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滨海到高原,从零海拔到3700米,从海鲜烧烤到酥油糌粑,从上有老下有小的一大家子到只身远赴两千公里外工作,在人们的普遍认知中,这算是“劳其筋骨、苦其心志”了,可是,援青干部赵岩并不觉得。

赵岩,天津援青干部,任青海省黄南州泽库县委常委、副县长。2013年和2019年,他服从组织安排,先后参加了第二批、第四批天津援青工作,在黄南州开展对口支援,是天津援青干部中在青工作时间最长的一位。

泽库县地处国家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平均海拔3700米,年平均气温- 4℃,一年有9个月的取暖期。冬长夏短、春秋寒冷、风沙大、雪灾频发,自然条件非常艰苦,经济发展滞后,是黄南州四县中唯一的国定贫困县。2019年,组织上认为赵岩有援青工作经历且熟悉州情,又有过硬的作风和优良的品质,于是在2019年,他义无反顾再上高原,来到泽库县工作。

赵岩是独生子,参加工作的29年时间里,有20年是离家在外的,其中有14年时间从军入伍在祖国西南边疆广西武警部队服役,从一名普通战士锤炼成长为一名优秀武警军官,而6年时间,他把一腔赤诚留在祖国西北高原的热土上,一心扑在援建工作上。如果说,保家卫国、戍守边疆凭借的是七尺男儿的一腔热血,那么,两次援青远赴青海考验的是对党的忠诚和对事业的挚爱。

赵岩的朋友圈封面这样写: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赴青海任职之前,得知自己在团队中是任职海拔最高、地处最偏远、条件最艰苦的泽库县时,他深刻认识到组织对他寄予厚望,他必须要实干,因为没有实干支撑,再饱满的热忱、再美好的理想、再完备的规划也只是空中楼阁。于是,赵岩开展交流访谈、实地考察、熟悉情况、了解社情民意、结交牧民朋友、和当地干部群众打成一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泽库县作为三江源核心保护区,当地牧民群众为中华水塔做出了很大的牺牲和贡献。但是县域村级交通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给牧区群众生产生活和出行带来极大不便,闭塞的交通是贫困之源、民生之痛,贫困落后的现状刺痛了赵岩的心。他牢记天津援青前方指挥部的要求,有的放矢,先谋后动,俯下身来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经积极争取天津市结合泽库实际对症下药,实施了“15路1桥”村村联通项目,疏通了村路的“毛细血管”,打通老百姓出行的最后一公里,使22个贫困村村路得到连通,解决了群众最强烈、最急切的盼望。

作为农牧业主产县,2021年“泽库羊”入选全国畜禽十大优异种质资源名录,泽库县入选全国牦牛全产业链典型县,成功打造首个区域公用品牌。在生态畜牧业迎来全新发展机遇的时候,天津产业帮扶援建项目从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到有机畜牧业产业园区建设,从致富带头人的针对性培训再到泽库当地特色有机产品的推介,“全链条”扶持模式助力泽库有机畜牧业产业升级。同时,天津市和泽库县持续深化“组团式”智力帮扶,为泽库当地培养、储备了一批高水平的卫生人才骨干队伍。

在泽库工作的三年,赵岩倾情融入、倾力干事、倾心奉献,发挥援青干部桥梁、纽带和枢纽作用。两地从干部到群众、从政府到民间、从经济建设到其他领域广泛互动。天津对口支援泽库县三年共落实计划内援建资金1.1亿元,实施社会事业、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智力支援、医疗卫生、“三基”建设等六大类18个援建项目,超过95%的项目向民生和基层倾斜。截至目前,援建资金已全部拨付到位,资金拨付到位率100%,援建项目开工率100%。

赵岩是众多援青干部中的一员,也是儿子、丈夫和父亲,当他远离天津的家以一个援青干部身份奔赴青海时,很少有人知道他的老父亲脑血栓后遗症,行动不便;母亲常年多病;妻子要照顾老人,还有照顾上初中的大女儿和不到2岁的小女儿,对于家庭,他是愧疚的。谈到这些,赵岩脸上总会有一丝难过,转瞬他就会很坚定地说:“既然选择了援青,家里的事儿都是小事儿,看到自己的工作能使群众受益,才是最大的欣慰”。是的,正是源流如海的情谊让这个钢铁汉子内心充满了对草原的眷恋和泽库的情谊。援青工作是有期限的,但这份青海情将会永留心底,并且接续下去……(来源:黄南州泽库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