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墨轻磨满几香

砚池新浴灿生光

修竹美池 素衣紫檀

笔酣墨饱 入木三分

行云流水浸透人生得意凄苦别离

落笔云烟满载踌躇满志万代青史

见字如面

于笔锋婉转中见世人人心百面

见字知史

在笔墨纸砚中通晓世代历史文化

中国书法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从甲骨文发明以来,中国书法的字体经历了由篆书到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产生了数量众多的书法家和书法作品,无论是被誉为“颜筋柳骨”的颜真卿和柳公权二位,亦或是“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的王羲之……这些书法家和书法作品构成了中国书法的深厚传统。中国书法在古代已经是一门成熟的艺术,有丰富、完整、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它不仅仅是我们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更是世界文明宝库中的瑰宝。

甲骨文 • 追根溯源

郭沫若《殷契粹编·序》曰:“卜辞契于龟骨,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令吾辈数千载后人神往。

甲骨文,历史悠久的文字长者,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在几千年前的商朝,甲骨文便频频流传于王室之间,因此它在中国及东亚已成为最早的成体系的商代文字载体。其日久岁深宛如时光签订的一份古老契约,维系、延续着这份古与今的浓厚情谊。

大篆 • 古香古色

“篆者掾也,掾者官也。故所谓篆书,则掾书,即官书。”

大篆包括金文与籀文,因其着录于字书《史籀篇》而得名,被美誉为石刻之祖。随着时光的变迁,大篆成了书法由繁琐到简化的新趋势,厚重而不轻佻,朴素而不浓艳,含蓄而不恢奇,不事雕凿,不装巧思,从而表现出一种朴素自然,平淡率真,浑然天成的审美境界,这种演变在字体和字形的嬗变中悄然流露。一笔一划中,尽显性情之清爽,隽永且神秘。先“识形”,次而“赏质”,再而“寄情”,三步逐行,渐入佳境。

小篆 • 圆劲婉通

“直画如剑,曲笔似藤,点若危峰坠石,撇如兰叶拂风。”

小篆的出现,让文字尽显线条化,一直从秦朝流行到西汉末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但因其字体优美,颇有古风古韵,所以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又因其笔画复杂,形式奇古,可以随意添加曲折。这种文字象形性的削弱却使得书法的艺术性活灵活现。

小篆的这种独特意境,非但不高深莫测,反而更能感受到独一无二的气韵与姿态。小篆合乎情理的和谐,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能会于中和,斯为美善。

隶书 • 笔墨横姿

“书者,散也。欲书,先散诸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

作为在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的隶书,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上承篆书传统,下开魏晋、南北朝,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即便字迹中的清秀中滋养往往闲不足,然而其肌肤之丽除去了清秀中的单薄,更加柔婉、隐含。其千姿百态的风貌,使它发展蓬勃,光照千秋的同时达到了相摩相荡,生生不已的和谐。

草书 • 行云流水

草书因其字形潦草而广为人知,在狂乱中品优美。李志敏说:“临于池,酌于理,师于物,得于心,悟于象,然后始入草书妙境。”

草书字形简单,因为他的抽象,不仅相当于表达概念的符号,也是应该表现生命的单位。草书,在抽象的点、线、笔画中,表现一个生命体的骨、筋、肉、血,再通过毛笔的表达,铺毫抽锋,极富弹性,所以变化无穷。

灵动的线条,磅礴的气韵,纵横驰骋的态势,可把观赏者带入宁静的湖泊,带入静谧的空间沃野,带入一种落叶无声的世界中去,咀嚼虚与静的书法艺术的橄榄。

楷书 • 入木三分

楷书之苍雄广为人知,《辞海》书中说:“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

落笔便与纸有一种摩擦,通过把握使线质呈现苍老雄厚,徐进与顿挫相结合,毛笔在前进中也在向两边扩张,行笔至中段因速度的加成更加枯涩,但这种枯涩线丝坚实,力量充足。一幅楷书足以表现时间各种形象:“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与花实,日月与星辰......”通过情感体会,让瞬间挥洒的、永不复得的情感,在纸上凝结为永恒。

书法,堪称独立的艺术,不用表达字形字意,只用线条的形态、点画的轻重、行笔的缓急、结构的疏密,就能在纯粹的视觉美感中表现出神采。欣赏古代书法家留下的墨迹,感受它们的曲直有度、神采飞扬,看它们是字,又似图画、似音乐、似舞蹈,那是一个生命力旺盛的世界。静静品味,渐渐入神,仿佛也把幼年余留的那些空心字重新填上了。

书法之韵气乃众人所求

欣赏一份儒雅 感慨一份恣肆

深识书者 惟观神采

明连游丝 暗连笔意

所以请拿起久别重逢的毛笔

从中品一份虚静韵味

西安财经大学商学院

文案:谯壹伊 王毅

封面:王毅 易偲偲

排版:黄景文 刘子彤

责任编辑:胡馨玮

审核:鱼莎

商学院商苑传媒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