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文官诸多,而在宋代的士大夫劝谏皇帝时,通常使用的一种手法就是“恐吓”。对“恐吓”的利用,是宋代政治生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宋代的士大夫还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恐吓”手法对皇帝进行劝谏。这种恐惧手法的频繁利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政治平和稳健发展,但也在另一方面造成了统治阶层的懦弱。“恐吓”手法的运用有利有弊,但是形式和内容却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本文通过讨论宋代士大夫劝谏皇帝时运用的“恐吓”手法,来论及其作用和目的。

一、 宋代士大夫用何种方式来使皇帝感到恐惧?方式和手法的多样,直接体现了使用的频繁程度

这种“恐吓”手法的运用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式,都是十分多样的。这也足以说明,当时文官使用“恐吓”手法的频繁程度。

1、不仅仅是真实存在的威胁,还有精神层面上的束缚

士大夫在劝谏皇帝时所使用的一些令皇帝感到恐惧的内容十分多样,这其中,就包括一些有形的威胁和无形的束缚。有形的威胁,主要包括当时的一些兵变、民乱、外敌和天灾等等。因为宋太祖以武将夺取政权,因此宋太祖十分忌惮武将的实力,在“重文轻武”的策略的影响下,对于武将的权力都十分忌惮。因此稍微有点名望的武将,都会被当时的士大夫用来对皇帝进行“恐吓”劝谏。

无形的束缚,主要包括当时皇帝的个人名誉和历史声誉、朝廷的舆论评价和祖宗家法等一系列精神上的束缚。虽然这些内容并不能对皇帝造成直接伤害,但是同样也可以被利用成为“恐惧内容”。其中最常用的,就是祖宗家法等等内容,在“以孝治天下”的思想影响下,皇帝也对祖宗家法十分尊重。

宋代士大夫如何进谏皇帝?“恐吓”成了常事,还挺有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代士大夫如何进谏皇帝?“恐吓”成了常事,还挺有用

无能文官

2、不仅仅是事实推理,也包括歪曲事实进行恐吓

当然,士大夫劝谏皇帝时,所引用的“恐吓”手法,一般都是用事实来进行推理,大多逻辑分明。但是,在这其中,也有一些强词夺理和危言耸听的“恐吓”手法的使用。采用事实来进行推理的主要手法,也是士大夫劝谏时运用的主要方式。因为文人的特性,使得他们在劝谏皇帝时,所利用的恐惧内容,大多是依据现实来进行推理的,确实属于当时的危机。

比如史料中记载的袁燮上疏宁宗,“旱蝗相仍,民大饥困,而长民之吏,虑蠲放太多,罕以实告。故饥民不可胜计,而惠施不能遍及。晋之李雄、李特,初起不过流民,寢盛乃能据蜀,监观往事,可为寒心”。

他所劝谏的内容,的确就是从当时的事实情况来取得依据的。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有一些士大夫不仅毫无根据的去使用“恐吓”劝谏,甚至还有编造谎言、歪曲事实的手法的运用。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某些士大夫的确会不择手段,对皇帝进行“恐吓”劝谏,甚至有的文官还会修改历史、制造舆论来制造对皇帝的恐惧。两宋都有这样的现象存在,这种“恐吓”手法的过度使用,也成为了两宋政治的大弊端。

二、 为何士大夫会在劝谏时使用“恐吓”手法?除了政治环境,与士大夫的特质也有一定关系

宋代士大夫之所以在劝谏皇帝时会使用“恐吓”手法,主要是因为当时的士大夫相信必须要让皇帝感到恐惧,皇帝才能听进去劝谏。但具体来说,还是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的。

宋代士大夫如何进谏皇帝?“恐吓”成了常事,还挺有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代士大夫如何进谏皇帝?“恐吓”成了常事,还挺有用

1、宽松的政治环境,能够让皇帝容忍士大夫的“恐吓”式劝谏

首先,要从政治环境这一方面来说,其实当时的宽松的政治环境,是宋代士大夫能够使用“恐吓”手法的主要外部原因。

因为环境宽松,说话不需要承担后果,所以士大夫才敢利用皇帝的恐惧进行劝谏。因为宋代历代推行的“重文轻武”的策略,因此当时的士大夫是非常受统治者重视的,因为宋代一直以来是号称“与士大夫治天下”,这也足可以体现士大夫的一种特殊的地位。正因为如此,所以当时的士大夫在使用“恐吓”劝谏时才能无所顾忌,甚至有许多士大夫,因为“恐吓”劝谏的频繁使用,还被历史记载。

2、为了实现政治理想,士大夫自身有着劝谏皇帝的责任感

从主观方面来说,当时的士大夫之所以要频繁的进行劝谏,其实是因为他们自身的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这也是他们进行劝谏的主要出发点。

一方面,作为当时的官僚体制的一部分,作为宋代政治生活当中的主要角色,士大夫通常以天下为己任。很多士大夫为了保持自身的良好修养,会利用恐惧来严格要求自己,从而能够使自己一直保持一颗敬畏之心。

而另一方面,当士大夫想要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时,统治者的心态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当时的士大夫希望用“恐吓”劝谏来让皇帝保持一种冷静慎重的心态,不会沉溺于安逸的状态。因此,他们希望用这种“恐吓”劝谏,来制约皇权,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宋代士大夫如何进谏皇帝?“恐吓”成了常事,还挺有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代士大夫如何进谏皇帝?“恐吓”成了常事,还挺有用

3、为了掩盖自己的无能和恐惧,士大夫希望转移恐惧到皇帝身上

而从现实方面来说,其实士大夫在进行劝谏的主要原因,还是为了去掩盖自己的恐惧和无能的表面。这是一个相对于比较隐蔽的目的,因为很多士大夫表面上是为了匡扶正义,实际上也是为了去保住自己的位置,掩盖自己的恐惧情绪。

因为宋代的文人都不擅长应对军事方面的情况,因此在面对外敌之时,他们往往会出现一种恐惧情绪。但是为了掩盖这种恐惧情绪,他们肯定不会承认自身的恐惧,因此多半会采取“恐吓”劝谏的手法,将这种情绪,转移到统治者当中去。除此之外,更多的士大夫因为害怕武官威胁自己的位置,因而会采用“恐吓”劝谏手法,让皇帝收回武官的兵权。因为武官擅长当时士大夫并不擅长的军事,因为为了掩盖对自己政治地位的恐惧以及自己的无能,当时的士大夫多会采用“恐吓”劝谏,让皇帝收回武官的兵权。

三、 “恐吓”劝谏手法的使用,也是利弊共存的

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看,其实宋代的士大夫使用“恐吓”劝谏的手法是十分频繁的,在这种频繁的使用之下,肯定是会给当时的政治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和后果的。

1、“利”:促进皇帝审慎决策,政治平和稳定发展

适当的使用“恐吓”劝谏带来的积极影响,主要就是保持当时皇帝在决策时的稳重审慎心态,以及促进了政治的清明平和。

也正是因为统治者这种居安思危,谨慎决策的心态,使得宋代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民众生活都发展到比较好。两宋的经济规模是整个古代封建历史上最为发达的朝代,政治环境也是比较宽松的朝代,甚至连内乱都很少发生,民众的生活更是比较安居乐业,祥和发展。这主要就是因为,当时士大夫的一种“恐吓”劝谏,的确是起到了相应的作用和影响的。

比如说在《须资治通鉴长编》当中记载的:“仁宗尝谕辅臣,其大旨以谓人君当修举政事,至于日月薄蚀,星辰变见,为不足虑。”的确是可以呈现出当时的一种恐惧的劝谏,对于宋仁宗的一种改变,对于政治环境的促进作用。

宋代士大夫如何进谏皇帝?“恐吓”成了常事,还挺有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代士大夫如何进谏皇帝?“恐吓”成了常事,还挺有用

宋朝社会海晏河清

2、“弊”:缺乏决策胆识的统治阶级,无法承担重要决策

而过量的使用“恐吓”劝谏手法,却也产生了比较严重的负面影响和后果。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了当时的整个统治阶级,做事都畏手畏脚,缺乏一定的决策胆识,这对于一个统治者和领导者来说是致命的打击。

宋代士大夫对“恐吓”式劝谏的过度使用,使得当时的皇帝普遍比较懦弱。这直接就导致了在应对外敌之时,宋代大多采用进贡的手法来停止战争,过于保守的统治阶级,使得当时的宋朝的对外政策也过于保守了。比如说当时的宋徽宗,在面对金朝的入侵时,不是积极应对,反而是掩耳盗铃,回避这种消息,失去了决策的勇气。

再者,由于这种过于保守的状态,直接也造成了当时宋朝的士气不振的后果。这也是宋朝的军事力量不够强大的主要原因,更是当时的国家统一久久没有实现的根本原因。基本上,宋朝的统治者在应对外地之时,基本上是束手无策。而文官此时的“恐吓”式劝谏,正好给了统治者逃避的机会,如此恶性循环,严重拖累了宋朝的军事实力和士气。

宋代士大夫如何进谏皇帝?“恐吓”成了常事,还挺有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代士大夫如何进谏皇帝?“恐吓”成了常事,还挺有用

天子懦弱

四、总结

综上所述,宋代士大夫过度的使用“恐吓”式劝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时的政治平和之外,带来的更严重的后果是造成了统治阶级的懦弱保守。士大夫利用兵变、民乱和外地等有形的威胁,以及祖宗家法、舆论评价等等无形的束缚,来对统治者进行频繁的“恐吓”式劝谏。如此长久以往,使得统治者的对敌政策不够积极,过于保守,这种懦弱的状态与北宋的灭亡都有着直接的关系,更是影响了后来南宋的军事状态,即使是在资源充足的情况下,还是走向了衰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