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野猪下山了!“猴纸”到我家阳台了!野生动物进城的消息频现社交媒体。事实上,我们身边居住着众多本土野生动物,它们与我们为邻,我们却鲜少了解它们。了解、友好、相伴,万物方能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新华日报·交汇点联合江苏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站、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等推出“秘境之眼·人类之友” 日历专栏,带您一起通过红外相机、动物观察者等的视角,去关注既熟悉又神秘的 “动物邻居”。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家园的生存基础、生机所在,每到节气日,我们还将邀请节气官来进行当日的特选推介播报。今天,一起来认识胭脂鱼。

“一帆风顺”鱼

胭脂鱼,又名黄排、粉排、火烧鳊、一帆风顺。

胭脂鱼的幼鱼与成鱼外貌有很大不同。幼鱼有三道黑色横纹环绕全身,背鳍高耸,游动起来像风帆随风摆动,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在水族市场有“一帆风顺”的美称。随着鱼慢慢长大,横纹逐渐消失,一道深褐纹纵贯全身。繁殖期间,胭脂鱼遍体发红,宽黑纹化为绛红色,色若胭脂,明艳醒目,因此得名。

胭脂鱼是中国特有物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它们性情温和,常栖息在水底,口下位呈马蹄状,以无脊椎动物、水生昆虫和软体动物等动物性饵料为主,兼食植物碎片、藻类和泥土中的有机质,体重可达30kg。

“鱼大十八变”

胭脂鱼被誉为“亚洲美人鱼”。它们的成长会像女人一样“十八变”。从生下来的“小丑鱼”长成“美人鱼”,胭脂鱼要经过一段“丑小鸭变白天鹅”的漫长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它们在幼鱼阶段是灰黑色的,到了第二个阶段身体颜色变成土黄色为主,到第三个阶段时,美貌初见雏形,身体颜色变为粉色。等身体颜色彻底变成如同胭脂一样的鲜红色时,它们才长成名副其实的“美人鱼”,可谓“鱼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

除了随着年龄的体色变化,在不同生息环境中,胭脂鱼也能展现出不同的颜色特征。生活于清澈水域的青年胭脂鱼以深浅分明的底色为主,而生活在浑浊(透明度低)水里的青年胭脂鱼,黑条带明显褪去,全身出现此鱼特有的淡红色。这主要是因为在浑浊水体中,胭脂鱼的安全感高,因而展现出其原本的颜色。在清水中,胭脂鱼为了防御潜在捕食者,会呈现出与水底类似的颜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砾石急流中产卵

亿万年前的中生代,胭脂鱼祖先就已出现。如今,胭脂鱼科近80种鱼类都留在北美,中华胭脂鱼成了东亚“独苗”,生活于长江水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初春时节(每年2月中旬),长江流域,临产的胭脂鱼溯流而上。3-5 月,它们会在金沙江、岷江、嘉陵江等砾石急流中,产卵繁殖。秋后退水,胭脂鱼回到干流,在深水处越冬。胭脂鱼一般6龄方成年。主要以底栖无脊椎动物和水底泥渣中的有机物质为食,亦吃一些高等植物碎片和藻类。

胭脂鱼曾是长江浪中“名角儿”,上中下游都有它的倩影。后来,因为涉水工程截断洄游通道,破坏产卵场,加上水土流失、水体污染和酷渔滥捕等各种原因,胭脂鱼数量锐减。所幸,胭脂鱼的人工繁育技术已相当成熟。每年通过长江沿岸开展大规模的增殖放流维持胭脂鱼的野外种群。期待随着技术进步与环保意识的提升,野生胭脂鱼能重返他们的出生地繁殖后代。

采写:白雪

美编:朱丹清

图片: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护协会