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2022年7月21日——

历时一年,国家七部委对滴滴展开的调查工作,尘埃落定:滴滴被罚80.26亿元!

这无疑是一个重磅消息,可以燃爆全网的爆炸性新闻!

去年7月16日,同样是一个重磅消息: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有关负责同志表示,按照网络安全审查工作安排,7月16日,国家网信办会同公安部、国家安全部、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进驻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网络安全审查。

如此阵容庞大的七部委调查,说明滴滴的问题很严重,说明这个被“资本”抬进美国纽交所,去悄悄挂牌的网约车巨头公司,不仅仅是出卖客户信息这么简单,也可能出卖的是:国家的安全利益!

英雄剑想说一句话:国家安全利益至高无尚!

在国家安全利益面前,一切资本都必须让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滴滴出行,本来是可以造福社会大众的便捷出行的一个有创意的互联网“约车”平台。但是,被资本过度炒作后,整个平台在扩张发展的方向上,完全偏离正常轨道。

当一家平台公司,受到资本的无限追捧的时候,当一轮又一轮得到资本“砸钱”扩张的时候,其商业逻辑就有可能突破道德底线,且滑入到违法的地步。

滴滴出行,通过一轮又一轮的融资,得到资本青睐的同时,他们其实也被资本绑架和俘虏了。当一个公司的眼里一切向“钱”看,置客户信息安全于不顾,或者说其目的就是想通过收集到的客户信息,来无底线的进行生意场上的交易场景时。其损害的利益就有可能是整个国家的安全利益,因为国家安全是建立在所有公民个体信息安全基础之上的。

滴滴公司,其实在某种意义上说,其膨胀的速度证明,他们只是在怎么样做大“估值”这一个方向努力着。从而忽略了“客户信息安全”,乃至国家网络信息安全。因此,在客户使用安全问题上难免一而再,再而三地暴露出来,也就不足为怪了。

说得严重一点,滴滴在被资本绑架后的扩张上,甚至是有可能做出“出卖危害国家安全的信息”作为交易。

在今天滴滴被处罚的通报中,英雄剑只对一段文字非常感兴趣。

如下:

此前,网络安全审查还发现,滴滴公司存在严重影响国家安全的数据处理活动,以及拒不履行监管部门的明确要求,阳奉阴违、恶意逃避监管等其他违法违规问题。滴滴公司违法违规运营给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和数据安全带来严重安全风险隐患。因涉及国家安全,依法不公开。

去年滴滴被调查的时候,就有传言说“滴滴通过出行定位和客户数据,监视国家重要部委机关的人员流量数据,以及重要安全设施和相关人员的出行数据”。如果传言是真的,如果这些数据让敌对国家情报部门掌握,这无疑是对国家安全利益造成重大损害。

滴滴处罚尘埃落定,未来还有何路可走?

我们希望滴滴之流的互联网平台公司,走正路,走大路,能挣到“一”的钱,就不要想着再去挣到“三”的钱,且还想着“三生万物”。

现在是信息文明社会,互联网平台公司,要始终绷紧“信息安全”这根弦,千万不要想着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收集到的无限量的客户信息,并可以在大量的客户信息中植入和衍生运营场景,谋取更多利益的商业逻辑。

互联网平台的确可以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更多......但是,不管你如何“生”生意,都不能以过度使用客户信息,在客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来谋取商业利益。公民个人信息是要依法来进行保护的,在法律范围内的正常使用是可以的。但在公民不知情的情况下,过度收集使用公民个人信息,就是违法的,

阿里巴巴公司,通过淘宝电商平台获得海量客户资源之后,就派生出了在线支付系统“支付宝”,支付宝又派生出“花呗”“借呗”,花借呗又派生了蚂蚁金服,蚂蚁又干起了互联网金融中的放贷业务。

蚂蚁金服在即将赴境外上市的时候被叫停,国家层面既有反行业垄断的监管考虑,但更多的考虑应该是互联网信息安全

前有阿里巴巴“二选一”等垄断,被国家处罚182亿;今有滴滴出行违反“网络安全”等信息安全,被处罚82.26亿元。其中,还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程维、总裁柳青各处人民币100万元罚款。

如今看来,不管你是多大的平台公司,不管你是多么有创意的互联网企业,都不能企图通过行业垄断来获取行业暴利,更不可以利用客户信息来危害国家信息安全,损害国家安全利益。

国家利益无小事,国家安全大于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