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西州回鹘(公元848年~13世纪初)是唐宋时期中国西北部的割据政权。安史之乱后漠北回鹘人在蒙古草原取代后突厥汗国而兴起到。

840年被黠戛斯人击破,漠北回鹘国崩。

唐大中二年(848年)率领西迁回鹘主要部分的庞特勤,在原唐安西都护府境内称可汗。他居住在焉耆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焉耆县),统辖今新疆东部地区。这是安西回鹘在这一带建立政权之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咸通七年(866年),回鹘的大首领仆固俊从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破城子)出击,打败吐蕃、收取轮台(今乌鲁木齐市)、清镇(今新疆玛纳斯县)等城,他派手下的达干(官名)米怀玉朝见唐懿宗李璀,报告这一胜利。西州牧守安宁也取得西州(治所在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市高昌古城)统治。从此,这支回鹘在唐舅的保护下又攻取伊州,逐渐以高昌为中心。

据《辽史》载,辽太祖元年(907年)十二月,“和州回鹘”向契丹进贡。和州即高昌。这表明在此以前,定都高昌的回鹘王国已经建立。五代时,该国与中原王朝联系,则以“西州”回鹘为名。

后周广顺元年(951年)二月,西州回鹘派遣都督向后周贡大批方物,当时该国已有一定经济实力。

历史背景

据《宋史》载,高昌国即西州回鹘(故又称高昌回鹘)。其王的称号为阿厮兰汉,汉译名为师(狮)子王

其疆域西面开拓至龟兹(今新疆库车)以西阿克苏,乌什一带,与喀喇汗国接壤,西北界天山,北面包括准噶尔盆地,南隔塔里木盆地与于阗为邻,东直敦煌西与西夏分界,东南以阿尔金山与黄头回纥(居阿尔金山南,青海北部)接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建隆三年(962年)、乾德三年(965年)以及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和983年,高昌回鹘皆遣使献方物于宋。981年其王向宋太宗上书时,自称“西州外生(甥)”。

“阿厮兰汉”,《辽史》译作阿萨兰或阿思懒。高昌回鹘起先与辽朝的关系很密切,曾先后24次向辽进贡。辽天赞三年(924年)十月,契丹“遣兵逾流沙,拔浮图城,尽取西鄙诸部”。浮图城即北庭,在高昌回鹘境内。从此,高昌回鹘成为契丹(辽)“属国”。辽重熙二十二年(1053年)二月,“回鹘阿萨兰(高昌王)为邻国所侵,遣使求援”于辽。《辽史·百官志》列有“高昌国大王府”。《辽史·兵卫志·属国军》列有“高昌”、“和州回鹘”,所指皆为高昌回鹘,是史官将同一国的不同名称重复列入。

981年五月,宋太宗赵匡义派遣供奉官王延德、殿前承旨白勋出使高昌。

宋雍熙元年(984年)四月,王延德等回京后,向宋朝报告了当时高昌回鹘的大概情况。师子王虽以高昌为都城,但夏季以“北廷”(即北庭)为夏都,前往避暑。伊州(今新疆哈密市)的州将姓陈,“其先自唐开元二年(714年)领州,凡数十世,唐时诏敕尚在”。伊州以西,即为高昌回鹘的辖境。它的南面隔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与于阗(今新疆和田市)相望,北面为今准噶尔盆地中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西面包括龟兹(今新疆库车县),以今新疆拜城县西的戈壁与黑汗王朝为界。它统辖的居民中有“南突厥、北突厥、大众熨(仲云)、小众熨、样磨、割禄(葛逻禄)、黠戛司、末蛮、格哆族、预龙族”等各部族,他们大都是说突厥语的古代民族。

宋代,龟兹回鹘是高昌回鹘的一部分,所以当地人也自称西州回鹘,称其地为西州龟兹龟兹回鹘常单独向宋朝和辽朝进贡

从天圣(1023—1031)年间起,至景祐四年(1037)为止,龟兹向宋进贡五次。最后一次,宋朝回赐佛经一藏(经典的总称)。后来在宋熙宁四年(1071年)、1072年、绍圣三年(1096年),也先后遣使入贡于宋。

金天会八年(1130年),契丹皇室耶律大石在西征途中,曾得到高昌回鹘王毕勒哥的大力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天会十年(1132年),耶律大石建立西辽王朝后,将高昌王国收为附庸。西辽派少监驻在高昌监督国政,征收贡赋。以后,高昌回鹘处于半独立状态。其君主的称号以“亦都护”一名见于史籍。西辽末年,高昌回鹘的疆域大致为“统别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破城子)之地,北至阿术河(今新疆北部阿察果勒河),南接酒泉(今甘肃省酒泉市),东至兀敦甲石哈(今新疆哈密市东乌纳格什湖),西临西蕃(指入天山南路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