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东港区牢固立足依山傍海的特殊区位资源优势,树牢“两山”理念,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环境优先,全域均衡发展。“省级生态区”“中国茶业百强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成为她熠熠生辉的名片。

做好“水文章”

山水旖旎风光美,一泓碧水润港城。

60多年来,日照“母亲河”--日照水库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各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回首过往,日照水库周边曾经库区村环绕,粗放式经营管理模式,让这片水源地一度受到污染、水安全频亮红灯。

面临生态和发展的双重考验,东港区对日照水库采取了一系列整治和保护措施:启动环日照水库水源保护与生态建设工程,实施西湖、陈疃、南湖片区绿化,完成净水湿地植物群落带、三庄河、陈疃河、铨元河河口湿地建设,引入EOD模式,将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产业发展深入融合,探索做好生态与发展两张答卷……

除了守护水清岸绿,东港区在雨污分流、黑臭水体治理等方面也下了大功夫。从2019年到2021年底,全区投资6亿余元,对500个居民小区进行雨污分流改造,铺设雨污管网36.97公里。城区范围内的7处黑臭水体,通过截污纳管、河道清淤、生态治理等措施综合整治,实现了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清零。

今年,东港区还计划再投入近3亿元,用于雨污分流改造、排水设施修复改造、截流堰清理改造、泵站及闸门改造提升、河道综合治理等各项工程,以“硬投入”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

奏活“林草戏”

“周末带着老婆孩子到这来,连玩带运动,比待家里吹空调耍手机好多了。”近日在银河公园,市民邵帅一家三口在公园树林内支起小帐篷,惬意享受着炎炎夏日树荫里的清凉。

少有人知的是,这处绿化面积近15万平方米、拥有37万余株乔灌木、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健康主题公园,多年前是废弃的采石坑。

城在碧水青山间,乐享绿色好生态。近年来,该区累计新建、改造完成93处公园绿地,新增绿化面积1600亩,正在建设、改造公园绿地13处,市民的生态红利持续提升,“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生态福祉加速实现。

在乡村,东港区同样把“林草戏”唱得有声有色。近年来,东港区结合实际积极进行造林绿化,按照道路绿网覆盖、街心公园建设利用、庭院绿化美化、沟渠绿树成荫、生态文化宣传到位、森林资源保护有力的标准,全方位、高标准推进乡村地区绿化建设。不到两年时间,全区完成造林8200亩,成功创建市级森林村庄13个。

治好“城市疮”

多年前,南湖镇尹家河、王家官庄的采石场,因无序开采,使青山掩映的山体留下了一处处生态伤疤。

为还百姓一片健康的绿水青山,东港区将矿山生态修复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等重大部署之中,实现了从单纯“靠山吃山”向“养山护山”转变。

通过几年来的生态修复,目前,尹家河矿区废弃采石场综合治理项目(第一标段)已完成绿化面积227.22亩,2024年底将全面完成,届时,将新增林草地约1380亩,有效遏制该区域内水土流失,实现植被恢复、生态功能改善的良好效果。

在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同时,东港区还将结合生态功能和后续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发展等需求,积极探索“废弃矿山修复+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治理理念,利用王家官庄村西废弃采石场综合治理项目治理区,规划建设全市首个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中心,结束东港区无建筑垃圾消纳场的历史,助力打造“无废城市”。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备案立项,正在办理用地选址。

城市在变绿,“疮疤”开出“生态之花”。“原先一些破破烂烂的厂房、堆场不见了,绿树灌木和花草多了,干净漂亮了不少,这样的环境看着心情舒畅。”上下班经常走迎宾路的市民李峰对前后变化感慨不已。

今年以来,东港区继续对迎宾路铁路沿线11.7万平方米的工地实施“碳汇”治理,从施工到花草茂盛,只需45天时间,就能够快速实现“黄土不露天”“短链碳循环”。

目前,全区已完成裸露土地花卉种植近30万平方米,成本比覆盖防尘网节省2-7元/平方米,并且一次施工、多年常绿,有效破解了裸土治理难题。据测算,全区全面推行“碳汇”模式后一年可实现固碳1800吨,全市每年可减少5万余吨的碳排放。

“东港区将继续围绕‘绿’字抓好全区生态建设,不断完善、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田长制以及生态奖补等各项制度,守护好全区山水林田湖草,并全力做好生态成果转化,以生态美推进环境优、产业兴、百姓富,让绿色成为城乡高质量发展的‘主色调’。”东港区委书记刘祥龙说。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丁兆霞 通讯员 田港文 叶飞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