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淮低洼地稻渔综合种养试验

_于朝敏

阜南县地处淮河中游北岸,近年来把发展适应性渔业作为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实施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农村发展进步的重要举措来抓,确立了稳定粮食生产、主攻特色主导产业和适应性渔业、宜渔宜稻低洼地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的方针。其中在濛洼洪洼地区建设有机稻养殖优质鱼(鲫、匙吻鲟)高产、优质、高效试验示范基地,主要包括稻田选择、水稻栽培、科学选种、培育壮苗、鱼种投放、分级饲养管理、适时上市等技术要点,现介绍如下。

一、稻田选择

稻田养鱼的田块以低洼低产稻田为好,选择靠近水源、水量充足、排灌方便、旱涝保收、电力充足、交通方便、无污染的稻田。要求黏性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强,田块平整,渗漏、渗透力小,水体稳定性强,饵料生物稳定。田内水体溶氧不低于4毫克/升,pH为6~8.5。

1.面积 要求规模连片在10~30亩为宜,开挖稻田环沟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国发办〔2020〕44号)要求,稻渔等综合立体种养应当以不破坏永久基本农田为前提。

2.开挖环沟 田间工程改造要因地制宜,以机械挖方为主、人工修整为辅,主要是开挖环沟和暂养池,沟坑占比符合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通则标准(沟坑面积应占稻田面积约10%比例红线)。开挖稻田鱼沟围沟要考虑机械化作业,围沟宽3~4米、沟深1.5米,以利于高温季节能使养鱼稻田保持相对高的水位。提高稻田利用率,有利于鱼的生长。环沟和暂养池面积占整块稻田面积的8%~10%。有条件的可按照10亩稻田配套1亩池作为暂养池。

3. 加高、加固田埂 就整块稻田通盘考虑,保障田块平整,利用挖沟取土加高、加宽、加固田埂。在稻田水满时要求不渗漏、不崩塌跑鱼,夯实不漏水,保证挖土不外运(必要时土地复耕恢复原状)。

4.进排水设施 稻田安放进排水管,稻田开设的进排水口应用双层密网(80~120目网布做成长6~8米的网袋)防逃,进排水口设置在斜对角线上,以便稻田水能全部流通,利于水稻和鱼的生长,同时也能有效防止蛙卵、虫卵、野杂幼鱼进入稻田危害鱼苗,以及增加养殖饲料投入、占用水体空间。

二、水稻栽培

1.科学选择品种 选择生育期适中的水稻品种,以140~145天为好。生育期过短,多数产量低、品质差;生育期过长,不仅影响授粉灌浆导致减产,还缩短了鱼的生长周期。推荐水稻品种“宁香粳9号”。

2.适期播种 最佳育苗时期为4月30日-5月5日,育秧方式为旱育秧,亩施有机肥25千克。育秧土壤要提前5个月准备,并经过冬冻春晒,育秧最佳秧龄为30~35天。注意事项一是除草、二是湿润喷灌。

3. 合理密植、均稞栽插 栽插前把田面整平,保持3~5厘米浅水层。栽插1周后结合人工除草匀撒有机肥助推分蘖,保水3~5厘米5~7天时间。合理密植、匀稞栽插,创造高产群体结构。

4.合理灌溉 浅水栽秧,保水3~5厘米;寸水活稞,保水5~7厘米;浅水分蘖,保水3~5厘米;浅水润穗,保水3~5厘米;深水抽穗,保水6~8厘米。

5.湿润灌浆 分蘖后期至拔节期,亩有效分蘖数达到18万~20万穗时及时烤田,控制无效分蘖的形成、减少养分消耗。烤田以田间出现龟裂纹为准。

6.综合防控 播种前进行消毒,消灭种子所带病菌。加强栽培管理,注意合理施肥提高植株抗病力。采取人工除草,不施无机肥、化学药物。

三、清塘肥水培藻

1.生石灰清塘 在插秧前1周将稻田及环沟水排干,亩用生石灰75千克彻底清塘,方法为待池水抽掉,保留1~2厘米深的水位,将生石灰用水溶化后,不待冷却即全池泼洒,可杀死病原菌、寄生虫等有害物质,还能使底部淤泥释放出无机盐,又可提高池水pH并改良池塘底质,起到池塘肥水作用。第二天注入新水50~70厘米,施入复合有机肥200克/(亩·米)、育饵多肽5~10千克/(亩·米)、培藻素200~400克/(亩·米),培育池塘易消化的单细胞藻类(硅藻、绿藻等),既可供鱼苗摄食,又可减少寄生虫等病害发生。

2.漂白粉、三氯异氰尿酸清塘 先计算池水体积,漂白粉每立方米水体用20克,三氯异氰尿酸用量为漂白粉的1/3,也可用茶籽饼清塘。清塘5天后肥水培藻,提高鱼苗早期放养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四、鱼种分级培育

1.第一阶段(开口阶段) 这阶段鱼苗卵黄吸收完毕可投喂开口饵料,由于刚下塘的鱼苗各器官尚未发育健全,活动能力差,这时可在暂养池培育,必须加强饲养管理。待肥水培藻结束后,可结合人工泼洒豆浆。鱼苗投放密度,每亩放养鲫鱼苗3.5万~4.5万尾。适口饵料是关键,鱼苗投放过早、过晚都不宜,投放早,饵料不充足,容易造成相互残杀;投放迟,饵料过大,鲫鱼苗不便摄食,又易造成池塘缺氧。刚开始要对鱼苗进行驯食,驯食要有耐心,在暂养池撒喂速度不要过快,每次驯食在 1 小时左右,一般经过 7~10天,可使鱼苗形成集中摄食习惯,这一阶段经常观察鲫鱼苗摄食情况,投喂营养全面的颗粒配合饲料,做好早晚巡塘,观察水色和鱼苗活动情况。第一阶段6月底结束(规格在2~3厘米/尾)。7~10 天鱼苗需拉网筛选 1 次,保障鱼苗规格整齐,防止大吃小现象,提高成活率。

2.第二阶段 鱼苗规格增大,食量增加,这阶段鱼种分池,亩投放鲫鱼种8 000~10 000尾。亩投放匙吻鲟20~25尾(100克/尾)。注意保持池水菌藻平衡,养鱼三分养、七分管,稻田养鱼加强日程管理是关键,这一阶段鱼苗由暂养池到环沟,保持环沟较深水位,使鱼在环沟内生活、生长,随着水稻生长,鱼进入稻田田面生活生长。坚持早晚巡塘,特别是清晨观察鱼苗是否“浮头”,活动是否正常,摄食是否正常,巡塘时观察田埂是否坍塌、渗水,环沟、暂养池内是否畅通,四周防逃设施是否有破损,发现问题及时整修。调节水质、水位,保持水质肥、活、嫩、爽,适时加注新水,适时增氧,根据溶氧状况,采取水车增氧。注意池塘管理,观察天气、水色、吃食情况。根据水稻生长不同阶段,适时调节水位,水稻中期正值孕穗,需要大量水分,应使田水逐渐加深至15厘米左右,这时鱼苗规格增大,食量增加,游动强度加大,加深水位有利于鱼的生长。加强饲养管理,采用芽孢杆菌+EM菌改水,1周用EM菌、1号培藻菌补充肥料,可以提前1天施肥,再用EM菌,菌藻肥水要协调。第二阶段9月底结束(规格6~8厘米/尾)。10~15天鱼种需拉网筛选1次,保障其规格整齐,防止大吃小现象,提高鱼种成活率。

3.第三阶段 俗话说深水养大鱼,待水稻收割后大田上水,环沟水位提高到池塘养殖需求,保持1.2米以上,利于鱼的生长。鲫进入成鱼养殖阶段,亩投放1 200~1 500尾。管理方法与第二阶段类似,投饵根据鱼种规格、吃食情况而定,投饵采取慢投方式效果好,饲料浪费少,控制食量。坚持一看天气,晴天多投,阴雨天少投;二看水质,水质嫩、爽多投,肥、浓少投,水质变坏不投,及时调水。选用优质饲料,采取定时、定量、定位、定质投喂方式,确保鱼生长所需的营养需求。第三阶段饲养6个月左右,平均规格在300克/尾以上,根据市场行情适时上市。

五、巡塘

放养鱼种后应坚持每天早晚进行两次巡塘,以早上更为重要。巡塘要注意观察水质和鱼的活动情况,每 10 天或 1 周使用芽孢杆菌+EM 菌改水,培藻菌,补充肥料。保持池塘周围及池塘内清洁,及时收集农业废弃物,经常清除残饵、烂草,发现鱼出现病害及时治疗,加注新水时要用密眼网布过滤,严防敌害生物入池,以免影响养殖鱼产量。环境条件好,适合鱼的生存,病原体处于弱势;环境差,鱼的抗病力、免疫力降低,病原体趁机侵袭鱼体,使其易患各种疾病。芽孢杆菌+EM 菌等有益微生物改水,作为水质改良剂,降低水中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起到调节水质、促进鱼的生长、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种养综合效益的作用。

六、收获

稻渔综合种养稻田面积90亩,共收获有机稻31 500千克、鲫25 875千克、匙吻鲟2 250千克。适应性稻渔(鲫、匙吻鲟)种养是将种植技术与养殖技术结合起来的一种模式,通过建设稻田田间工程,鱼可以吃掉田里一些浮游动物、摇蚊幼虫、水蚯蚓等动物性饵料及植物碎片、藻类、水草等,减少了对养分的消耗,使养分更多供给水稻生长,而且排出的粪便还可以肥田,实现鱼与水稻双丰收,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养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