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英国黑市上出现了一只晶莹剔透的白玉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快,便有人认出杯子竟是康熙皇帝御用的九龙玉杯。据说,江洋大盗杨香武曾三次潜入皇宫盗窃此杯,康熙驾崩后,玉杯入陵陪葬,从此断绝了杨香武的肖想。

可是,玉杯怎么会远渡重洋,出现在遥远的英国呢?

原来,在1945年时,康熙帝陵所在的清东陵发生了一起特大盗墓案,无数陵内宝物遭到劫掠,或被盗墓贼私吞,或流入黑市,九龙玉杯就在那时下落不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犯下这桩滔天罪行的,是一个名叫王绍义的男人。不过,令人讶异的是,所有熟知他的人,在知道真相后,都忍不住张大嘴巴,不敢相信会是他干的。

还有人信誓旦旦地说:“王绍义最多就只会弹弹棉花!”

可事实上,王绍义几乎把清东陵盗空了。那么,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神不知鬼不觉地盗取了东陵,最终,他的结局又是如何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隐姓埋名,静候良机

1935年,河北遵化县常瑞山附近的村庄来了一个其貌不扬的老汉,他自称是为躲避战乱,流亡至此。几天后,他在村里支起了摊子,开始弹棉花

四里八乡的村民听说了,都忍不住跑来看一看。

王绍义也不含糊,一双巧手在弹棉花机上飞舞,不多时,一床新崭崭的棉花被就出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看了,都喜上眉梢。毕竟,在衣不蔽体的清贫年代,能睡上棉花被,简直是“皇帝”般的待遇了,所以,村里大伙热情地接纳了王绍义。

此后,每天天不亮,王绍义的弹棉花机就会响起来,一直工作到深夜。

当夜深人静时,他才会从棉花机上起身,警觉地查看四周,确认无人后,掏出洛阳铲,便急匆匆地从后门上山了。而他的目的地,就是建在山腰上的清东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说,这里长眠着至少161名清廷皇室成员,其中就包括康熙、乾隆和慈禧太后。

随着清廷的覆灭,原本看守东陵的官兵们树倒猢狲散,如今的看门兵只是一群乌合之众,南京方面和日本扶持的溥仪方犬牙交错,活人的事都管不了,更管不上陵墓了。

王绍义就成了里面浑水摸鱼的一员,说得好听点叫“摸金校尉”,实际上就是盗墓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他也不是一开始就干这行的。刚开始闹革命那会,他还是个小兵,跟着土匪马福田吃了几次败仗,后来想办法,自己逃了出来。

但和军阀孙殿英的交锋给了他灵感,那时候,孙刚一剿完匪,就急不可耐地在东陵门口放了几吨炸药,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民国第一盗墓案”。

传言,从墓里搬出来的宝物数不胜数,光夜明珠,就有小孩拳头那么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绍义的心思从此就钻到东陵里去了,想方设法他也要偷一件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苦心孤诣,隐忍十年

王绍义想出的好主意,就是住到东陵边上,再徐徐图之。

他拿弹棉花当幌子,短短半年,就把东陵摸了个一清二楚。可面对这么一个庞然大物,王绍义心里犯了愁,别说盗墓了,光潜入进去,就难上加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经有一次,他趁着夜色猫到了东陵门口,却差点被守门人发现,东躲西藏浪费了好几个时辰,直到天际泛白,还是一无所获,只能悻悻地打道回府。

外面进不去,里面也危机重重。为了对付盗墓贼,建陵的工人们设置了很多陷阱在里面,必须得有熟悉内部构造的人带路,才不至于命丧黄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绍兴心焦如焚,却想不出什么破解方法来。偶然一次,他结识了一个堪舆好手,杨之草。杨家曾经也是个大户人家,但到杨之草这一代已经没落了。

更关键的是,杨家祖先曾经是东陵的守门人,杨之草对东陵熟得不能熟了。

王绍义激动不已,决定拉杨之草入伙。杨之草也不客气,立刻表示:要对半分。王绍义虽然不乐意,却明白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的道理,马上点头应允了。

于是,俩人一个负责勘察地形,一个放哨望风,很快就确定了挖穴地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光有地点还不行,陵墓都是上千斤的石门,他们还需要火药,而且,一旦被人发现,就前功尽弃了,所以,外面的守兵成了最大的问题。

王绍义恨恨地盯着固若金汤的清东陵,啐了一口,“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没想到,他这一等,就真的等了十年。

十年里,他上山穿的草鞋磨破了好几双,却一次都没敢动手,连打过交道的杨之草也对他嗤之以鼻,说他异想天开,一个弹棉花的竟然妄想偷东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王绍义没有放弃,明面上,他还是只会每天弹棉花,可暗地里,他罗织了一大群人加入进来,里面有土匪,有军阀,个个都对东陵里的宝物垂涎欲滴。

风雨欲来,一场巨大的阴谋正在酝酿当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朝得逞,丧心病狂

1945年,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国共内战的打响让王绍义心里乐开了花,他明白,自己的机会来了。

夜里,他领着杨之草一行人就悄悄上了山,到了东陵跟前,守门人一见是王绍义,眼皮子都不抬,就让他们进去了,这时,大家才知道,王绍义早已买通了关系。

上山的人里,还有一个军官,敌工情报队队长张尽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和王绍义臭味相投,在得知王绍义要盗墓后,不仅不阻拦,还主动表示加入,为了这次,他就给王绍义提供了不少火器炸药。

僻静的山林帮了他们大忙,炸药的动静没有传到村里去,他们成功在景陵门口炸了个窟窿。

王绍义毫不客气地第一个钻进去,其余人鱼贯而入,等他们适应了陵内的黑暗后,立刻就被眼前壮观的景象震慑到不能言语。

无数灿若星辰的翡翠珠宝、光彩夺目的金箔锦衣,还有世之罕见的字画孤品,足以让一个庄稼汉摇身一变成为人人艳羡的富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绍义再也按耐不住自己对财宝的渴望,当先伸出了罪恶的双手。

其他人也不甘落后,纷纷动手撕扯、攫取财宝,结果,珠链散了一地,瓷器摔成碎片,字画被扯烂了,都没人在意,只管往兜里装、往口袋里藏。

混乱过后,现场一片狼藉,王绍义却把目光聚焦到了陵中的棺椁上。

据说,皇帝们会把自己最贵重的东西放进棺木中,一起下葬。仅存的一丝良知和恐惧,在巨大的财富面前,早已消弭殆尽,只剩下疯狂。

他想也没想,举着斧头就朝棺椁砸去,棺盖应声而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映入眼帘的便是名动天下的九龙玉杯,光华在杯壁上流转,晃花了在场所有人的眼。王绍义立刻忙不迭地拿起玉杯,揣进自己的兜里。

有了第一次后,就有第二次、第三次……景陵、裕陵、妃圆墓,东陵几乎所有的陵墓都惨遭王绍义等人的毒手,墓内珍宝或遭劫掠,或被损毁,实在是惨不忍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就当王绍义一伙人还做着搬空东陵的美梦时,一场正义的审判即将到来。

在村子里,王绍义每天枕着偷来的珍宝睡觉,却总疑心有人要害自己,弹棉花的铺子也不开了,一天到晚躲在家里不见人,可越是小心,越是纸包不住火。

不久,盗东陵的事就东窗事发了。

原来,张尽忠在销赃时被抓了,对着警察供出了王绍义。听到风声后,王绍义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急得直冒冷汗,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直接逃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夜过去,他和来时一样突然就消失了。等警察赶到,他家里只剩下一些七零八碎的棉花机碎片。爱看热闹的村里人,这才知道,自己身边竟然住了个“东陵大盗”。

日子一天天过去,王绍义的行踪还是下落不明,“盗陵案”成了一桩悬案。

转机终于出现在1951年。

那时的王绍义已经在外逃窜了一年多,靠着手头的一点积蓄勉强过活。曾经日思夜想的陵墓珍宝,如今成了烫手山芋,既不敢拿出来卖掉,又不舍得随意丢弃。

穷途末路中,他又想故伎重演,假扮成弹棉花的农民来蒙混过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不过,他拙劣的装扮很快被警察识破了,短短几天时间里,他就被捉拿归案,连带着偷盗的珍宝也一并被追回。

可是,九龙玉杯却早已被转卖,辗转流失海外。

最终,王绍义迎来了自己的审判,被处以死刑。至此,“盗陵案”全部告破。

贪心不足蛇吞象,王绍义的结局让人大快人心。为了满足一己私欲,他假扮成弹棉花的手艺人,隐忍十年,开墓盗宝,让无数国之珍宝暴殄天物、流落海外。

直到今天,很多珍宝依然无法追回,王绍义此举不亚于给屈辱的近代中国历史再添一道伤疤,后人们也只能在无尽的遗憾中,想象它们曾经辉煌而美丽的模样。

或许有一天,这些流浪的珍宝们都能踏上归程,尽快回家。

-END-

作者:何予遥

编辑: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