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贺州游】5.客家美食生根贺州 豆腐酿瓜花酿豆豉宴
贺州有无菜不酿的说法,这次跟团到贺州,品尝了豆腐酿和瓜花酿两道特色菜。
贺州,广西客家人聚居大市。据资料显示,到目前为止,聚居在贺州地区的客家人约60万人,占贺州总人口的26%,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客家居民约40人。贺州客家人大多从福建、广东西迁而来,因此,客家菜系也和其他客家习俗一样,随着保留着中州古韵的客家话,原汁原味、完完整整地落户贺州,在贺州生根、发芽。
豆腐酿,也称客家酿豆腐,是客家地区的名菜之一。也是客家美食文化最具代表的菜肴之一(酿豆腐可是我的拿手好菜之一哦,只能跟自己比)。客家人在逢年过节或招待客人的时候,都会做上一道汤汁醇厚,鲜嫩滑润,口味鲜美的豆腐酿,以示喜庆和隆重。即便在闲暇之余,豆腐酿也是贺州客家人的最爱,成为贺州客家人日常生活餐桌上的“常客”。不过,如今的贺州,自客家豆腐酿落户贺州的那天起,已不属于客家人的专利,其以其独特的风味,迅速遍布了贺州的每一个角落,成为了一道地地道道的贺州美食。
豆腐酿的起源,据说是从中原迁徙到岭南地区的客家人对北方水饺的精神寄托而来。岭南少种麦,难于吃上饺子。但产大豆,因而聪明的客家人便用黄豆做成豆腐,在豆腐中酿入与水饺类似的馅料做成美食,以寄托对中原故土的思念和对中原文化传承的情感。
豆腐酿的形成,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一个兴宁人和长乐(今五华县)人相交成为拜把兄弟,某天,哥俩相约来到嘉应府(今梅州市)闲游,游至午时,已饥肠辘辘,便找到一酒家就餐。哥俩一个喜欢吃猪肉,一个喜欢吃豆腐,因哥俩感情特好,便向酒家老板提出一个要求,是否可以让厨师制作出一道猪肉和豆腐交融的菜,以示兄弟俩永不分离。老板遂找来厨师商量,厨师稍加思索,即进入厨房用猪肉加入调料细细剁成馅料,把馅料“酿”入豆腐中,制成了“豆腐酿”,豆腐酿由此形成。当然,这是传说,真实性还有待考证。
在贺州,因其豆腐制品的多样性,豆腐酿也呈现了多种多样形式。有洁白鲜嫩未作任何加工的原成品豆腐做成的水豆腐酿;有色泽金黄,皮脆肉嫩的以大宁、桂岭豆腐做成的油豆腐酿;还有以油炸成脆皮少肉的(在贺州俗称“豆腐膨(音译)”)油炸脆皮豆腐酿。总之,不管成品豆腐制成何种形式,都是做“酿”的好根基,好材料。
在黄姚,家家都会做黄姚豆腐酿,但黄姚豆腐酿和别处有不同,首先,选择半肥瘦的猪肉、鲜葱、鲜香菇做馅料。先将猪肉剁成泥,再将葱洗净去根切成葱花,然后再把鲜香菇洗净去蒂,晾干水分也剁成碎末。最后将猪肉泥加入香菇末、葱花、适量的淀粉、盐、酱油、味精、胡椒粉搅成胶状,馅料即成,装盘待用。
之后,把豆腐块揉碎,在里面拌上半肥瘦的猪肉,捏成一个个不露馅的小包子形状,大小相当,形状也相似。放到烧滚的油里煎,半熟的时候捞起沥干多余的油,淋上豆豉水焖熟就可以了。
出锅后的豆腐酿,个体饱满,色泽诱人,清香扑鼻!装盘上桌,亲朋好友围台而坐,举杯把盏,尽情享用,那种不用肆意营造的和谐、轻松、欢乐的团圆氛围,就是一种难得的享受美味的过程,吃在嘴里,美上心头……
所以在黄姚看到的豆腐酿是圆形的,看不到馅料,咬上一口,才知道里面有肉、葱花等等。
而我做的客家酿豆腐,是把买来的成品豆腐一块分成6小块,把豆腐放在手心上,用筷子(粗暴时直接用手指)在豆腐中间戳个洞,再取适量馅放在洞口,用筷子把馅戳进洞中,这个步骤是很考量技术的,粗手粗脚的人做不好。加太多馅很容易撑破豆腐,太少不好吃,馅全在表面也不好吃。技巧是以拇指根、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尖,小指轻轻的围住豆腐,避免豆腐被撑破。如此逐一做好,放入锅中煎黄,最后加点蚝油和清水的混合,放入煎锅让其入味,再上碟。或者也可以用瓦煲加入上汤,煎好的豆腐(也可不煎)放入瓦煲中,中火煮至豆腐及馅料熟透,即可连瓦煲一起上桌。那真是美味无比啊!想想大热天,好久没做酿豆腐了。
这是我做的酿豆腐。
黄姚豆腐酿和我做的客家酿豆腐最本质的区别就是:我做的客家酿豆腐是方形或长方形的,看得见肉馅,而黄姚豆腐酿是圆形的,看不到馅料。
除了豆腐酿,瓜花酿也堪称一绝。
南瓜花,水豆腐,油条,肉……这些八竿子打不着的食材聚在一起,竟然碰撞出“清甜”的美味——瓜花酿。
所谓“瓜花”,即南瓜藤上长出来的花朵,一般在四到六月份盛开。每年盛夏季节,很多人都会慕名来到贺州品尝瓜花酿。
新鲜南瓜花最适合做酿菜,那是夏季最鲜香的美味。
加工时拨净花耳,取出花芯,剥好花梗,将花朵浸入清水中洗净,然后将花梗切碎,拌入主料水豆腐和碎猪肉,再加入油条、冬菇、虾仁、鸡蛋等配料,这就是个简单的瓜花酿的酿心了。
将酿心舀起放进瓜花里,花尾一收一包,浑然天成。
瓜花酿适合蒸或煮,出锅的瓜花酿带着独特的香甜鲜味,闻着都能让人沉迷。
夹一个花酿放进嘴里,花瓣清甜,拌上里面的豆腐软滑,以及薄荷的芳香。
一口咬下去,鲜香与微甜迅速溢满口腔,其滋味香而不浓,甜而不腻,辛而不辣,整个味道配合得天衣无缝,也许这就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最好、最初的味道。
不包餐的一晚,我们点了芥菜、竹笋炒肉两个菜和一碟炒粉,青菜绿油油的,竹笋脆脆的,那个炒粉不像是粉,倒像炒面,而且份量很多,两个人都吃不完。
7月1日就是我们离开贺州那天,午餐吃的就是豆豉宴。
在黄姚,至今流传着“无豉不成店、处处豆豉香”的盛况。豆豉融入了每个黄姚人的味觉记忆中,他们的故事与生活,也与豆豉息息相关。在乾隆年间更一度成为朝廷的贡品,也奠定了它昭平三宝之一的地位。
黄姚豆豉选用古镇特有的黑豆,加上仙井泉水精制而成。豆豉乌黑发亮、豉香郁馨,是纯天然的长寿调味佐料。
贺州人对豆豉的喜爱非同寻常,做什么菜都习惯放豆豉。焖鸡鸭、蒸鱼、炒肉、炒青菜都习惯放豆豉。豆豉排骨煲仔饭、豆豉酱烧桂江鱼、豆豉焖鸡……每一道菜都带着豆豉的浓郁香甜。
跟团游的坏处之一就是菜一上桌,没等你拍照,团友就开吃了,手机拍下来的都是菜被夹走的缺失。你嫌她动筷子太快,她嫌你要让手机先吃。
随便拍了几道菜:豆豉蒸盘龙鳝、酱油鸡、豆豉鸭。
这是我做的黄姚豆豉蒸鱼,卖相不好,味道不错。
最后小结一下,我觉得还是自己做的客家酿豆腐比黄姚豆腐酿好吃,豆腐嫩滑,调味香,因为是我熟悉的味道,而黄姚豆腐酿的豆腐比较粗糙,里面的馅料肉太多,容易腻人,还不怎么入味,口感不太好。
(2345)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