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一
7月15日21时许,西宁街头下着小雨,城西区同仁路上,王刚骑着电动车向南行驶。
几分钟后,电动车停在一栋30多层的高楼下。整理警服,拿出笔和厚厚一沓证件,王刚快步向单元门走去。
“咚、咚、咚……”3单元16楼楼道里响起敲门声。“我是社区民警,是来送居住证的。”王刚大声报出身份。
“王警官,谢谢你,进来坐。”居民王先生看着王刚将前几天申办的居住证送上门,邀请他到家里坐坐。
周五21时许,是很多上班族放假回家休息的时刻,这一刻也是王刚上门宣传电信网络诈骗、养老诈骗的最佳时间。
从傍晚到天黑,王刚走进两个小区的32户居民家中,送上刚刚办下来的居住证。今年1月开始,他已连续将318个证件送到了居民家里,也因为这件事情,辖区住户的手机里多存了一名公安民警的电话,王刚也因此成为北商业巷社区居民口中“送居住证上门的王警官”。
很多居民不知道,王刚的正式身份是西宁市公安局城西公安分局胜利路派出所社区民警,他还是西宁市城西区胜利路街道北商业巷社区“穿警服的副书记”。
送证上门只是王刚推出服务中的一项,而更多的时候,他会出现在小区家长里短纠纷的现场。
二
有一次,辖区周女士深夜给王刚打来电话:“王警官,您劝劝我妈妈吧,她要在网上投资60万,倒卖书画理财,我感觉遇到养老诈骗了,家里人拦都拦不住。”
当日23时许,王刚开车赶到周女士家,向老人细细说明网贷、套路贷、投资理财诱骗老年人抵押房屋贷款诈骗的风险后,老人决定不投资了。
提起养老诈骗,王刚说自己花了3年多时间专门研究过。
“只要拿着一张身份证,几分钟就能拿到10万元到30万元的贷款。”2017年初,担任社区民警后,王刚发现管区商业中心的小额贷款公司有80多家。不少贷款公司因为客户多,干脆将办公桌摆到楼梯间办业务,有的直接将办公地点改到了地下停车场。
离奇的是,王刚查验发现,这些放款少则上百万元,多则千万元的公司,没有相关部门的审批手续。为此,王刚到省市金融、银行机构咨询,到行业监管机构了解,确定这80多家公司都没有拿到办理小额贷款的审批手续。
基于此,胜利路派出所决定开展治理,第一步从所有从业人员登记备案开始。这一项硬性规定一出,10多家公司夜间悄悄搬离了商业中心。
为了规范商业中心秩序,胜利路派出所还要求小额贷款公司法定代表人、业务办理人员定时定点学习金融政策。第一期学习会后,又有30多家公司搬离。
“他们心里有鬼,所以才会从辖区逃离。”王刚说,到2019年9月时,辖区只剩下最后8家小额贷款公司。为了能够留在商业中心继续办公,这8家公司向省、市、区相关部门举报、投诉,举报王刚“挟私报复”。
听到自己被举报的消息,王刚笑了。他说:“每一次执法办案,我肩上的执法记录仪全程开启,为的就是保留证据。”
2019年底,全国范围内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拉开序幕,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联合下发“小额贷”“套路贷”案件办理指引,省内多地出现小额贷公司违法情况,可在北商业巷社区一起案件也没有。
三
因为王刚送证上门、劝退80多家小额贷款公司、上门走访聊天,不少辖区居民遇到事就直接给他打电话求助。
“王警官,我要办贷款了。”2020年初,60多岁老人黄师傅找到王刚说,他准备选一家贷款公司贷款80万元买房。
黄师傅要给家里人再买一套房子,找王刚是想咨询一下老年人贷款买房的风险。
黄师傅是不是遇到骗子了?王刚骑着电动车,急匆匆赶到黄师傅家里,发现在网上办房产贷款的这家公司,只在网络社交平台发布了贷款广告,并没有贷款资质,为此他约谈了这家公司在西宁的业务员。
“如果我给你放贷款,实际到手只有40万元,另外的40万元包含各种手续费,但还贷款的时候你得还80万元贷款的本息。”在王刚的再三逼问下,业务员说出了内幕。
“按你的说法,我还得再贷80万元,才能凑够买房的钱?”再三询问中,黄师傅明白了网络贷款的内幕。此后,他再也不提贷款买房的事了。
为了妥善解决黄师傅家的实际困难,胜利路派出所和北商业巷社区多方协调联动,帮黄师傅的儿子找到了一份月收入4000多元的工作。此后,他儿子努力工作,通过抵押房产贷款,顺利在南川工业园区买了套新房。新房入住时,他们还给王刚发照片报喜。
“把居民家的事当成是社区、派出所的大事来解决,就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情。”王刚说,从2017年1月到北商业巷社区担任“穿警服的副书记”以来,他先后调解纠纷近300起,有效拉近了公安民警、街道办、社区以及辖区居民之间的距离。过去3年里,他的管区报警量下降70%,电信网络诈骗案和养老诈骗案零发案。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