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区文艺小分队遇险记

军区文艺小分队遇险记

袁廷掌

袁廷掌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成都军区战旗文艺小分队带着成都军区首长的温暖来到拉萨,和西藏军区文工团联合组成多支文艺慰问小分队,奔赴西藏各边防部队及哨卡慰问演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话说赴日喀则边防文艺慰问小分队,在两辆汽车的护送下,一天午后赶到珠峰脚下的聂拉木县门布乡古错兵站午餐后,又继续上路沿318国道线缓慢上坡向前行驶,在来到一个岔路口时,车辆右拐使入便道进入聂拉木县佩枯草原,向吉隆县方向疾驰。

车队演职人员,不少是第一次进藏,被佩枯草原风光、色龙湖、佩枯湖的美丽迷人的雪山倒影吸引发出感叹,原来后藏珠峰的故乡,高原风光美如画,山影湖水交织在一起,真是迷人的享受,令人驻足回眸留恋。

从聂拉木门布公社到马拉山下近百公里便道无桥无涵,只有在大草原深处,凭依稀可见的便道痕迹行车,车辆越激流险滩,在沙漠等恶劣道路气候自然环境下穿行,来到了海拔8027米,世界排第十四名的希夏帮玛峰及两座相邻海拔8008米、7966米姊妹峰流域的雨水和融化雪水,冲击成近二十米宽的河流档住了去路。

小分队领导及驾驶员下车寻找通行道路,可是路在哪里呢?眺望远处的大雪山及近在咫尺的草原、湛蓝色的佩枯措(俗称:白果湖)外,就是白茫茫的天际线。

驾驶员在这危难时刻,也只有跟激流险滩拼死一博撞撞运气了。大卡车驾驶员跳入司机台,第一个探路驾车缓慢驶入湍急的激流中。哪知,车辆轮胎陷在激流砂石中动弹不得了。

怎么办呢?唯一施救的办法是,用岸上车辆拖出河水中的遇险车辆,可是既无拖车又无钢丝绳,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驾驶员只好钻出驾驶室,冒险涉水爬到河对岸等待救援。小分队领导看到河对岸驾驶员的衣裤湿透,冻得发抖。领队又让演职人员,各自解下绿色背包带拧成一股绳,叫上几位年轻大胆的男演员,肩扛背包,手拉背包绳过河去给驾驶员送干衣裤及皮大衣取暖。

由于当年西藏无通信联络条件,天渐渐暗了下来,小分队只能忍饥挨饿(冻),在军用尖头轿车住宿了。在寒冷饥饿中好不容易熬到了第二天明天。

小分队经过商议,觉得坐以待毙的等待,还不如主动出击,派出两位身强体壮的男演员披着皮大衣,寻着便道“甩火腿” (徒步)去五十多公里外的马拉山兵站求援。

其余人员仍然坚守岗位等待救援,无吃又无喝,寒冷、高反袭击真难熬啊,焦虑忧愁感缠绕心头,真是度时如年啊。

时间惭惭到了下午,正当演出小分队又冷又饿感到无比焦虑的时候,一阵汽车的轰鸣声传来。大家伸长脖子顺着声音望去,远远望见草原深处的尘土飞扬,烟雾随风吹拂,在白果湖畔弥漫飘散,一辆辆草绿色大卡车正在由远而近地蠕动,汽车发动机的轰鸣声,高音喇叭的吆喝声打破了草原深处的宁静和湛蓝色湖水的涟漪。

这车队,正是我驻日喀则汽车(56153)部队某连车队,从吉隆沟拉木材回日喀则,正在白果湖草原向前行驶。

文艺小分队看见这荒无烟的高原静土上,如此壮观的长长运输车队驶来,他们一展愁眉苦脸的焦虑心情,挥泪振臂向车队呼喊:救援来了!

我们汽车部队运输物资到各边防部队,都要翻越喜玛拉雅山脉的崇山峻岭,深山狭谷,江河湖泊,而这些地方没有路,都是当年边防驻军抢修的便道,被长年累月雪雨风霜自然灾害的侵袭,很多地方既无桥又无路,根本无法保障车辆通行,全靠汽车兵的坚强意志和决心找寻开路前行。

汽车兵为了保障安全快速运输物资到边防,汽车上要提前准备五件宝:盛装两百公升大油捅一个、圆撬、钢钎、石头,有的车辆还要带上钢丝绳,否则就要当“山大王”或是造成车毁人亡的车祸事故。比如从马拉山下到佩枯措(湖)边的傍山临湖险道,有几处地方就要用圆撬修整便道,用带在车上的石头垫在被雨水冲毁的便道大坑小凼内,夹着屁眼冒险涉水通过。

车队来到河西岸边,文艺小分队领导马上隔河请求车队救援,拖拽陷入河中的车辆。拖车必须要载重车辆,因为载重车辆轮胎附着地面系数大而面积宽,才不容易使拖车轮胎空转打滑,还要用两根钢丝绳,用两个重车一前一后拖车,拖拽力量大,可以一股作气地拖离陷入河水中的车辆。

河中车辆驾驶员又冒险下到河中,把钢丝绳套在拖车挂钩上,就跨入驾驶室配合操作方向刹车。在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两台拖车发动机轰鸣,在带车领导一、二、三开始的一瞬间,同时发力向前冲去,河中车辆终于慢慢被弄出了河水停靠到岸上。

车队战友们又帮助检查维修车辆,并提供所需零部件及油料。战友们又把带在驾驶室的石头抱起投入河中填平暗坑水凼后,又指挥小分队另一台车辆安全过河。

文艺慰问小分队车辆脱险后,战友们也为他们高兴,当知道演职人员寒冷饥饿挨过一昼夜二十四小时后,战友们把仅有的少许压缩饼干和水壶中的冷开水送给小分队战友食用,正如军歌“战友战友,亲如兄弟,革命把我们连在一起”。

互道尊重话别后,车队战友挥手,目送文艺小分队启程向马拉山兵站驰骋。特别是车上的文艺战友们,泪眼婆娑地从车窗伸出头来,向车队挥手告别,再见了——亲爱的战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注:本文插图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袁廷掌:1972年11月入伍,先后在西藏军区后勤部第二独立汽车营当兵,任二连、教练队教练。1981年汽车独立二营撤编,又调汽车16团教导营三连任教练。1983年底转业回地方后,在公安局开警车等工作,2008年退休至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袁廷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