便党群知情、便于党群监督”的原则,要在党支部所在地显眼位置设立党务公开宣传栏,并紧跟上级党组织工作部署、本级党组织落实步伐,及时更新公开的内容,要定期召开群众大会或群众代表大会,主动回应群众关切,积极解答群众疑问。

党务公开是密切联系群众的“直通车”。推进党务公开是我党得民心顺民意的重要举措。基层党务公开让普通党员群众可以及时了解党组织的工作动态、党的政策、为民办实事的情况等关乎群众利益且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让党员群众充分享有知情权,也能够使我们的党组织及时掌握普通党员群众的所想所盼,及时消除群众的疑虑和误解,拉近党群关系,更有效地凝聚党心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